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论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变趋势方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但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存在根本区别。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分配理论是按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分配的,并将资本主义当作自然的、永恒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体系,因此,尽管马克思论证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动态的演变趋势与古典经济学一致,但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造就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平均利润率下降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2.
视马克思为“形而上学的颠倒者”,是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及其哲学的误读;实际上,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在于“超越”而不是“重建”形而上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嚣尘上的历史境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当代西方哲学建立一种“对话”型的新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当代性并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批判社会、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科学理论成果: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信息、控制科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剩余价值学说进行新的探索.一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挑战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劳动的二重性,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深刻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的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但是,由于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批判资本主义,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人民出版社版),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立的基石.正是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分析,建立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全部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从而让劳动价值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今天 ,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必须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不但体力劳动创造价值 ,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6.
佩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建设的相关性出发探讨了在当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即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决定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究竟从何入手,马克思的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为什么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关于自然与环境的论述告诉我们为什么资本主义内在地对环境不友好,马克思关于人口—资源的论述告诉我们为什么人口过剩、人类饥饿问题并不是由自然短缺造成的,马克思的社会—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为什么克服自然的异化在于坚持自然的人性,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究竟如何理性地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波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已经过时并对之进行批判时,他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读,这种误读一方面源自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折射过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马克思的理解是断章取义的.同时,如果忽略了生产方式,波斯特实际上是无法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奇的现象的.因此,只有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出发,才能从本质上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现象以及统治一切的符号、语言进行历史的深层解蔽,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  相似文献   

8.
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前提、途径与科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最近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研讨会 ,一批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围绕新时期发展劳动价值论学说 ,展开了百家争鸣 ,本刊特将会议上有代表性又具理论新意的观点刊发。这组论文 ,从多个方位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探索、新发展 ,我们期望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最近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研讨会 ,一批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围绕新时期发展劳动价值论学说 ,展开了百家争鸣 ,本刊特将会议上有代表性又具理论新意的观点刊发。这组论文 ,从多个方位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探索、新发展 ,我们期望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拓展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旨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但是 ,撇开劳动价值论的分析目的 ,它关于资源配置及商品经济运行的理论 ,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劳动价值论同客观现实在前提假设和适用范围方面所存在的差距 ,本文在资源稀缺、生产费用、使用价值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激励相容机制和第三产业等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经济学两大难题的破解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经过两次重大发展:第一次是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对古典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第二次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回顾当年古典经济学不能解决两大难题而陷入绝境,以及马克思对这两大难题创造性的解决,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得以新生和重大发展,可以从中受到众多启迪和教益,对当前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进而把这一理论继续推向前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 ,是要回答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诘难。虽然这个诘难早在约30年前就提出来了 ,但马克思主义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反批判 ,仍然是片面的 ,这些反批判丢失了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功能上的一个重要维度 :没有把劳动价值论把握为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工具。针对斯蒂德曼的批评 ,本文提出 :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并不像他所理解的那样具有单向的、决定论的性质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被用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条件和结果之间的不确定的联系。针对霍奇逊的观点 ,本文提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多样性、“自然选择”等演化经济学所探讨的主题并不是无关的。马克思想要做的 ,是通过劳动价值论说明技术与经济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正是在这一科学基础上 ,马克思首次全面论证了剩余价值学说 ,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成为“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这同马克思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 ,今天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学术之争 ,实际上已经是关系到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还能否成立、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适用不适用这样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确立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再认识的重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列宁成功地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我们非常宝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但是,由于他们都没有见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因而未能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是相互联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它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为前提和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过程是再生产过程,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积累过程.这一理论既是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深化和继续,又是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历史趋势,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在资本积累问题上的重要革命.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其生成与布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改造与重组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空间样态的分析,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般意义上,空间构成了马克思分析资本运动的客观前提;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剖析过程来看,空间的概念溢出了作为物质性前提或对象性存在的限制,凸显出社会关系的深层含义;从资本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不断突破其时空界限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平衡发展问题并非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空白,而是内在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重要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为基础,分别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源、"时间消灭空间"的空间生产矛盾运动、不平衡的工农业国际分工等视角,推进不平衡发展问题的历史科学建构,并呈现为以下的逻辑进路:从不平衡发展的自然规定性深入到以生产方式研究为内核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并从一般生产方式历史运动的广义不平衡发展问题深入到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狭义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进而也从物性地理空间的不平衡考察深入到社会关系空间及其再生产的不平衡机制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梁世夫 《云梦学刊》2003,24(6):36-3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有赖于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涉及正确的方法选择,否则,就难以真正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到它的不断完善,关键是科学抽象法的运用。科学抽象法是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章勇 《江汉论坛》2007,2(1):87-90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转形和市场价格理论,不能直接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因为劳动价值论功能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不是分析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只有从马克思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理论出发,才能认识价值转形和和价格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青年时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根植于浪漫主义哲学之上的.在德国早期浪漫派与黑格尔思想的交织性影响下,并在追求哲学的现实化过程中,马克思走上了实践的反讽诗学之路.无产阶级革命是浪漫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表现的历史形式,无产阶级作为历史革命的主体与反讽主体,肩负着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反讽哲学的自我否定性在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具有三次表征,即无产阶级革命在曲折进程中的自我批评;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造成的资产阶级的自我毁灭;以及无产阶级自我救赎中的自我扬弃.在反讽哲学观的这一视角下重新阐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这既是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浪漫主义诗情延续的历史说明,也是对马克思哲学具有浪漫主义根源的现实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