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风险也在不断威胁着城市社区公共安全.为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给城市社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环境,加强对新兴风险下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新兴风险的概念、类型以及特点进行具体的概述,并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在新兴风险下安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加强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化资源以及创新治理方式等方面探究强化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是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树立以公共安全为核心价值、全面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构建公共安全型、各族群众和谐共居的社区建设“新疆模式”。把维护稳定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实现政府部门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建设大联动网格化工作机制;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对重点社区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预测以及快速处置、干预等应急管理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重点社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文章认为今后乌鲁木齐市应急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成熟、制度化的公共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安全权是不同主体共同谋求、维系生存的一项权利.多元主体以公民为中心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进路,国家、社会、社区、公共安全等不同主体和系统的安全体系共同保障着公民安全权.国家安全担负着社会契约理论中的基本安全职责,并且在民族国家的对抗中逐渐成为公民安全权的象征主体;社会安全是公民安全权初级意义上的安全存在,并已经形成满足公民主体公民安全权利益的功能.公共安全和社区安全对公民安全权具有连带和单元意义,个体只有在进入到一个开放的、具有权利沟通整合功能的公共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社区安全并采取措施着力保障.以人为中心的公民安全权主体理论并非完美无缺,必须强调不同安全利益间的整体性,公民安全权权利供给的协调性,以及公民安全权权利规范的复合性,才能够有效应对我们所面对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对重点社区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预测以及快速处置、干预等应急管理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重点社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文章认为今后乌鲁木齐市应急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成熟、制度化的公共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出现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日益兴旺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 ,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即对社区人口的管理、社区环境的管理、社区治安的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社区文化的管理和社区保障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安全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信息服务至关重要,但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信息服务却存在着服务理念混沌不清、服务机制各自为政、服务方式简单落后、法律规制模糊不明等问题。为满足民众公共安全信息需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专门的公共安全信息管理职能机构和信息服务机制,并从法律上对公共安全信息服务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国际经验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政府目前还缺少明确的公共安全职能定位,相关法律体系和机构建设尚不健全,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权责不够明确;在整体上偏重于应急,缺少有效的预防体系;社会参与不足则相对加重了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负担;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偏低.我国应在充分借鉴西方国家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从应急管理向公共安全管理模式的整体转换,加强预防体系建设,通过法律和机构的完善,不断明确政府公共安全职能,理顺权责关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行多元治理,大力推行公共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最终构筑起严密高效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区警务核心思想是警察立足于社区,面向群众,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社区警务的产生作为现代警务制度的改革,无疑对于构建我国稳定和谐社会、提供有效公共安全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缺陷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典事件过后,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机构通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等途径加强了各个领域的安全管理,并且在职能上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评价机制缺失、安全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构建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实施公共安全分级管理制度和加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等维度出发,提出重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种危机事件的多发期,而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理论都非常丰富,对美国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历程和西方三种主要的公共安全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公共安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诸多挑战,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保障区域的公共安全,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风险社会和社会转型两大时代背景的纠结下,构筑完备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紧迫性争现实意义也日益凸显.本文在阐明现代风险社会需要从应急管理演进到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福建公共安全管理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构筑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社区治安管理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视域,探索城市边缘社区治安管理模式,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确立政府主导的服务型治安管理模式,这是未来社区的发展趋势;二是推动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和商业组织(私人)功能互补的多元供给合作机制建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安全需要;三是建立边缘社区警务制度,处理好警察与社区各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警察与居民的信任关系,以应对公共安全有效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5.
社区组织是社区管理的载体,社区组织的结构运行如何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内部管理。目前,加强社区管理更多地是着眼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而缺少社区组织结构和社区框架整体创新的目标追求。从长远看,加强社区管理,迟早会触及社区组织结构变革这个深层次和根本性的问题,并引发出由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质变。因此,对重建社区组织网络结构的讨论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我国传统社区组织结构的特征我国传统社区组织结构是行政化的等级结构,明显地存在着三个特征:第一,我国传统社区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无纬式”结构,即它只有自上而下的…  相似文献   

16.
社区分化与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屋产权变革所带来的物业管理模式为未来"社区制"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然则由此所形成的社区分化不容忽视.目前,以有无居委会管理与有无物业管理这两个维度相交叉,现有的社区类型主要可以区分为行政主导型社区、业主自治型社区、混合过渡型社区与边缘自生型社区.这四种社区中所存在的组织矛盾焦点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当前的社区组织管理也存在着阶段性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杭州市按照中央关于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的要求,在社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社区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现代社会建设新型社区的关键所在.本调研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杭州市的三个典型社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调研,展现了杭州市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毅 《理论界》2004,(4):265-265
一、增强社区意识,确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 街道党建转向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没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相适应的结果,代表着一种方向和趋势,因而也是一种战略性举措。社区党组织要注意发挥“三个作用”:政治上的引导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工作上的服务作用。在功能定位上具备“三大功能”:对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功能,对社区管理的组织协调功能,对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在实现形式上达到“三个转向”:树立区域观念,坚持立足社区,由所属管理转向属地管理;树立合力观念,坚持资源共享,由自己抓转向大家共同抓;树立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来临导致其双刃剑效应的显现。各地围绕破解在这些新形势下开展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创新的难题,进行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实践,总体上呈现出五种新的趋势:第一,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的复合化,强调合作共治和复合治理;第二,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方式的多元化,强调分类治理;第三,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手段的艺术化,强调刚柔并济和情理法兼顾;第四,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机制的科学化,强调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治理;第五,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城乡一体化,强调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20.
韧性社区是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础单元。当前,学界对韧性社区的探讨理论视角多、学科杂,人们不易掌握其理论,也不易将其应用于实践。"韧性"的概念源于物理学领域,而后逐渐应用于社会研究领域。"韧性社区"内含物理层面的"抗逆力"、社会生态层面的"恢复力"和社区成员的"自治力"三重指向,是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能链接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并从有害影响中恢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动社区。构建韧性社区应识别和整合可供运用的人类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将能力培育置于重要位置,推动社区内部自我增强、社区外部城市整合的"双向构建"。我国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部分契合了韧性社区的内涵,但其仍遵循传统的以社区脆弱性为主的治理路径,对社区自组织、社区能力的关注不足,缺乏对社区进行长期动态评估的体系。今后还须着力推动韧性社区概念的本土化应用,加快制定中国本土化的韧性社区指标体系,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