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祖敏 《云梦学刊》2011,32(6):38-42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的诗学理论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杜甫诗歌品评上。与众多评论不同 ,钱谦益认为 ,杜甫诗学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杜诗忠君论的反拨 ,认为杜甫基本上以讥君、讽君为主 ,而不是忠君为主 ;其二是指出杜诗有三大审美特征 ,即铺陈排比、飞腾绮丽、危言直道与婉而多讽 ;其三是提出了对杜诗《秋兴》结构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3.
傅元琼 《学术论坛》2012,35(5):158-161
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他20岁中举,仕途平坦,然并非一无波折;先辈及同时学者,尤其是挚友尹嘉铨的文字之狱,难免会或隐或显地影响其处世哲学。"时刻兢兢畏惧"的審慎贯穿了翁方纲作为学者型官宦的一生。而作为学者的翁方纲,其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与"高广渊博"的学识更被同事、友朋乃至当朝帝王普遍认同。在"仕"与"学"之间,翁方纲不仅对后者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更把它当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4.
刘杰超 《学术研究》2003,(8):140-14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存在二律背反现象。一方面,金圣叹诅咒梁山英雄,视之为盗贼,必欲诛之而后快;另一方面,金圣叹对梁山英雄的遭遇又深表同情,对他们的才气胆识和能耐又极力颂扬,这构成了一个悖论。而或骂或赞,都是金圣叹“忠君”思想的合理延伸:因为“忠君”,他要骂杀英雄,不许他们挑战君权;同样因为“忠君”,他要反对赃官酷吏,承认“乱自上作”,在这一点上他同梁山英雄有了共同语言,同情和赞扬他们也在情理之中。由此而论,说金圣叹维护本阶级统治,反对农民起义,并不为过,而说他是英雄的最凶恶的敌人也欠公允。  相似文献   

5.
程万里 《学术论坛》2012,35(12):5-9
宗庙作为祖先崇拜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种族兴盛与存亡的象征,是资格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是血缘政治的象征。宗庙制度在周代被通过"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从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都有非常详细和严密的规定。同样的策略也被后代的统治者所沿用,把建立宗庙制度作为礼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彰显国家权力的归属。宗庙祭祀内容包括灵位、祖先的神像、坟墓等。而宋以后,皇家制作用于典礼和祭祀的帝王图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定制,主要表现为卷轴绢本的朝服像,不仅历代沿续,视如一朝一代的典章记录,同时亦作为家国大事,变成宗庙制度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帝王图像被与礼制、宗教、国家祭祀以及皇家帝系象征性地联系起来,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帝王图像的存在是帝王权力世袭合法性的重要见证;其次,帝王图像作为祭祖活动中的媒介,被通过仪式性表演使得帝王权力获取民众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苏轼研究中,不少人认为苏轼的忠君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甚至把苏轼说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忠君主义者”。对这种观点需要加以分析。应当承认,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苏轼确实具有儒家的忠君思想:但这种思想在黄州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乌台诗案”使他险遭杀身之祸,晚谪岭、海,又使他几乎不能生还。统治阶级的残酷的打击迫害、长期贬谪的痛苦的生活现实教育了他,使他逐步改变了对封建君主所抱的幻想,在思想上与统治阶级发生了明显的背离。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苏诗中若干典故的分析,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诬以“包藏祸心、怨望皇上、讪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忠君思想之衍变及汤剧皇帝形象万斌生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方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的农耕个体经济、社会政治结构是形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基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出现过短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因分裂而出现的"国"只能是中国境内的地方割据政权,而非主权国。这些"国"都有着共同的中国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其爱国思想属于中国爱国思想文化传统。古代中国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结合在一起,这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必然产物,是古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质,而非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屈原和杜甫分别是分裂割据时期和大一统时代爱国与忠君思想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爱国与忠君思想文化传统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孝道曾被视作天经地义。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甲午战后,孝道开始受到人们的非议。非孝者并非反对子女对父母的敬爱,而是认为传统孝道主恩,使子女丧失独立人格;孝道造成了中国家族本位,不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孝道中的亲亲原则,不利于建立法治国家;孝道中的移忠作孝,成为帝王专制主义的基础。他们主张父母子女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爱与平等的基础上,父慈子孝应该是对应的。而拥孝者则认为孝道是道德的本源与起点,孝道的根本精神在于珍重生命,激发人们爱与感恩的情感。父慈子孝是道德义务,而非对应的权利。正因如此,就不应该因为传统孝道中的一些偏颇,或被帝王利用,就根本否定孝道。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1.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2.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3.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02,23(2):75-78
王鹏运是晚清之季的爱国词人。国家的灾难,民族的危亡,郁积成他心中无法化解的悲剧情结,从而表现为他词中无穷无尽的家国之愁和山河之恨。无论是曲江之忧,泽畔之吟,还是黍离之叹,麦秀之悲,都是爱国、伤时、忧民、忠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以“礼”“仁”等宗法伦理为核心,它以君臣之礼和忠君之德为基本要素,以帝王私有制为物质基础,以人的自爱之心为心理基础。宋明理学主张“灭人欲”,客观上也否定了体现宗法之礼的“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自爱之心,从而加速了宗法制度的衰落。明清之际启蒙学者意识到对“人欲”(私利心)应当“从而恤之”而不可禁之,并有意无意地突破了传统忠君之德的樊篱,倡导起一种具有一定民主精神的忠民之德。  相似文献   

15.
屈原"美政"思想源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对于帝王的强烈希望和期待心理。先秦帝王观念中的先王崇拜思想则是屈原"美政"理想产生的重要文化因子。屈原"美政"理想的构建缘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尤其是儒家、法家的法先王思想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屈原心中凝重的帝王情结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自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革以来,各地高等院校选编的《鲁迅杂文选》注释中,对《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遗泽”一词解释分歧很大,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样,就有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必要。在这些注释本中,都把“遗泽”的“泽”解释为“思泽”即“好东西”。但是,在进一步分析理解时,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一说指“女子大学”,一说指“爪牙”,一说指“女大学生”。我们认为分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遗泽”的“泽”字的解释上。“泽”应该解释为“袍泽”,即《诗经·秦风无夜》:“与子同泽”的“泽”,“袍泽”的意思是同事或部下。“遗泽”就是遗留下来的同事或部下,通俗  相似文献   

17.
在民间,妻子与别的男人私通,人们便说她的丈夫“戴绿帽”,被人骂做“当王八”。其来历是: 从前,妓院的女主人称“老鸨”,男主人贬称“王八”。在唐代时,有个官员叫李封,他的部下如果犯罪,最初他  相似文献   

18.
<正>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死后,封建统治阶级都把他作为忠君的楷模加以歌颂,但是王船山在所著《宋论》中,却摒弃忠君之说,认为岳飞由于坚持抗击金兵入侵,反对妥协投降,因而遭到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的嫉恨,壮志未酬而遇害,成为历史上令人扼腕的悲剧。船山此说,不仅有超越前人的见地,而且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他的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19.
翻开仇兆鳌《杜诗详注》附录的“诸家论杜”,开头第一条,不引韩愈,不引白居易,不引元稹,却引苏轼的一段评论:“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段话不仅以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而且明确论定“一饭未尝忘君”的忠君思想,是杜甫所以成为“古今诗人之首”的主要根据。仇氏生活在封建时代,他的《详注》又是恭呈康熙皇帝以备御览的著作,他这样首先突出杜甫的忠君思想,当然并不难理解。今天的人,又把“忠君”作为杜甫封建思想局限性的首要内容,甚至作为贬低杜甫的首要理由,也还并不难理解。经过十年浩劫,我们都很讨厌忠君思想,但是,在我们古典文学研究者中间却有一种怪现象:大家虽然对忠君思想很反感,但是对有忠君思想的杜诗却又很喜欢,而且对于用极左思想指责杜甫,极力扬李抑杜的评论很有反感。这种看来很矛盾的现象,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评岳飞的忠君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肯定岳飞功大于过的同时,批判了岳飞的忠君思想,指出“忠君”与“专制”是互为表里的,绝对服从君主个人意志的忠君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