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堕胎问题是个世界性的议题。从法律角度分析堕胎行为的限制问题、已婚妇女堕胎的决定权问题、堕胎者配偶的同意权问题、未成年堕胎者和监护人的相关权利问题,以及我国的现行规定是否合法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堕胎问题的立法进程及其相关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堕胎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世界各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不一,有的国家制定了《反堕胎法》,禁止妇女堕胎;同时,又有一些国家认定堕胎合法化。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对待堕胎问题的态度和立法状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其争议之所在,可以推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3.
刘绪雷 《理论界》2012,(3):97-99
堕胎问题在近现代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天主教的密切关注与积极回应。自上个世纪以来,堕胎问题开始从社会各种问题中凸显出来,并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广泛持久的争论是其基本特征,焦点则是胎儿的"人性"问题,由此而有的神学、哲学、伦理学等研究进路将这一问题推向空前的深度与广度。天主教基于其特有的生命关怀及神学哲学进路,在面对堕胎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超越性色彩,成为了全球关注堕胎问题的超越性构成力量。  相似文献   

4.
人生而自由,同时任何自由又都会受到限制。这既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自身的调和,这在堕胎问题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德、美等国,堕胎问题已上升至宪法问题。尤其是在美国,围绕相关争议,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互不相让。但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来看,自由的堕胎行为受到了愈为严格的限制,生命价值更加受到尊重。在我国,堕胎行为几乎是完全自由的,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种种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违反了国家义务。限制堕胎自由有着相应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利  袁明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02-105
罗伊判例是美国宪政史上争议最广泛的焦点问题之一,它围绕着妇女堕胎的天赋自由与基督教传统信念的争执展开了激烈的主题讨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司法解决道德问题的论证也引发了众多的质疑和批评。如何在一个道德多元的社会维系司法的正当性职能已经成为最高法院面临的一个切实难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妇女的传统社会性别身份是贤妻良母,而《平等权利修正案》(ERA)和堕胎合法化都旨在颠覆这一身份。对于已内化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妇女,她们自然把上述两者作为首要攻击目标,以此来维护传统的性别关系和家庭模式。通过解析美国妇女在反ERA和堕胎合法化运动中的参政行为,文章着力体现社会性别因素是促使她们投身反女权运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鬼怪概念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深受文化制约,所以鬼怪现象是一种“集体意识”创作,衍生出复杂的描绘和意念.志怪小说《夷坚志》中的“何侍郎”案和“陈侍郎”案表明,在堕胎杀婴行为中,女性承受压力远远超过男性,遑论断产妇女必须冒着生命风险,及丧子巨痛的心理煎熬.反观不举子的历史,在传统中国社会充斥果报之说,即利用各种鬼怪传奇,加以遏止堕胎杀婴行为.从古代形形色色的故事中,不仅可以体会古代生子不举的严重性,还可从社会性别角色失衡、政治、经济与社会诸多现况及亲子关系影响果报观念等方面来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陈意新 《中国学术》2000,(3):337-344
李伯重的(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北京:《中国学术》2000年第1辑)指出:自宋代以来,江浙地区的人民自觉地采取了多种避孕方法以控制生育,并以堕胎和绝育的方法来减少生育。这对江浙人口由南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为南宋以降的低速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方法也远比西方同期所采用的先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在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知识的引介和理论梳理与归纳,研究问题的中国语境化,相关学科围绕法律人类学所进行的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科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法律人类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科交叉,一些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真正地利用等诸多问题,它在未来的发展上是有大好的前途的.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伟大转折,他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天上拉回到人间,把对“善”等“一般定义”的追求作为哲学研究的目标,精神助产术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但由于苏格拉底不懂得认识发展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抛开认识发展的过程去片面追求绝对真理,又使精神的助产术最终蜕变成精神堕胎术。  相似文献   

11.
法律理念:法律的社会化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范进学 《齐鲁学刊》2005,1(3):133-137
中国法律的社会化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以来已近20年了,这场旨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观念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其理论设计和实践效果昭示:以往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只是法律条文的社会化,而法律理念的社会化才是法律社会化的进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两次知识产权法制化的进程都与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直接相关。世纪初中美第一次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合作,催生了近代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但由于缺乏内在需求动力,近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移植失败了。八九十年代再度出现的中美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合作,加快了中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进程,由于这一过程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同步,它不但对中国建立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化进程的教训和经验表明,在中国融入世界过程中,只要处理好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系,外在因素是可以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以来,李达始终关注法律问题,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他的法学思想堪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法学研究的成功范例.具体而言,李达对妇女、劳动解放与立法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宪法的关注和思考贯穿着立足中国现实思考法律问题的理论旨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律现象,考察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他的《法理学大纲》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理论尝试,它以法理学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法理学批判,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和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14.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法制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保障.回顾历史,清政府20世纪初的修律标志着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宪法》法律不是被作为工具,就是被废弃,  相似文献   

16.
郑坚 《江汉论坛》2004,(5):84-86
"反封建"是贯串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清晰脉络,它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被言说,言说者赋予它看似一以贯之,其实有着诸多差异的意义.它是20世纪一系列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范型变迁过程中的产物,同时它又参与了对20世纪中国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范型的建构,而一种关于"封建主义"的"知识"又是有赖于一系列文学的叙事和修辞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储丽琴 《学术论坛》2008,31(2):137-141
20世纪初期,包买制在我国乡村手工业尤其是若干手工业经济区中广泛存在.它是20世纪初期市场机会的扩张所诱致的制度变迁的产物.由于它的出现解决了农村工业生产中的技术、资金、品控和销售等重要问题,从而推动了20世纪初期农村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随着市场环境的逆转,包买商制出现衰落,近代中国农村工业也由兴盛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9.
方长安 《河北学刊》2004,24(2):117-117
[主持人语]20世纪的中国,被迫卷入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建构与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是全球化历史的产物。它既记载了古老中国被迫向世界敞开大门、承认并学习“他者”的苦难历程,也积极参与了“国民性”的挖掘和改造工程,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地理的绘制和新的中国形象的想象与构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基本特征,同民族主义情绪之间存在着直接而深刻的关联。然而,由于现代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某些事件,特别是民族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使得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很少关注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间的复杂关系,更谈不上系统而深入的学理式分析研究。有鉴于此,我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梳理、审视民族主义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与思潮的影响,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中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情感、意识及其书写方式和特征。 20世纪跨度很大,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程度、形态与特征也颇为不同,它对文学的辐射情形和文学对它的反应程度在不同时期也有着很大差异。所以,在研究中,我们努力回到历史现场,弄清当时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是如何理解、言说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弄清他们的理解、言说背后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与文  相似文献   

20.
作为和古代相对而言的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结构、精神意识和审美感觉的现代性.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一种是欧美式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式的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社会包含这两种现代性,它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它体现在"五四文学"、"17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差异之中.但是,这种差异只是文学现代性之中的差异,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具有现代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