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議湖北省委员会編的《辛亥首义回忆录》第四輯,已經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輯包括文章十篇。李西屏的《武昌首义紀事》,开始于1904年科学补习所的成立,結束于1912年4月孙中山临时大总統的解职,武昌首义以前,按年月記述,首义以后,按日記述。熊秉坤的  相似文献   

2.
武昌首义后时人对袁世凯的期盼心态探析杨华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政府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从建立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来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总结辛亥革命成功的经验,检讨其失败的教训时,一方面认为,袁世凯窃取辛...  相似文献   

3.
“一事一议”为何效果不佳:基于机制设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事一议”在实践中效果不佳。文章从机制设计视角出发,分析讨论了“一事一议”制度的目标设计、激励机制和实施机制,指出制度设计不当,对于农民群众和乡镇干部激励不足,实施成本过高且缺乏可操作性是“一事一议”在终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需要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 八十年前的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武汉由之而誉为“首义之区”.首义成功,全国响应,肇创民国,功垂千秋.然而在这一巨大历史业绩中,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数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者对此多有涉及,但尚无专文探索.本文试图谈谈武昌首义中战与火对武汉城市的损毁进而追述复建汉口的艰辛,特别是孙中山对这一事业的关怀和构想,以此表示对孙先生和首义先烈的缅怀.  相似文献   

5.
汤化龙是晚清时期激进的立宪派人物,在武昌首义前夕毅然转向革命,武昌首义爆发后他立即成为武昌首义的核心领导成员,为维护首义大局甚至委曲求全,在倡导和推动辛亥革命、组织湖北军政府、制订湖北军政府对外政策、策反清廷海军、制订《鄂军政府组织条例》与《鄂州约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辛亥革命和此后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了实际的示范作用,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其历史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过去以后,多位参与武昌首义的革命者陆续就自己的亲历和见闻撰成史书.当事人写史,虽难免受制于主客观原因而只能视为个人记忆,但材料鲜活,感受真切则是其长.特别是作者们明确秉持的存资料,成信史,诛伐奸邪并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先烈先进,肯定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希望来者"深警奋发有为"以努力完成未竟之业的宗旨,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成败从头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的态度,还是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上都倾向于后者。然而,窃认为,辛亥革命并不是一次功败垂成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次大获全胜的资产阶级革命。当然,我在这里只拟就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略输芹曝之议,而并不涉及国民党正统史家、港台以及国外关于辛亥革命的看法。 一、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任何一次社会革命运动都有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因此,是否完成了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成为衡量或界定一次社会革命运动成功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佳木斯市东风区X村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其债务和债权产生的原因,提出化解对策,并重点就村级债权的形成与清收及着眼于防止新生债务的乡村治理机制两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清收政策不明、部分债权法律界限不准、缺乏约束机制是村级债权难以清收的根本原因;集体经济职能弱化与丧失、"一事一议"实施难、税费改革后未及时建立新的投入代偿机制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9.
武昌起义胜利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武昌起义一举成功,举世瞩目.那么,为什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十多次武装起义总是以失败告终?而武昌首义却胜利地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对于这一惊人的历史巨变和突发性的起义成功的解释,一般地认为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是历史的合力的结果,如种族的积愤、内政的腐败、外患的逼迫、思想的进化等都是这种合力的一部分①.也有人认为,武昌起义的胜利,一  相似文献   

10.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辛亥革命志士的民族主义完成了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内在转换。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转换,是由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反满与反清、反专制上的内在一致性,驱除鞑虏的短期目标是反满,也有反清、反专制和追求民族平等的政治意义。之所以必须完成这种转换,是由于其内在张力,反满、反清不等于政治民主的实现,相反,可能造成新的民族不平等。因此,武昌首义成功后,当革命者的角色由造反者转变为执政者、建设者的时候,以民族平等和政治民主为诉求的五族共和也就必然成为革命者的价值理性。此后,民族平等成为国内民族关系建构的主流,民族共融成为国内族际意识的主调,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空前强化。五族共和奠定了多民族平等共融关系的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反正前后》更像是一篇政治性的时代读物而不是回忆录 ,书中作者对辛亥革命那一段历史的看法有其独特的价值。如认为四川保路运动是鸡公车时代的革命 ,有盲目破坏的一面 ;当时成都的新式教育是不堪记叙的 ;铁路国有政策是激起保路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租股问题是保路运动的核心问题和同志军起义的根本原因 ,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议理散文中的人格审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文学史文体分类一般是按照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分法划分的,散文一类几乎包容了三类以外的一切文体,故而本身又可分为许多小类,如议理、史传、山水、小品等。古代散文内容的庞杂,使其作为一种文体的特殊审美感知方式不易确认,造成了研究的困难。故而人们在实际从事研究的时候,往往是将史传类散文向小说类叙事文学的审美性质靠拢,而山水散文、抒情小赋、小品文则向散文诗一类的审美性质靠拢。只有议理散文难以处理,人们或将其中的寓言、比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税的取消,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可能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而取消.农村的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怎么办?"一事一议"向村民筹资筹劳的办法应运而生.但由于政策、管理、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一事一议"制度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开展.我们认为,凡属于群众不愿办、无力办、可缓办的事情都不应该纳入"一事一议","一事一议"制度并不一定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爆发时,胡适远在美国,对武昌首义的反应比较平淡。但在新文化运动中登上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舞台后的胡适,则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肯定,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一切改革的肇始。而他本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也正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一种延续。在这个意义上,胡适和陈独秀等发动的文学革命以及胡适所从事的文化启蒙工作,也是一种真正的社会革命。当然,这种革命的表现形式是渐进的、温和的,这也体现了辛亥之后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以文化启蒙以及社会改良的方式来推进中国变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瞿秋白在对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在两个方面表现了不成功之处:一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是没有打倒一切封建势力,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政权仍旧掌握在封建官僚和军阀手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是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二是没有一个彻底的团结的真正能领导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勉力追随世界民主政治潮流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为后世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政治经验.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主流的接轨,是辛亥革命成功的历史依据;新兴社会力量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诉求,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内在动力;人民大众广泛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是辛亥革命成功的社会条件;和平手段与武装斗争相结合,是辛亥革命推进的基本方式;政治博弈,谈判妥协,打破僵局是辛亥革命的完成手段;历史合力中政治强势集团的行动,决定了辛亥革命结局的具体面相.  相似文献   

17.
<正>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和失败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这是我国史学界公认的定论.但不能因此推论:辛亥革命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彻底的、失败的.我认为辛亥革命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彻底的、成功的,就是推翻了中国历时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对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丰功伟绩,史学界历来估价不算高.原因是:作为反帝反封的革命,它是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大前提.辛亥革  相似文献   

18.
“一事一议”制度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模式,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对33个县382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对“一事一议”制度运行绩效及其评价进行分析发现:“一事一议”财政美补制度实施以来,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热情得到了激发,农村公共品供给得到一定的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制度优势逐步体现,有效激活了原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生命力.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国社会矛盾极度尖锐,革命空气弥漫全国,因而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声炮响,各省闻风响应。从10月22日湖南响应革命开始,到11月27日四川光复止,为时不到两个月,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宣布独立,使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宣告结束了。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富有革命传统的山东人民,在这次革命运动中,也同样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山东在1911年11月  相似文献   

20.
农伟雄 《江汉论坛》2002,1(2):76-80
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及南北议和,过去学术界多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重新考察袁世凯自武昌首义后“奉旨出山”,主倡南北议和,逼迫清帝退位,最后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的主要史料,对袁世凯在中国历史这一关键时刻所扮演的角色及南北议和的意义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