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的价值本性和应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善恶观念为基础的"价值"是伦理生活和道德思维的根本存在特质;道德价值以"应当"为基本的表达形式.道德价值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主观性、动态性相统一的特征,既体现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自觉和规范,又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了屈从于政治压力;服膺经济建设;面向人本性回归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屈从于政治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阶段:服膺经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对各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行了探讨,深刻地揭示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实质指向和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界定分为抽象层面到具体层面、现实层面到理想层面,从而规定其本质是实践的、发展的和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社会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阶段性体现为价值的即时性、价值的继生性和价值的终生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人文和价值两个概念的词源分析,梳理了人文教育、价值教育及人文价值教育的概念,并据此从多角度、多观点展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以此为人们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6.
7.
在人所有的认识对象中,人是一个最复杂、也最难把握的一种“对象”,正是这种复杂性,决定了研究人必然离不开哲学。同样哲学存在着,就是因为人类存在着、人性存在着,即哲学的存在源于人的存在。由于哲学与人是两种息息相关的存在,人的问题永远是哲学的一大主题,哲学的本性无论呈现出多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人性永远是其一大本性。 相似文献
8.
9.
10.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表现在教育价值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与实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割裂与冲突上.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严重制约着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创业教育是21世纪教育哲学的全新理念与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既立足于个人发展,又取向于社会需要,是一种理性与实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创业教育实现了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追寻人类本性的“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1)
在众多的人性理论中,“类”的人性观点更接近人的根本。基于这个根本,人才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真正占有人的本质,成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人类发展史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发展史,应该被理解为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的进程与趋势,要求我们反思和确证人的“类本性”,理解与把握“类意识”生成、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类哲学”恰正是追寻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的思维尔式和哲学观点。这种哲学视角与境界,意味着当代中国哲学家对于人性问题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社会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新的价值观念将不断出现 ,并与现有的价值体系发生冲突与撞击。教育应面对挑战 ,正视矛盾 ,及时调整教育理论 ,以更加开放、宽容、科学的精神 ,造就公民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界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技术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深层理论基础。本文以技术哲学为研究基础,对教育技术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主义是有着强烈的一体化本性的 ,即马克思的遗产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思想体系和科学体系)留给我们的。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必须内在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性。可以说 ,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一体化本性的光辉典范。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这一本质特性 ,无论对我们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个体对外语能力的需求是外语教育发展的动力,我国的外语教育长期存在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人的价值的现象。人的发展是外语教育的本体价值之所在,促进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外语教育的终极价值,外语教育的实质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具有发展性、公正性、兼容性、民主性、民族性等本质属性。其中以发展性、公正性为基本目标,以兼容性、民主性、民族性为基本手段。它们构成了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本性的基本内容体系。发展性要求善谋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公正性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维护社会公平,实现人间正义;兼容性要求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具有开放意识、应变能力、广阔胸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民主性要求依法治国,维护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民族性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坚持民族独立与平等,促进民族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文本性,它代表了文学研究一种开放模式.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从文学性走向文本性表明开放的研究格局代替了文学研究的封闭局面,因为文本性的性质是文本的生产性,其特征是开放性、无主性和复义性. 相似文献
20.
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相对独立地位的确立是教育价值取向发生的前提 ;丰富的社会实践及其文明成果是人类需要客观化的产物 ,为教育价值取向提供内容、动力 ;教育意识表达了主体对客观教育实践的“意向性”和能动介入 ,是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主观因素 ;分析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 ,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本质与教育社会功能的互动关系 ,促使教育改革既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遵循“育人”本质 ,又体现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全面制约性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意识的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