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需求,是新疆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疆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快民族地区文化领域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王英 《兰州学刊》2012,(5):92-95
文化与科技的不断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文化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力量及其应用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文化管理文件中提出采取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文化科技创新不仅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出发对文化的发展进行定位,还关注文化形式的现代重构方式转变,强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当代文化的载体变化对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抓住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内涵具有深厚的科技意蕴、文化意蕴与社会意蕴,意味着我国对文化发展未来图景的认识上升到了时代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社会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进行界分和辨析的目的是从理论上弄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从本质上认清国家文化管理职能与文化生产力的关系,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文化生产力的惧怕和误解,推动国家文化发展和转型。  相似文献   

4.
吴勃 《理论界》2010,(7):62-63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因此,在时代的高起点之上辽宁应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丰富文化内容形式,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建立民族文化优势,继续拓宽文化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赵丽清 《理论界》2003,(4):62-6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历史发展不竭的动力。”新的时代需要的是知识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文化创新。因此,新形势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对医院文化的认识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资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时代发展到今天,有识之士们认识到,文化是社会发展、前进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并列的三大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作了详细的规划。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依据全会精神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立足东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加快东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途径,促进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与进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内容生产催生文化新业态,推动产业链创新与融合发展,促进经典普及与大众参与,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从高质量发展诉求看,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还存在文化产品品质不高、呼应现实需求不足、模仿有余而原创力不强等问题。文化管理部门和产业机构应从强化数字技术载体与平台作用、发掘传统文化与时代观念契合点、结合艺术普及促进文化创造通俗化年轻化、增强可视性与沉浸式体验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水平,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8.
新兴文化业态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态势具有产业聚集、科技融合、产业聚合的特征,是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积极培育与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此,探究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的依据与动因,使之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更好地构建和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机制,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形象塑造是各民族国家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民族复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代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要尊重民族文化之根,也要重视在国民教育和大众文化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国家应付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挑战的一项有关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价值意蕴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了文化建设内涵,创新科学理论体系;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时代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自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实践指向层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旨归;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用全球视野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化内容创新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内容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问题.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内容创新的重要意义.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内容创新中应当发挥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实施"国家文化内容创新工程",同时以综合配套的制度安排、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作为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是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国家,文化的转型与更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对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人们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未来文化的转型与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内容、形式、体制等各方面进行协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化发展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以经久不衰的魅力扎根于不断变迁的社会中,永葆其进步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形势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紧紧抓住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人文终极关怀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创新文化建设以及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新的文化经济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一种公益性的产品和资源,它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社会公益性。文化产业的崛起和走向全球性的繁荣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总体认识。在当今,文化产业应当是由国家、各级政府指导、主持、监管和干预下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混合经济"的体系和模式,它应切实担负起提高全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塑造国家、民族优秀的文化形象,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等重大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由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文化发展模式遭遇到市场化浪潮的冲击,文化领域曾一度陷于无序状态,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通常的做法,是不加区分地将文化发展任务推向市场.作为一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浙江较早地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从计划经济下"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并采取分类指导原则.不仅如此,浙江省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全新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浙江的实践表明,当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时,不仅文化产业必须围绕市场的优势和缺陷发挥自身的功能,而且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事业也要围绕市场的优势和缺陷发挥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文化审美检视,将会发现,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之中。尤其是中国文学忧患意识本身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美感包容力,大大强化了以忧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拓展了中国文学表现内容的审美空间。不仅如此,忧患意识还构成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忧患主题系统,使得中国文学包涵的内容和意蕴丰富而深厚,沉郁而感人。因此,认真地对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审美阐释,将对于整体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价值维度与理想诉求,其实质是别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即对当下“世界主义”视野中的人类生活文化,印“文化间性”进行的普遍理性反思和整体智性批判.人性是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性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明晰价值的限度及其实践化解路径,有可能消除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论迷茫与现实困惑.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是全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全球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教唆.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意识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精神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自觉认识,文化意识包括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分,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意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空前增强、文化意识冲突的复杂和激烈、全球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这些特点要求我们重视和培育适应中国发展需要的文化意识,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导和鼓励创新精神、强调现实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放态度,从世界眼光看待全球化的进程等方面。对这些内容的自觉追求,是我国文化选择的方向,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戴小江 《理论界》2006,(3):157-158
中华文化将中华民族联成一体,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有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兴民族精神,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周三胜 《社会科学》2005,1(10):117-122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特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对矛盾着手,辩证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规律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