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是新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疆近代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新疆的近代教育处于一个创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角度对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进行考察,并将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与对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资料分析结合起来,对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政党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整个民国时期,意识形态呈现出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三分格局;各政党特别是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无疑与他们各自具有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有很大关系;由于民国时期的社会条件,知识分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他们通过构建新的意识形态介入政党政治,构成了政党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政府尊重大学,大学拥有较大自主权。政府采用立法对大学进行管理,保障大学经费。大学坚持教育家治校,实行学术自治。政府与大学之间尊重与独立的关系,成就了民国时期大学辉煌、人才辈出的盛况。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旧有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城市改革与建设要求愈发迫切。一批留学生归国,组织团体,著书立说,发表主张,形成了市政专家群体,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市政革新运动,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建华  潜伟 《学术论坛》2006,(12):153-157
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技术工人教育档案和相关文献的考察,特别是对技工训练班技术工人教育活动考察,论述了民国时期技术工人学校教育状况,并与当时的职业学校和建国后建立的技工学校的教育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林辉锋  ;付婷婷 《理论界》2014,(10):116-123
民国时期中学国史教科书对于甲午战争的叙述,经历了不断全面、深化的过程。通过研读、比勘相关内容可以看出,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学国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战败原因以及战争影响等方面的叙述,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通国民从学校教育中所接受的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甲午战争"。之所以如此,既与民国时期时局变动有关,也与史学研究进展及教科书编写日渐成熟、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区区几千字是万难言尽的。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一个简单的概括,旨在说明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学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态?文学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如何?他们又与文学有一种怎样的考虑?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个扼要的回答,以展示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心灵的一个面向。  相似文献   

8.
王小梅 《河北学刊》2007,27(3):119-121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9.
肖红松  韩玲 《河北学刊》2007,27(3):116-119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10.
《云梦学刊》2006,27(5):F0003-F0003
该书为湖南省新闻出版局重点出版规划。其接承《清儒学案》之学术统绪,收录了民国时期254个著名学人,系统而全面地对民国时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直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学术文化界思潮迭起、  相似文献   

11.
早在民国时期,张友渔即发表了大量关于法治方面的论著,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然而后人对其关注相对甚少。民国时期张友渔的法治观以民治为核心,强调法律规则的统治,与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法治思想相比,更具合理性和进步意义。同时,它还体现了宪法至上、动态发展的科学涵义。张友渔民国时期的法治观根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12.
任吉东 《河北学刊》2007,27(3):121-124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13.
朱文通 《河北学刊》2007,27(3):114-116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14.
裴赞芬 《河北学刊》2007,27(3):124-126
朱文通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个例对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动向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新资料至关重要。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能得到充分发掘利用,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肖红松对民国时期河北的烟毒吸食问题进行探讨后指出,河北烟毒的吸食群体总量在三十万人左右甚至更高,文章还对烟毒吸食群体以及烟毒吸食的蔓延趋势进行了多维度解读。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任吉东探讨了近代天津永租房地契其在中国内部的固有形态以及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阐释了天津土地契约形式在近代的蜕变,以及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相似文献   

15.
柴荣 《河北学刊》2007,27(1):210-213
民国时期的民法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民法思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对民国时期的民法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体现了世界民法社会本位的新思潮;其继承清末变法修律的传统,凸显了西方民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民事习惯进一步磨合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杨紫翔 《理论界》2014,(8):103-106
"国际化"理论的根本特征在于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同国际社会联系在一起。通过"国际化"理论提出的核心内容与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化"实践相结合,可发现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促因离不开国内发生的辛亥革命运动;"国际化"进程的表现内容涵盖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外交的形成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国际化。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化"实践产生了深刻历史影响,也存在历史局限性,对当今中国参与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学术体制的考察实际上需要建立学术史与社会学的双重视野。本文以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为例,从社会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的组织、学术规范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对现代学术体制的推动与限制,并认为民国时期学术体制的建立对于中国现代学术史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不断,饥饿与苦难丛生,深深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现代文学从各个方面真实形象地刻画了哀鸿遍野、饿殍塞途的社会现实,对自然灾害下的经济与民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的书写。论文从文学角度切入民国时期的灾害史,从灾害史同文学的互文中去观察近现代社会,揭示人们面对灾害时的精神影像,展现了文学形态的多样性及其具有的丰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郑全红 《河北学刊》2003,23(6):156-159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家庭也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由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嬗变。在这一嬗变进程中,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过渡性、不平衡性、冲突与矛盾性、偏激性等几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民国时期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妥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妥协是当时政治发展环境的产物。妥协合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有时却是最可行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政治决不只是一门“斗争哲学”,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妥协不能等同于投降,也不能简单地视为是软弱或投降的表现。民国时期的妥协合作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政治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民国时期影响颇大的三次政治妥协分别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与立宪派及北洋军阀之间,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和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