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伯命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界最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之一。余英时教授指出,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具有新教伦理精神,尤其强调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精神产生提供动力。余英时和韦伯都是在宗教教义中争论商人的资本主义精神,没有对商人精神进行经验研究,后来韦伯学者和余英时本人也都认识到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此文用徽商的经验研究检验韦伯命题,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人诚信观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韦伯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中国商人缺乏诚实,彼此之间也不信任。余英时针对这种观点,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中以明清时期的商人为例,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诚信”与“不欺”是中国商人伦理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对此,许多论述徽商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曾予以详细说明,并且一致强调讲诚实、重信用是徽商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自古即是一个强调诚信的国家,而且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于商业流通领域,且是人们所推崇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居主导地位的儒家…  相似文献   

4.
近日再次读得知名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力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载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商人精神》),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对历史史料翔实而生动的把握,以及大胆地提出了与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研究所不同的论调,都让我这个后生深感敬佩。  相似文献   

5.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最先使用“经济伦理”一词。他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经济伦理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八十年代末便有两本研讨中国经济伦理的专著面世:一本是余英时撰写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另一本是张鸿翼撰写的《儒家经济伦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但是韦伯未曾给经济伦理下  相似文献   

6.
一   近日再次读得知名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力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载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相似文献   

7.
“品牌宗教”与“因利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精神这一理念相反,现实中西方的资本主义已调转头,开始驯服宗教.而东方中国少林寺则以"品牌化"为轴心主导着中国佛教世俗化.本文剖析当今宗教的"品牌化"(Brand-ing)现象,讨论主导思想"因利称义"的利与弊,并探索这种以"利益"为主导的宗教世俗化的可能性前景.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韦伯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关系。他的这一独特的经济伦理视角对于我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善英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06-110
马克斯·韦伯基于对世界诸宗教伦理的研究目的,在考察了西方的新教伦理和中国的儒教伦理之后,接着考察了印度的宗教伦理,主要是印度教伦理.韦伯认为具有传统主义、仪式主义、拒世主义、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以及冥思、巫术、偶像崇拜等理念的印度教伦理,没有能像西方的新教伦理那样,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进而促成其理性主义的兴起,反而对理性主义产生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关系.他的这一独特的经济伦理视角对于我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角度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途径,开启了西方思想界从社会心理、宗教根源等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的新纪元。新教伦理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它与资本主义精神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然而这种“亲和力”在支撑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阶段之后,两者似乎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12.
任镭 《中文信息》2013,(10):200-200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剐出心裁的从宗教的角度出发,试图阐释新教与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关系。中国的市场经济现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中,韦伯的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健全,文明的经济伦理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圣泰 《船山学刊》2008,(2):232-234
近代西方宗教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特性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价值体系,而在鸦片战争后的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文化主流仍然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具有封建社会特质的文化价值体系,近代西方宗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就造成中国伦理道德上的危机并危及传统文化价值现的地位,从而不可避免的要与中国的精神文化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4.
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1864—1920年)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精神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问题.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说过:“韦伯在今天西方的社会科学界和史学界,显然是处于中心的地位.在近代西方哲学上,哲学家中有人向康德立异,也有人和他同调,但决没有人能完全不理会他的学说,今天韦伯的情况,和康德十分相似.”(转引自《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第131页)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1911年,韦伯开始撰写多卷本大部头著作《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试图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探究近现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在西方诞生.由于当时人们通常都把市场体制看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所以,韦伯在这里实际是试图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西方出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东方却未能如此.在著述中,韦伯不仅仔细研究了西方宗教伦理与市场经济形成的关系,而且还仔细地比较了东方宗教伦理与西方的巨大差异,并用这种差异来说明东方未能形成市场经济的根源.其中,作为西方仔细研究中国儒家和道教文化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韦伯提出,中国近现代之所以未能像西方那样形成市场经济,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西方加尔文教那样的禁欲主义经济伦理,据说,中国“儒教”根本没有艰苦勤劳的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是一个涉及多个研究领域,思想广阔而复杂的学者,在其学术生涯中很早就开始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发生了联系,他亲历美国的经验不仅影响了其有名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问题,也在有关政党和政治研究中给予美国政治制度以极大关注,同时作为一个对实际政治非常关心的学者,美国在他的政治考量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宗教与伦理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共融的亲缘关系,而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则为宗教伦理的生成提供了一种逻辑上的必然.在现世世界中,经过时代转换的宗教伦理对宗教的健康发展、伦理内涵的丰富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对中国儒学、禅宗、道家思想中的文化底蕴作了并行综合探究.他开发中国文化矿藏,寻觅支持中国发展的现代性伦理资源,指出任何民族的"经济"背后,都隐藏着重要的"文化"背景,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同样有一个"韦伯式的问题".他发觉中国文化中"义之所在"、"直指本心"的精神与西方"因信称义"等思想同具普遍的合理价值,尤其是儒学中的"心、性"理论,为确立中国人"入世勤勉"心境发挥显著作用.然而,余先生似乎又不同意华人精神重返"儒学一尊"的旧途,由此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他上述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名著<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宗教对一个民族精神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基督教和中国宗教在近世出现的性格转型,对中西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督教将“天职观”与“禁欲主义”相结合,产生出一种蕴含着“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观念;而中国近世以来,儒、佛、道三教互动发展,也产生出了有入世性格的宗教精神。然而这两种具有入世性格的宗教观念又因其宗教理念上的差异性,影响东西方分别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20,(3)
西周文明中的人文理性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础,受20世纪反宗教思潮的影响,学界过去往往将其起源归结为对宗教的反动。分析以往关于西周人文精神形成的几种主要观点和殷周之变的宗教内涵,可以发现上述结论过于简单和片面,遮蔽了殷周之际中华精神演变的本来面目。实际上,轴心时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依然处于宗教时代,殷周之变也并没有消灭宗教。不过,它完成了对殷商自然宗教的历史性突破而创立了一种新的伦理宗教,正是新的伦理宗教孕育了西周的人文精神。伦理宗教不但产生了新的至上神(天),产生了对于神意的新解读即以德为核心的天命观,而且产生了天人之际沟通关联的新的渠道与形式,最终使得道德性天意所关照的社会领域不是减少而是扩大了,天人之际的联系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因此,西周人文理性的产生虽然是传统自然宗教弱化的结果,但同时也是新生的伦理宗教深化的产物,不理解新生伦理宗教与人文理性之间的内生关系,不理解伦理宗教对人文理性的孕育开创之功,就无法揭开西周文明和精神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杨玉珍法国社会学家麦斯·韦伯在其《基督教伦理学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通过辨析基督新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整合”,首先提出了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另一著作《中国人的宗教》,却判定“儒家伦理无法开出现代工业化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