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闵军 《兰州学刊》2015,(1):89-94
早期儒家对于孝道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早期儒家经典来看,早期儒家对于孝道的阐释主要是从孝与爱敬,孝与忠,孝与礼等儒家德目的关系入手进行思想建构的。文章对于孝与爱敬、孝与忠、孝与礼等道德条目的关系作了归纳和梳理,初步回顾了早期儒家孝道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儒家孝道思想的多重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儒家孝道观和佛教孝道观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佛教孝道观为适应中国这块土壤,经过“格义”、“连类”等“嫁接”方法,与儒家孝道观作了长期的、全面的沟通与融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传统人伦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礼崩乐坏后的西汉王朝,将孝文化作为国家体制建构的基础。随着佛教的传入,孝道思想逐渐深入民间,成为魏晋隋唐时期底层社会的核心理念。宋元时期,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融合,使孝道思想成为一般民众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与儒家理念互为依据与支撑,形成一个整体,孝文化成为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来源,而清朝的国家体制与儒家伦理并不呈现完全合一的状态,儒家孝道伦理也并不是整个国家全民的行为规范,呈现一种多元复合型局面。"五四"时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思想界对作为传统国体基础的孝道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刚 《船山学刊》2009,(4):154-156
佛教孝道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大致经历了“在家与出家之别”、“孝贯儒释”、“孝心即是佛心”这几大阶段。在此过程中,佛教伦理的宗教内涵逐渐淡化,世俗内涵越来越突出;这意味着当代佛教伦理只有与目前的世俗生活相结合.才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宋代僧人契嵩所著的《孝论》一文乃是阐述佛教孝道观的重要代表作。在这篇文章中 ,契嵩主要表达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提出佛教也是以孝为本 ;第二 ,提出“孝名为戒”的思想 ;第三 ,指出相对于儒家的孝来说 ,佛教的孝才是大孝 ;第四 ,阐述了佛教孝行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荀子论孝道之所以会被忽视,和《子道》篇的可资采信密切相关,通过对包括《子道》篇在内的《荀子》最后六篇文章的考辨,可以基本确定其与荀子思想体系的关系;以《子道》篇为中心考察,荀子论孝道不是孤立的,君道、臣道、子道,三者互为辅助,构成其礼制系统的重要内容,在孔孟之外对孝道提出了"礼制"层面的准则和要求,论孝道与其思想体系相关联,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更有着自己的创意阐发,实为儒家孝道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7.
略论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表现在佛教发展的规模和译经、著述及思想学说等许多方面,而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立则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隋唐佛教文化的繁荣与鼎盛,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与帝王的宗教文化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适应统一的社会在文化上的需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准则,是养老的前提和基础,而养老是传统孝道的体现与展开,是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实践.传统孝道中有着丰富的养老思想,包含着养老与敬老的内容,其中规范了养老敬老的礼仪,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的统一等,因此传统孝道作为养老伦理规范,对当前我国在构筑农村养老的思想基础,提高农村养老的内在动力,家庭养老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对梁漱溟的研究多侧重其文化思想方面。文化及其比较研究固然是梁漱溟理论体系中最成熟、最有影响的部分,但仔细考查梁漱溟思想的发展脉络,他关于文化的种种重要学说、关于“中国问题”的种种解决办法以及关于他由佛到儒的转变等等,都可以从他的早期思想中找到端倪。本文试图对梁漱溟的思想胚胎,即早期的佛教人生观予以剖析,可望揭示出他的思想发展之轨迹,以及对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想之发展的影响。 佛教思想在梁漱溟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晚年还一再申述:“内心仍然是持佛家精神,没有变。变的是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梁漱溟早期佛教人生观中蕴含了以后思想演变、发展的种种内在契机。因此,研究梁漱溟早期的佛教人生观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百行章》中的孝道思想传承着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无尚美好的重要品德。《百行章》运用孝道思想维护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完善统治阶级对社会的全面治理。《论语》《孟子》中孝道观念的阐述,进一步探究唐朝初期杜正伦所著《百行章》中的孝道思想。加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孝道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孝道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求。孝道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目标和内容上的相通性,我们应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此外,将孝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道德力量,同时对中国老龄化中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毓 《理论界》2005,(1):200-202
梁武帝的思想十分复杂。他处于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早期,提出了“真神佛性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注意佛教戒律理论,扶植佛教经济,对佛教在中国的开展做作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又是宗教调合论者,对儒道思想都有所重视,尤其是对儒家思想及由此派生的社会政治伦理等颇加关注。他的思想融合了多种因素,是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教中国化等问题不能遗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崇尚“空”的中国传统诗学富于东方特色和理论深度,尚空思想的最初建立与佛教的传入密切相关.佛教传入之前,“空”大都作为一般语词使用,词义最初指称“孔”、“洞”等具体物,后来表示该具体物的特有物态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后,“空”与佛教核心范畴ūnya在内涵上相对应,遂成为sūnya的稳定译词,有了范畴意义.苏轼申明佛教之空的诗学地位与价值,使尚空思想在诗学史上首次得到明确而专门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孙文福  王占琦 《理论界》2006,(4):154-155
丧葬习俗是俗民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集体行为模式。本文拟从祖先崇拜、宗法制度、风水信仰、儒家的孝道观、道教佛教与丧葬禁忌的关系来阐析丧葬禁忌形成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观音应验传说、孝道理论与美德故事、佛教淫祀化的考察,论证民间信仰之“双翼结构”同样适用于解释制度宗教的世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的宗教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的佛教思想为之显著。首先孙悟空早期好比“善心”迷失,“贪欲”膨胀了人心。经过500年的修炼,已开始“悔过自新”;又经菩萨点化,还必须在取经道路上,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其次在情节方面,受《敦煌变文集》的影响显著。再次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宿命论、因果报应和佛法无边的思想。最后《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已出现弥合互渗的趋势,这与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谭洁 《江汉论坛》2007,52(5):78-81
萧衍立国后组织辩论,驳斥范缜的《神灭论》,并写下《立神明成佛义记》,阐述其佛性义.他坚持"神不灭"论,引儒家祭祀以重孝道进行说教,且从佛教义理的角度展开论证,将佛性问题引入心性研究.萧衍的"神明"观及其佛性思想具有融合儒释的鲜明特色,从中既可了解南朝士人对涅槃学说的接受情况,又可追踪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8.
晚明的儒家天主教徒代表了儒学和天主教教理两种文化对话和融合的士人群体,天主教化儒学则是其耶儒互释和融合的以儒学为思想本位的思想体系。在梳理了中国传统孝道思想以及分析了利玛窦对中国孝道思想的批判后,最后详论晚明儒家天主教徒对传统孝观的天主教化改造。文章认为这种改造后的孝道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儒学本位的耶儒融合。  相似文献   

19.
道安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代名僧,东晋佛学大师,是当时的佛教领袖。道安主持翻译佛经,开一代佛经翻译之新风,成就斐然,后人赞其文章、思想俱称巨子。道安积极从事注疏、整理佛经,纂辑经录,开辟了中国佛经注疏的新起点,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印度佛教提供了依据。在我国佛教思想史上,道安的学说,标志着只事翻译、只顾咽吞的阶段已经结束,开始了初步消化融合的新阶段。研究和评述道安的佛经翻译和注疏,对于领会道安的佛学思想,了解与总结我国古代佛教的形成、传播与影响,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孝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传统孝道思想有一个产生、发展、嬗变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孝道思想,其具体内涵及意义也有差异。传统孝道思想内容庞杂,良莠并存,既包含着积极因素,也包含着消极成分。对此,我们要进行辨证地分析评价,摒弃其消极因素,吸取其精华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改造,建立起新型的现代孝道观,实现其促进社会和谐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