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教育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冬  宋彩萍 《齐鲁学刊》2005,3(5):137-143
历史上,大学人文教育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各具特色的教育传统,男一方面随着社会变革又加以发展、丰富且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视域下人文教育的特征对当代中国人文教育的重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为:以历史的眼光,把握人文教育的根本;以开放的眼光,吸收世界人文教育的精华;以战略的眼光,重塑未来人文教育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素养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国家的兴衰存亡。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往、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和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需要。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进课堂工作;着力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努力建设一支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图书资源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是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对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究其源差异在于,政治制度的差异影响古代中西方教育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别影响古代中西方人才需求的类型,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各自不同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价值冲突、文化认同危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从美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看,认同危机与多元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我国特殊情况有关.文化的历史属性和教育不能跨越历史的规律,决定了在我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现代文化认同,一定要从本民族文化中"复兴"而不是直接学习西方.以墨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具有众多现代科学思想要素."复兴"古代科学思想可以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处理好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与现代人文、科学文化之间的矛盾,这对构建"体用一致"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积极面对全球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文是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以人为本的教育称为人文教育,也叫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以文史哲教育为中心,英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则应以西方经典学习为途径,通过吸纳西方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中西方文化,达到从内而外的修为,使受教育者人格独立、价值取向正确、对人对己负责。人文教育使人文明,达到至上至美。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回归。当前我们要克服功利主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明确大学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强化师生关系、优化校园环境等措施重塑大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外语实质来说是一种工具,是透视一种文化,了解一个社会的桥梁,所以,反溯其源,在学习这种"工具"时,不能脱离内容,应该结合其文化背景。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学好外语?首先要摒弃功利的眼光,其次要有目标,要在其中找到乐趣,然后本着严谨踏实的态度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最后要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将其与母语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相互联系与对比。此外,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与近年来大学人文教育所倡导的文化自觉不谋而合,在高等教育实施者们积极倡导文化自觉和人文教育的同时,大学生也从自身角度加深对文化自觉的理解,在学习实践中加以落实,不但有助于推动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大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一份助力之作。  相似文献   

8.
一、面向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股相辅相成的世界潮流。全球化将不同区域、种族、信仰、语言、文化形态、阶级的人联系在一起,世界上任何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国家,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洗礼和挑战。全球化也必然要面对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是本土化的全球化。本土化则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对全球化的回应。没  相似文献   

9.
对遭受过殖民统治的国家而言,教育本土化是摆脱殖民束缚,谋求独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独立以来,津巴布韦政府从清理殖民教育遗产入手,通过改革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规、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等措施,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化、文史教育“非洲化”和科学教育“在地化”,以摆脱殖民教育体制的束缚,重塑本土文化自信。津巴布韦的教育本土化改革,承载着去殖民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多重使命,是发展中国家复兴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努力融入世界现代化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典型折射。津巴布韦的教育本土化改革在提高初中等教育普及率、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与更新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国家认同和民族复兴是教育本土化改革的核心,教育本土化改革需要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无论是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还是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大学要着力提升人文精神,深化人文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善大学生的阅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大学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智慧中心。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及其基本价值观发源于西方,传入中国后,需要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社会工作者要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创造性地利用其合理之处,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本土性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叙事学本土化的动力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文化圈衍生发展的叙事学能否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话题。本文认为:叙事学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因为其存在强烈的本土化动力元,即中西比较意识与理论自觉意识。前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外部动力,刺激、深化叙事学本土化的内在需要,无论执着于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挖掘整理,还是西方叙事学学科理论的研究,视点都落在中国叙事理论的建构上,中西比较视野都是驱动其渐进的深刻的动力之一。后者是叙事学本土化的内在动力因素,使叙事学本土化成为研究者的主动追求,直接引导和推进叙事学本土化的进程,叙事学研究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历史意识。二者形成强烈的势能,推动叙事学的本土化进程和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司法建构过程中,研究司法中的文化冲突对实现司法本土化有重要意义。从广义的司法角度,传统的文化要素借由文化冲突造成了体现西方文化的司法无法成为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采用哈耶克宽容的司法自由试验的方法,而非对任何文化及其制度附加主观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西方的人文哲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在近代哲学中,理性主义由于其对中世纪神学斗争的辉煌胜利,而在思想史上取得了十分显赫的地位,它在科学和技术上的巨大成功,导引着人们把近代标示为“理性的时代”和“科学的时代”。然而,当人们沉醉于理性主义的功勋榜上时,却潜藏着忽视近代西方文化中人文关怀思想的危险。而对这一方面的忽视甚至否定,必然导致我们认识不到西方近代文明的真正本质。当我们在设计现代化的道路和蓝图时,如果仍以这种“误读”的近代西方文明作为参照模式,那就必然要误入歧途,重陷西方文明之困境。因此,清理近代西方文化的另一条思路──人文哲学思潮,对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阎保平 《江淮论坛》2004,(5):150-152
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在人文教育方面肩负有重大使命。新形势下,高校人文教育应当着重关注以下问题:(1)重建大学理念和理想;(2)制定实施高等学校人文教育行动纲领和规划;(3)高校内部要加大人文教育的建设力度;(4)人文教育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旋律;(5)人文教育及学科建设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徐晓风  刘英 《北方论丛》2016,(5):124-127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通.这种“科学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将促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大学汉语言文学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人文性和基础性,凝聚着浓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汉语言文学教学就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努力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从而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华 《兰州学刊》2005,(4):312-314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文化背景是传统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多元文化杂糅交错的现实.我们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从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通过合理正确的文化选择,既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使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石英 《人文杂志》2013,(4):101-107
社会学中国化是时代的命题。我国恢复重建以来的社会学追随西方实证主义传统、崇尚精确量化研究的"统计社会学"成为主流。质性研究注重"参与性",强调个案和过程,遵循"理解原则",以其鲜明的人文特色与"科学的"量化研究形成对比,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学范式:质性社会学。中国社会学早期本土化探索的实践与质性社会学异曲同工。其成功之路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凸显价值追求,植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社会学中国化应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而且也发生在政治领域和文化教育领域。这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大学的精神、理念、品格、功能和使命的深刻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不都是令人振奋和乐观的。其中,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迷茫失落与摇摆振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因此,塑造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造就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一代,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消除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又是构建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