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希腊悲剧文本的"准神话性"是百年来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比较研究的盲视点。通过对两剧文本进行"主题阅读",发现不仅可以超越希腊悲剧文本"准神话性"所造成的可比性问题,而且可使两剧的主题得到崭新的呈现:中国悲剧的主题是"人与人的冲突"中的"人役",希腊悲剧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神)的冲突"中的"神役",两剧的本质可以被概括为对"人役"与"神役"的控诉与宣泄。同时,基于这一组主题,两剧的一系列艺术品格可以得到逻辑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桂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6):83-85
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一方面是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能够有力回答当时社会论争问题;另一方面是蕴含极高的审美价值,唤起读者"美学的感应"。纵观作者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社会责任感及刻画人物的"艺术腕力"达到了统一,"理性和形象,两种思维的交叉与融合",是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作者在吴荪甫形象中倾注了艺术创造的审美情愫,这种情愫来自于作者"治国、齐家,平天下"远大志向,既有理性思维的参与,又重视形象思维的"回归",吴荪甫形象正是这种所谓"矛盾"的统一体,是主观情感与理性思维相辅相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自传性是谭谈中、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谭谈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中,以他自己为原型,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经过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反映和概括出超出他个人经历和命运的社会内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