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厂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护生产秩序的权力装置。身体作为一种能动的物质实在,是工厂制度的承载物和驱动力。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青年恩格斯从身体视角对工厂制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工厂制度的全部就是关于在空间中规训工人身体所呈现的种种身体“景观”。工厂制度通过技术赋权、时间掌控、空间封锁和纪律威慑,使工人身体在劳动场域和生活场域呈现出工具化和节奏化倾向,陷入了“苦难窟”,时刻处于“监视”之中。工厂制度的全方位规训,促使工人身体发生转向,塑造了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化身体。身体的革命化催生着工人的身体反抗。工人在对身体的体认与社会的“沟通”中实现了身体认同建构,在身体反抗意识觉醒中回归了身体主体性,在身体反抗行动的在场中推动着身体走向解放。  相似文献   

2.
李时学 《东南学术》2021,(5):232-239
生活剧院用戏剧表演政治,让政治贯穿戏剧创作,又在政治理想与戏剧美学中追求并实现非压制性的新生活.剧院戏剧活动中的政治、戏剧与生活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其戏剧活动与社会运动、生活方式之间的互渗(如戏剧的政治化和生活化,政治与生活的戏剧化等),使得生活剧院独树一帜.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阐明剧院的戏剧性格、政治品格及生活风格,进而把握其融汇戏剧、生活与政治的戏剧学机理及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国在身体思维的视野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道观。在治道的目的层面,古代思想家将国家视为一种放大的身体,强调治国与治身的相通性,以身体层面的中和境界为基础而展开对治道目的的论说。在治道的内容层面,古代思想家往往从身心一如的角度出发,以心与身的一体性来论说国君与臣民一体性,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心对身的内在调节性,借此彰显君主对臣民所承担的“养”与“教”的责任。在治道的途径层面,古代思想家经常将身体视为权力规训的对象,主张通过对身体的内在与外在的规训,即“礼”与“刑”两种途径来实现良善治理。这种身体思维视野下治道观长期被坐实到具体的政治运作中,由此而形塑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雪  张盾 《东南学术》2021,(2):47-55
对资本权力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资本是一种规训劳动者主体性的力量,其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将劳动主体重塑为“经济上有用且政治上无害”的柔顺个体,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一规训机制具体实现为资本规训权力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同构.在时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对时间的侵蚀,以“工作日”“时间表”的形式占据人的生命活动,使时间成为吸纳和榨取人类精神劳动的媒介;在空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与空间的糅合,资本将触角从以工厂为代表的封闭空间扩展到以城市为代表的开放空间,以隐秘的剥削性开启了从肉体规训到精神物化的范式转换.资本与时间、空间的同构,使资本对人的规训发展为一种政治权力,结果使劳动主体丧失了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最后以产业后备军的形式成为资本权力宰制下的“赤裸生命”.  相似文献   

5.
人通过身体来理解自我存在,身体标明了人生命的时空范围,铭刻了社会文化书写意义,展演了权力的管制效用。人类救赎史表现为灵肉分离并战胜身体的人性净化史,在西方哲学“身心二元论”的建构中,在理性知识的制裁中,身体基本处于灵魂、真理、道德所宰制的卑贱地位,身体成为规训化的身体。经由文明教化与社会建构,身体转变成了标示许多主流价值符号并具自我控制的理性化身体。福柯的身体政治技术学,让我们看到一个以规训身体为特征的规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正是在对身体的规训过程中,权力的秘密、社会的秘密和历史的秘密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机器体系的批判揭示了资本对工人进行肉体规训的生命政治,展现了工人变成机器体系之"人手"的生存样态。以马克思的机器体系批判为切入点,以资本对工人的肉体规训为中介,我们可以描绘出从启蒙时代到后现代资本驯服工人的整个生命政治图景。启蒙时代的思想解放实质上是资本对工人的认知重构,以祛魅的方式确立工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工人变成机器体系的"头脑"。后现代消费社会则是资本对工人的精神物化,以个性解放的名义掩盖全面监护的实质,使工人变成机器体系的"主体"。人变成了人格化的机器,不仅作为生产性的机器创造剩余价值,而且作为消费性的机器促进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从生产活动到消费活动,从物质活动到精神活动,工人的整个社会生活都处于资本主义机器体系的全面监控之中。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的身体观中蕴含着对身体规训的意味.洪秀全受基督教启发而创立拜上帝教,后又利用宗教建立并治理太平天国,所以基督教对天平天国的意义非同寻常.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和经典,以其身体观和身体规训为典范,对统治区内的身体进行各种规训,以此作为治理太平天国的一种方式.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基督教对中国民众的身体规训仍然在继续,并且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福特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方式已经被融入生产,劳动越来越转向没有终端产品的广义文化产业,在这种智力、政治与劳动的交融中,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接近非及物的表演艺术。这使得今天的诸众存在的去政治化,劳动和生活本身已经成为最大的政治,从而出现了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构序逻辑完全相反的意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技术视界考察家庭场域下的女眷生活。认为,在家庭场域下,女眷基于对家庭职责的自我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而对家庭伦理规训表现出了积极的因应。这种对社会整体规训的宽容同样表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纺织活动被边缘化的现实中。但中国古代加在男女两性之上的规训压力都呈上升态势.所以女眷并未感到过分的性别压迫,反而感觉束缚来自女性群体本身。  相似文献   

10.
媒介政治化与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政治化是现今各国普遍存在的客观进程,是指在各国政治过程和公共生活中,大众媒介和政治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其实际运行既受各种政治因素制约和影响,也日趋高度地介入政治过程,并对各种政治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的媒介形态和媒介过程。选择性传播是媒介政治化的现实形态。媒介政治化的实质在于,在特定政治因素影响下,以实现特定政治功能为目标进行的媒介选择性传播,构成了一个媒介信息选择和政治规则生成的政治过程。在理性认识媒介政治化进程的基础上,探求加强媒介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的可行路径,不仅有利于推进大众媒介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有利于发掘媒介政治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民主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50年代乡村集体化为背景,详细探讨了集体化给乡村社会民众生活带来的改变。由于集体化在其推行过程中带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的政治化。在此基础上,民众生活也日益体现出政治化的特征,以致革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内嵌入民众生活的日常世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以"神化"、"泛政治化"、"单面化"为表现形式的"符号化"现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焕生机,必须采取"去符号化"策略,从"生活世界"观点看到,确立"为了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中来以及让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去符号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胡颖峰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14-119,145,159
权力理论是福柯思想的核心,福柯对于疯癫、监狱、性、身体、惩罚、真理与知识等问题的研究并非只是单个问题的研究,而是通过对这些看似边缘问题的深入研究来揭露现代规训社会的本质。在现代规训社会,统治阶级运用规训权力对身体进行监视与规训,针对身体的微观物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福柯认为,现代权力体制的运作离不开性,性是所有的权力都规训、监视的目标。权力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权力生产知识、生产真理,知识、真理又为权力效力,知识与权力的结盟是现代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柯既把“规训与惩罚”看作是人对人的驯顺、塑造和统治形式,也从中探察出权力的性质及演变历史;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与规训和惩罚相关的政治、法律、权力、观念和科学技术问题;表明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古代通过酷刑对人类肉体的疯狂肆虐逐步演化为通过对人类精神和肉体施加的普遍“温柔的”暴力而达到被统治者自觉规训和臣服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对权力的功能和性质进行了微观分析,使人们对“权力压抑”、“生命权力”、“顺从身体”、“隐秘权力”,以及“权力清空”等问题都产生耳目一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无为”作为先秦道家基本点,被视为其“出世之学”的重要体现。但老庄从未离开现世,他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态度,并希望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在“人间世”得以实现。而从“无为而治”的角度,老庄的政治哲学体系呈现出一种美的展开。当我们回溯到原初的政治哲学与文化生活时,实现理想的人类生活,可以算作政治的根本目的,就此意义而言,这与美学的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由此我们可以寻求到“政治关学”的概念。而道家的政治美学,外在为“无为而治”,内核是一种呈现之美。它的通达,最终是为了能够实现其至德之世的理想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16.
实践转向对身体美学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实践与身体不可分开,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同样不可能与身体及其审美化分割开来.实践转向将使身体美学密切关注人的自身生产,由人的自身生产的数量方面转向其质量方面,由一般的优生优育转向审美的优生优育.身体美学的实践分析将由物质存在转向其符号存在和精神存在,不仅关注身体的外在的审美实践,同时注意身体的符号和精神的审美实践.身体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由身体规训的实践分析转向身体自由的实践分析,不仅关注人类身体的社会化实践,而且关注人类身体的审美化实践,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塑造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相统一的完整的人类身体整体.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只是逐步实现了经济的社会化,还远未实现政治的社会化。由于中国现实社会依然存在着社会生活的政治化和行政权力的至高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破坏政治改革动力资源的两个恶性政治现象:上层的政治腐败和基层的政治冷漠。根除的方法是用政治的社会化、权力的公共化来指引政治改革的方向。其具体实现形式是扩大了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翻身运动在较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身体的革命,因为只有身体的"翻身"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翻身。通过规训、控制身体,华北解放区的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实现了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根本性置换,审美、名字等跟身体相关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认同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身体更成为构建革命合法性和实现国家权力下移的一个重要因子。对于翻身运动中身体的治理,彰显出中共政权治理技术的娴熟与政治智慧的高超。不过,中共政权规训身体、遮蔽身体的实践在华北解放区的革命进程中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借助翻身运动的革命机制,革命场域下的身体逐渐走向了组织化与革命化,但是乡村传统依然制约和塑造着革命身体的历史演变形态。  相似文献   

19.
身体写作是新时期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身体写作与意识形态之间发生纠葛,呈现出身体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作家通过身体来关注政治,表达自己的政治吁求,表现出身体政治化的倾向;通过身体来思考哲理,表现对宇宙、生命、人生的哲学思考,表现出身体哲理化的倾向;通过身体来追逐经济利益,身体成为潜在的商品,表现出身体消费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五四小说自觉追求"个人性"文体,主体审美处于突出地位,身体叙事得到空前重视。五四小说以身体的符号化世界来寻找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并且辐射到民族性、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在五四作家那里,身体是"非理性"的经验形式,始终处于文化建构过程而被不断塑造。正是因为过于看重身体的可塑性,造成五四小说身体叙事的过度政治化和过度虚无化。考察五四小说想象、处理、呈现身体的方式及其得失,可以揭示出丰富的文化、历史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