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长江上游地区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区域开发.古蜀开创了养蚕缫丝之法和成都平原稻作区,初步治理了岷江、沱江水患.秦汉时期开辟了南北水陆路交通,向巴蜀地区大规模移民,兴建了成都城市群落,建设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提高了巴蜀文化教育水平.两宋时期改善了四川社会环境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移民浪潮促成了百余年的经济发展.清代鼓励移民入川垦殖,实行轻徭薄赋,重视地方经济开发,改善南北水路交通.这些开发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  相似文献   

2.
融合古今 汇通中西——略论吴文化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们讲的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性大文化。它同中国其他区域文化一样,是中国文化的子文化。从它的历史发展来看,它是最富开放、变革的文化,充满融合、辐射的功能。因此,它的覆盖区是中国历史上以及当今最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有希望的地区。我们所说的吴文化地区,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太湖南侧的杭州、嘉兴、湖州,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等地区。吴文化地区处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它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和上游的巴蜀文化地区,构成了一条长江经济文化带。黄河哺育了中国的古…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特色以经学为核心,然而,巴蜀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秦汉时期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还不是经学,而是文学。特别是司马相如登上文学舞台.揭开了巴蜀文学百年风光的序幕。同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也与巴蜀文化密切相关,因为该地文化与巴蜀文人的传授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 大开发—巴蜀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蜀文化是指巴蜀地区即主要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巴蜀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尤其要大力加强巴蜀传统文化研究与当代实际的结合,并且有必要通过开展学术评论进一步提高巴蜀文化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两汉至隋唐,是巴蜀地区经济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巴蜀地区在长期的经济开发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开发特点。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经济开发具有内部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独特的“天时”与“地利”、与同一时期全国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经济地位上的逆向发展性、较高水平的商业性农业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巴蜀地区是一个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相对封闭、稳定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公元3~6世纪,巴蜀地区的史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私家撰史上。从总体上看,当时巴蜀史学的基本状况是私强官弱,即主要以私人撰述为主,官方史学明显衰微,成绩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代的四川开发与城市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为了在政治经济上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和开发,把巴蜀划分为若干个郡县,从而使巴蜀的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同时,由于国内统一局面的加强、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巴蜀地区交通网络的扩展,巴蜀商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达到空前兴盛的水平,使城市经济和文化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由此促成了西南国际都会的形成,推进了秦汉时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炜 《江淮论坛》2009,(1):165-167,144
蜀汉统治下的巴蜀地区,随着司马氏的代魏,再度纳入中原政权的版图之中。史称晋武帝“弘纳梁益,引援方彦”,对巴蜀人颇为宠待。但是,他优待的“蜀人”其实并非巴蜀土著大族,而是以刘备旧部和刘璋旧部为主的蜀国旧臣。真正的巴蜀大族实际上处于被漠视的地位。本文从西晋时期巴蜀人士的出仕情况着手,探讨巴蜀大族在西晋朝廷中的地位问题,澄清以往在巴蜀大族问题上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9.
唐代巴蜀佛教与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学者曾指出:唐代著名文学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对佛教表示关心,不以某种形式与佛教发生关系。佛教的兴盛发达在不同方面成为影响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到巴蜀,这是唐代经济与文化得到突出发展的地区。隋唐大统一局面的形成,促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和江南的联系与交流。特别是唐中叶以后,中原动乱,而巴蜀保持了相对安定;唐皇室两次(玄宗、僖宗)入蜀,客观上加强了这种联系。巴蜀佛教,也在这一局面下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巴蜀地区有其独具特点的文化传统(如道教的影响),又西邻吐蕃,与藏传佛教有密切交流,使得这一地区的佛教也具有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10.
河陇地区与巴蜀、汉中地区地理上紧密相连,有着相似的民族环境与人文背景,且秦汉时期河陇地区民间信仰本具有原始道教特征.为道教进入河陇地区奠定了文化基础.汉末,大规模人口流动带动了河陇、巴蜀、汉中之间文化与宗教的交融,因此,道教初创时期,天师道即随之传入河陇地区.其代表性事件则是建安年间,曹操消灭张鲁政权后将巴蜀、汉中地区信奉天师道的巴氐、寶人迁入陇右,天师道遂在秦陇氐、羌族聚居区迅速传播.同时沿着氐、羌族迁移路线一路向西,并吸纳了当地本土民众,在河陇地区广泛流播.  相似文献   

11.
《四川社科界》2010,(1):44-47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一直影响到今天。本期学科建设栏目重点介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优长学科——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深入探析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巴蜀文化概述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命题,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从4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学术界对巴蜀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史(尤其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和民族学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学者注意到巴蜀文化在整个历史时期显  相似文献   

13.
道教在巴蜀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蜀地区与道教产生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从文化上看古代巴蜀文化中的昆仑仙山、长生不死、肉体升天以及诸神灵等思想都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从地域上看 ,五斗米道发源于四川大邑鹤鸣山 ,这是与当时蜀地的今文经学风气很盛、黄老道术流行甚广、西南少数民族中的神仙方术、巫术甚盛行有关。从道教政治实践来看 ,巴蜀地区先后有张鲁政权与李特成汉政权的存在。并且道教传统中神仙及后世著名道士及道教学者也为数甚众 ,在教内教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长江航运文化,是长江航运人在千百年的长江航运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形式,它既是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形制的文化成果,又是中华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文化活动环境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形态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子体与母体的有机统一。它在历史与时代、行业与社会、文化主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依水而生、以通为本、立足航运、和谐相处的文化特质而表现出紧密联动的行业性特征、依托流域的区域性特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从而张扬了长江航运文化的个性。长江航运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成为一种有厚实的文化内涵、有强劲的文化辐射功能、有稳定的文化形态和自我创新能力的行业文化种类。其文化构成由文化体系的文化要素决定,其文化功能由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功能、兼容并蓄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心的凝聚功能、形妙神韵的展示功能和自觉自励的激励功能等体现。研究长江航运文化,还必须明确重点,并借助其特有的科学方法,从而揭示其研究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政治、地理、经济、人文背景等方面探讨了巴蜀文化的特征和人才兴盛的原因.巴蜀地区自汉文翁兴办教育以来,教育和科技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有利形势.巴蜀地处西南边陲的盆地之中,当然有封闭保守的弊端,却也因此而较少受中原逐鹿、干戈扰攘的冲击,社会较为稳定,经济也颇繁荣,是人才生长较良好的条件.此外,四川人口流动性强,迁徙特征明显,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并带来了外地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
五代巴蜀文学异质多元、波澜壮阔,存在不同文学版块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输血重构现象.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干戈扰攘、战乱频仍,许多文人为躲避战火的摧残纷纷选择入蜀避难.巴蜀地区关阁栈道、曲折往复的陆路交通地理以及溪流纵横、高山滩川般的水路交通条件,对入蜀文人的行旅创作和迁徙态势产生了深刻影响.入蜀文人深受中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他们对新奇陌生、亘古蛮荒的巴蜀文化带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抵触心理和隔膜情绪.入蜀文人颠沛流离的身世遭际以及对蜀地文化凄迷感伤的认知心路,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巴蜀文坛的审美价值取向与文学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巴蜀酒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考辨巴蜀酒的源流,二是对其发展、演变的相关陈述,三是地方性代表性酒业个体研究,而关于巴蜀酒业的区域分布和传播方式鲜有考证。通过对竹枝词中相关史料钩稽认为:在明清时期,酒早在巴蜀之地广为流传,且分布极广。以锦城为中心,向西可以达到郫县、芦山和盐源,向东可以延伸至重庆梁平、垫江,传到以北的绵州、广汉之地,并传到以南的西昌等地,形成了环状分布的饮酒文化圈,其文化传播的方式主要有2个:一是通过商品之间的买卖等商业行为,由商品交易将其文化传播开来;二是在巴蜀地区的文人墨客们,借由他们的诗篇将酒的情感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18.
巴和蜀都在商周时期就已建邦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战国初期,巴占川东,蜀据川西,与中原诸国交往不多,但两国间敌侔争战,成为世仇。①秦惠文王时,秦国趁巴、蜀间战事又起,以援巴为借口,出兵灭掉了巴蜀。从此,巴、蜀便成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四川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巴蜀地区位于楚国上游,秦有巴蜀以后,使楚西北两面受敌。所谓秦“得其地足以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一书 ,当为春秋战国之际生活在北方、或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巴蜀人所作。其理由主要是 :作者将西南地域作为后世主要文化集团的发源之地 ,帝俊、伏羲、颛顼、夏后启、炎帝、祝融都与巴蜀之地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山海经》极力突出巴蜀地区文化地理的中心位置 ,具有明显的重西南的倾向 ;有意将西南纳入华夏中心地带 ,并且称之为天地之中 ;西南是《山海经》作者眼中的长生之地和快乐之乡。除此之外 ,作者对西南地区的风土民情、神话传说、远古部族、奇人异物描述尤详  相似文献   

20.
一百四十年前,洋务运动如火如茶之时,中国首家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宣告成立,次年即在长江中上游枢纽,素有九省通街之称的汉口设立分局,同列强的轮运公司逐鹿沪汉线,继而在川鄂咽喉要地宜昌、沙市设立支局,投入汉宜、宜渝航线营运轮船招商局湖北各分支局在维护长江航运利权和促进湖北地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招商局与湖北从而结下了百年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