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筱茜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0-61
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在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曲子是利用中国的民歌民调和创作歌曲的曲调进行再次创作的。本文以民歌《绣金匾》改编成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为例,对改编的《绣金匾》钢琴曲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作品结构和演奏风格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王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61-64
根据我国传统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一部着力咏叹离别之情的音乐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钢琴曲与古曲在标题性方面具有一定的联系及相同的意境。钢琴曲以叠奏式结构原则发展而成,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了思念之情这一人类普遍的情感,在独特的钢琴艺术形式中体现了"传统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韩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37-39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是张寒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1967年,崔世光将其改编成同名钢琴曲《松花江上》,作品既基本保留原作的主题旋律,还恰当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民族特征相融合,钢琴改编曲与原作虽然题材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以创作背景、创作手法、表达形式、思想意境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挖掘钢琴改编曲《松花江上》的艺术特征,论述两首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唐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5):128-131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突破了西洋乐器表现力的局限性,保留了原本的民族特色,展现了钢琴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既传承了浓郁的民族风,又开创了新的演奏技法。关于它的演奏主要围绕钢琴指法、演绎技巧、乐段体现的情绪、乐曲画面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中国钢琴改编曲《四季》中的春——《夕阳箫鼓》、夏——《百鸟朝凤》、秋——《平湖秋月》、冬——《梅花三弄》分别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王建中、陈培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在这四部钢琴作品中,作曲家成功模仿了我国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与特有的音响效果和音色,并运用现代化的作曲手段,结合钢琴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以及丰富的表现力,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水墨画,将我国钢琴曲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品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而且还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吴榆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09-112
钢琴音乐自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始,便与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融合。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乐曲不断被改编成为钢琴曲,中国钢琴音乐正是从改编传统乐曲中吸取音乐素养,逐步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是钢琴音乐中国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钢琴音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吴榆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5(4):109-112
钢琴音乐自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始,便与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融合.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乐曲不断被改编成为钢琴曲,中国钢琴音乐正是从改编传统乐曲中吸取音乐素养,逐步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是钢琴音乐中国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钢琴音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郑隽逸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7-50
中国钢琴改编曲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传统民间器乐曲和声乐曲的旋律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文章从音乐表现手法中的旋律、和声和伴奏音型三个方面对具有典型中国钢琴改编曲特点的《百鸟朝凤》进行分析,以期丰富对中国钢琴改编曲音乐表现手法的研究,为当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吴修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59-61
将中国传统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的一些曲目已经成为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其之作。这些改编作品在结构布局、多声思维、钢琴技巧与特色效果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钢琴乐曲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科综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延伸,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它要求音乐教育保持开放的态势,具备宽广的视野,以多学科为基础对音乐进行学习和研究。反思当下我国高师院校钢琴教学,认为忽视音乐特色、缺乏师范性、教学内容孤立分裂、教学形式保守封闭是当前最显著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不科学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旨在通过问题反思引起人们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帆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08-110
广东音乐至问世以来有着广泛且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广东音乐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发展促成了建国后具有广东风格的钢琴作品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无数的欣赏者。 相似文献
14.
张曼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81-84
对传统文化表达采用知识产权法进行保护是目前各国的通行做法,但仍然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表达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学理分析,进一步完善理论构架。由于与传统知识的紧密关联,传统文化表达凸显出统一性,以及其本质决定的动态性特征,这都决定了在保存、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表达时,要认清土著社群弱势的现实,尊重其习惯法和惯例,切实保护其长远利益,最终从平衡角度出发设计保护和促进传统文化表达发展的最佳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音乐历史疆域的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兼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力探讨音乐地理疆域及历史疆域拓展下的西方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 ,论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 ,旨在对传统音乐保护与中国音乐发展提出建议 ,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何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92-94
中国的作曲家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双钢琴音乐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在数量上很少,但作曲家们用共同的审美理想,探索性的把双钢琴这种特殊的表演艺术,统一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音乐意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2):31-33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中意境的意义、中国传统审美观点及思维模式和音乐意境的创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指出中国音乐艺术是以抒情为主和追求意境深远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8.
钢琴演奏中国古曲表现人文精神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海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2):211-213
作为西方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乐器钢琴,用来演奏中国古曲,是一种新的艺术创造和新的艺术形式。钢琴与中国古曲在相互融合中所创造的审美观念,所激发的崭新创造力,所建构的朴实的情感意蕴,均表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此中所具有的规律性内涵,是需要深入探索和开掘的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