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钱谦益其人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他一生无论在政界还是在文坛,都处于不断的党派斗争的漩涡之中。因而对他的毁誉纷纭,莫衷一是。对其诗歌的评论,也是如此。直到近代,《晚晴簃诗汇》中还说:“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誉之者日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毁之者曰记丑言博,党同伐异。”解放以来的文学史研究,对钱谦益或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与其在当时诗坛的地位和其诗歌成就,是很不适应的。 (一)  相似文献   

2.
万历中期,公安派对苏轼极为推崇,对宋诗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开启了晚明诗坛学宋的先声。天启、崇祯年间,在程嘉燧、钱谦益的推动下,人们主要以陆游为师法对象,晚明诗坛掀起了学宋之风。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别裁伪体亲风雅"的文法理论建设从确立师法对象开始,批判秦汉派而抬高归有光,进而探索出"反经"的师法途径,并以"文从字顺"为最高的文法标准.钱谦益在对文法理论的这三要素的论述中,提倡求真创新的精神贯穿始终,正因如此,钱谦益的文法理论才能超越流派之争,为清代文法理论建设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史上,钱谦益是明代最后一个巨子,也是清代第一个巨子,所谓“领袖两朝”主盟文坛数十年,声望几于宋之苏黄。他的文汪洋博赡,宏肆奇恣;他的诗鲸铿春丽,风气遒亮。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他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诗论流布广远,影响巨大。世论以为精悍辟透,辨议恢宏,往往大振力出而截断众流。同时的大诗人吴伟业就作过预言:“牧斋之于诗,可以百世”(《吴梅村集·龚芝麓诗序》)。然而我们的古代诗论研究对钱谦益这个人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1582—1664)生于明历厉十年,死于清康熙三年。他一生有两大污点:一是降清仕清,二是在弘光朝谄事马阮。而后者又与他身为东林党入以及与东林党人深远的交往有关。东林党是明末最负清望、最有影响的一个政治派别,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长达半个多世纪。万历年间,是东林党人利用讲学,书院等舆论手段企图影响、参预政治的时期;天启年间,政府中的其他党派为了功名富贵,都投靠了魏忠贤阉党,专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文体学思想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别裁伪体”和“诗文之辨”的辨体理论内涵和意义。古今学者对“别裁伪体”的解释充满歧义,我们通过文献辨析和多方论证,认为“辨体”当最合本意。杜甫之诗文优劣论及其“以诗为文”、“以文为诗”的辨体特征,则成为宋人辨体批评的主要内容。其次,杜甫“集大成”的核心内涵就是“集文体之大成”,元稹所谓“尽得古今之体势”便是最早最好的总结。第三,“吴体”最能代表杜甫“破弃声律”和“时用变体”的破体观,他辨证地将破体和辨体结合起来,即“变而不失其所”。许多文献虽然早已为学者耳熟能详并被频频使用和论述,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完全从文体学的视域来全面深入地透视和挖掘其理论内涵,对一些传统命题概念进行全新的文体学解读阐释,将会有很多创获,这对于杜诗学研究当不无?益。  相似文献   

7.
<正> 谦益是明末清初诗坛大家,曾被称为“明末诗雄”、“清诗开山”,于当世及整个清代都具有很大影响。凌凤翔在其《初学集序》中说:“窃惟宗伯诗,适当诗派中衰之际,实开熙朝风气之先”。凌氏历数诗派递嬗,指出明诗至竟陵和云间体而衰微。“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凌凤翔在《有学集》序中又赞谦益之诗:自天启甲子后迄于本朝初年,有诗如干篇,时贤共称其昌大宏肆,奇怪险绝,变幻不可测者,洵煌煌乎一代大著作乎。《采苓》怀美人,《风雨》思君子,其悯时忧世,三致意焉,宜可传也夫!谦益共约2300余首的诗歌,内容相当广泛。他用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明清鼎革、历史巨  相似文献   

8.
对康有为诗歌创作的特点与成就,今人论述甚多甚详。但对他的诗学思想,由于他生前未曾撰写专论或专著,尚未被重视。如果结合康有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审视康有为的诗学观,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歌美学观同样带著鲜明的时代精神,包含了深刻的实践性和审美性的品格。一、诗歌创作的主客体关系论康有为的诗歌美学观,主要见于他写的《诗集自序》、《日本杂事诗序》、《人境庐诗草序》、《味梨集序》、《与菽园沦诗兼寄任公孺陣曼宣》等“序”文中,而且大多为后期流亡海外期间所撰。究其原因,一是康有为前期忙于从事政治维新活动,除了为近代词人王鹏运作《味梨集序》外,未及发表更多的诗歌创作见解;二是到了后期,他在评论友人诗  相似文献   

9.
王禹偁文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公元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期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小畜集》及《小畜外集》,他的文学思想,体现在这两部集子的诗文中。北宋文人苏顼在为《小畜外集》写的一篇序中比较概括而又确切地写出了宋初文坛的现状和王禹偁为扭转此状而提出的文学主张:“窃谓文章末流,由唐季涉五代,气格摧弱,沦于鄙俚。国初屡有作者,留意变风,而习尚难移,未能复雅。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于六经,枝派于百氏,斥浮伪,去陈言,作而述之,一变于道。”可以说,王禹偁的文学主张体现了革新的思想,他是宋初文坛上革新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0.
论李东阳的《拟古乐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拟古乐府》诗一百首,是明代李东阳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李东阳在该诗集的前面写有一篇《拟古乐府引》,其末尾署的时间是“弘治甲子正月初三”。可见该诗集写于弘治十六年(1503)以前。这一百首诗在艺术形式上是模仿汉魏乐府的。弘治、正德年间,诗坛上出现了拟古的倾向。前七子的首领李梦阳也提倡“古诗必汉魏”“今体必初盛唐”。清初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曾把李梦阳的诗与李东阳的诗加以比较,他认为李梦阳的拟古诗是“模拟剽贼于声、句、字之间,如婴儿之学语”“求其所以为空同(李梦阳号空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