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学著作中有大量关注福利国家前景、全球化影响下的人类生活、个体化以及“新贫困”的思考。被鲍曼称作消费者社会的当下社会,可被视作流动的现代性,强调流动性作为我们时代的标志。而全球化的概念完整地概括了这种资本与社会精英日渐增强的流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文化的全球化已经作为一个术语构成了一种研究的视角。有些跨文化传播理论顺应全球化的逻辑,偏向于讨论消费主义的地域的流动性、社会的流动性、想象的流行性和促销的流动性,使人们只知道交流技术的价值,而不再理解文化和跨文化的价值。与此同时,跨文化传播理论也试图面对身份认同危机,以科学的名义修正全球化的身份偏向,寻求在互动中形成身份的动态平衡;或者以自由的名义揭示全球化反人性的内容,提供资本主义的内在修正机制和大众的反抗路径。  相似文献   

3.
尽管当代迅速的“全球化”观点几乎已表现在了社会与经济的方方面面,但语言界限仍然是思想传播的故障和缺陷,因此我的某些社会学观点能被译成中文,我感到极为荣幸。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11,(8):1-1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分享、更加责任,更为全球化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丁太丽 《社会理论》2007,(1):273-286
背景:全球化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呼之欲出 近年西方开始流行这样一个术语“企业社会责任”,其英文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而且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CSR现在是被大多数最发达经济地区和国家的公司接受为实践的一个部分,已经开始作为公司行为道德评判标准内化到公司价值中。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关心可持续发展到了如果一个公司不可能表现出他们的社会责任信用就不能营运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儒学社会指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国家的政治生活(其组织、运行)及个体的社会生活皆以儒学为范导,这个社会的总体生活皆以儒学的理念为依归。从形式上说,儒学社会的正式起始,则在儒学被确立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时,即在汉武帝确立“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而其正式结束即在于“儒家法”的被终止之际。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前儒学社会和儒学社会两个阶段。儒学社会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分析的社会学概念,有其学理的根据和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场新兴社会运动,反全球化运动内部存在着诸多弊端或不足目标的多重性与矛盾性,组织的涣散性与活动的无序性,暴力现象的日益蔓延,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当前全球化的替代性方案的缺乏等等,所有这些对反全球化运动本身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反全球化运动所面临的这些挑战,正在侵蚀着反全球化运动的社会根基,削弱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力,并制约着反全球化运动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山小琪 《唐都学刊》2005,21(3):79-81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标识着与传统社会的断裂,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控体系;现代性所引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而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激进卷入的四种社会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吉登斯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风 《创新》2014,(2):87-90,109
进城农民工在我国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基于其流动性、自身素质相对低等原因,遭受着社会排斥。文章从经济、权利、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五个层面描述进城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排斥,从认识、户籍制度、管理政策、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视角分析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缘由,并提出缓解进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权社会化促使产权结构由集合型向社会型结构演进.社会型产权结构是产权社会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现代产权存在的客观状态.它是产权开放性、社会成员共享性、流动性、交易性、虚拟性的存在形式.社会型产权结构经历了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奴隶社会是高度独占、封闭、私有的集合型产权结构;封建社会打破了集合私有的产权结构,呈现为地主私有的土地产权与农民所有的劳动力产权的二元对立;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私有的产权结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公有的产权结构.在社会主义后期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公有的产权结构将得到高度发展,将呈现高度公有性、高度社会性、高度开放性、高度流动性,最终随着产权的消亡而自然消亡.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世纪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化人类学者所指的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或者“图像、人民、货币、技术,总之各种主体和客体”的流动这一全球社会文化体系。虽然人类文化接触古已有之,但至少只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并且是在打破了国家界线、地区界线以至洲际界线之后,这种文化接触过程才被一些学者们视为具有“全球化”的意义。在面对世纪之交的上述重要时代特征,笔者试图根据所读到的有限论著和了解到的疏漏情况,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作一简略的介绍。并基于这些有限的了解和本人的田野观察与思考,对在新世纪初期该学科的研究大胆妄加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肖瑛 《社会理论》2007,(1):120-155
在“9.11”和SARS之后,“贝克”(U.Beck)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耳熟能详的一位社会理论家,他的一些重要论著如《风险社会》(1986/2004)、《世界风险社会》(1999/2004)、《自反性现代化》(1994/2001)、《自由与资本主义》(2000/2001)、《全球化与政治》(1998/2000)、《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2002]2004a)以及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1944年,由美国人首先使用。80年代中期出现“全球化”一词时,在很多人看来,说的是世界经济更加一体化。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注意到这一过程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变成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有时被当成“全球化”的同义语。 全球化指的是在货币、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适应社会生产、流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工业时代已经存在,现在变得更急迫、更广泛.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更快的速度消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被要求承担超越经济指标的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既蕴涵效率原则,又彰显正义价值,是效率与正义的统一,是义利合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窦玉沛 《社会工作》2010,(19):50-51
在全球化的今天,发展慈善事业成了一个普遍公认的世界潮流。而在中国,这股潮流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提速,成为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7.
萧易忻 《社会》2016,36(2):191-214
本文旨在解释中国抑郁症病患比例在国际上偏低的原因。通过整理社会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抑郁症产生”的社会学分析框架,此框架是以“全球/国际”“国家/国内”两层次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建构”两方面为矩阵所组成的思考框架。具体而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同时造成中国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建构”上的改变。中国在“社会结构”上已具备生成抑郁症的基础,但“社会建构”的条件尚有不足或被隐藏。然而,“社会建构”较“社会结构”在产生抑郁症上更为关键,一旦“社会建构”的条件更充分,中国抑郁症病患的比例预计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8.
马静 《社会工作》2011,(17):15-17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国际格局的多元化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积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已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历史来看,自身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文化的性质。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催化下,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仅有逻辑思维的原始白文化而跳跃形成的,失去了自我定型的机会。因此,被称为被动定型的"有色无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可塑性强、流动性高、发展性和多元化突出的特性。日本文化自身的这种特性,促使日本在历史上多次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飞跃。本文从日本历史发展历程的四个重要时期——两次中国文化和两次西方文化的全面引入,来阐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学界已有了很多探讨。但笔者以为,当下的讨论,无论是对于全球化本质的认知,还是关于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论争,都过多地为现代性所蔽,没有触及到全球化的深层本质——全球化本身就体现着后现代的精神特质(被称为后工业时代、晚期资本主义、多国资本主义)。"知识在其本质上是视角性的,因而对于一个异质的现实需要从多视角加以解释"(福柯语)。本文试图以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批判理论,以一种问题意识,从全球化这一时代的重大问题出发,兼具后现代理论及其反思,从一个更加广阔的维度反省全球化,特别是为全球化问题在现代性话语中的误读"解蔽",对全球化问题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理解和重构,进而进行反思的再反思,以期为全球化问题的解读厘清新的理路,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