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埔县茶阳镇古村是革命老区。1991年,古村老人联谊会曾获全国老人活动中心特别奖。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生活的改善,古村迁入大埔县城湖寮居住的人家逐渐增多,在城离退休的部职工也不断增多,为此,他们在原村中老人联谊组织古村“乐龄俱乐部”的基础上,于1999年5月又在县城新增了老人联谊组织——古村老人联谊中心。  相似文献   

2.
仲夏,丹荔飘香,凤凰花似火。我们驱车来到慕名已久的雷州城西郊邦塘古村寻幽探胜。上溯历史的长河,抚摸着斑驳的古文化印记,邦塘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令我们心驰神往。进入邦塘古村,村民李志盛热情地带领我们到古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湖泾村我早有耳闻。 可是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当我踏上湖泾村这块热土时,这里的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领导团结拼搏的景象深深地印入了脑海。 在村委会首先见到的是湖泾村副主任夏小峻同志。夏小峻,平头、身材中等,一身朝气,说话直爽干练。他用简略的言语清晰地介绍了湖泾村的概貌。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湖泾村位于常熟市南大门的商业开发区——招商城内,紧临元和塘、横泾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车子下了无锡蠡湖大桥,在无锡市政府侨办车子引领下旋进大桥公园,一番曲径穿行,来到湖边无锡金鑫集团科技苑楼前——“金鑫”,四个“金”,真成了“金”集团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有“金生水”之说,难道眼前云蒸霞蔚的蠡湖,象征着集团财流浩荡、通三江达四海吗?已是春光明媚,公园花红草绿。依园傍水的科技苑似乎也在昭示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已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重庆市璧山县秀湖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休闲.文化.自然山林”规划设计理念在现代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省会南京西南端,有一处被清代乾隆皇帝誉为“江南圣地”的历史文化名邑——高淳。如今,它是南京市郊县,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3万。域内的石臼湖、固城湖和蜿蜒南境的水阳江,构成了它在全国罕有的“两湖一江润一县”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境内山水秀  相似文献   

7.
许宏亮 《金陵瞭望》2010,(20):22-23
“南京鸭都美名扬.江宁湖熟是故乡。”南京盐水鸭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传统名优特产,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湖熟.不仅是“湖熟文化”的发源地.这里腌制的板鸭、盐水鸭也有数百年历史.作为江苏省级“非遗”.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的两位传人也全部来自湖熟。  相似文献   

8.
“考古遗址公园”是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提出的全新概念,而新疆地区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具有巨大的潜力。“考古遗址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规划要有目的性、前瞻性、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北庭故城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建设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积极推进对遗址开展可持续的考古与保护研究,准确把握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位,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实施遗址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遗址公园建设要惠及民生,注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魅明 《社区》2006,(21)
我家所在的小区,东面紧邻窑洼湖公园。说它是公园,是因为这里曾有过几百亩树林子,在十几年前,此地还是乡下,有这么片林子不稀奇,后来围绕城区的快速环城路修好了,将林子一分为二这片默默无闻好些年的树林便有了身价堂而皇之地被叫成了“公园”,这在地图上是好大的一片绿色呢。刚住进这小区时,窑洼湖公园很像《水浒传》中的野猪林,基本上属于无人看管、少人理睬的自然状态。林子里长的多是大叶杨,春天漫天飞絮如下大雪,夏天整整齐齐的杨树伸展着硕大的叶子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杨树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紫丁香和不知名的野花,“杂花生树”应当就是…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是广州市白云区棠涌村,村中心有一个公园,叫棠涌公园。那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是个美丽的地方。棠涌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假山。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来到了假山前,看见假山上写着四个红色大字——棠涌公园。假山被一个湖  相似文献   

11.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而家族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血缘认同为标志的文化积淀。本文是对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紫金乡一个白族自然村———段家村家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的个案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的视角对东钱湖韩岭古村的开发问题展开探讨。韩岭古村在封建农商文化、家族宗法文化、历史名人与建筑遗存文化以及古村落格局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资源特色,也因此体现出在历史文献研究、现代人情感依托和旅游发展方面的独特开发价值。然而在现实发展中,韩岭同时面临着资源保护不到位和价值开发不到位的双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两方面展开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演变为线索,分析了紫金山陵寝文化、宗教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科技文化和体育文化等特征。在南京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形成了多种文化此消彼长、矛盾而又统一的演变格局。从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明确了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平衡、文物古迹保护、市民休闲等多功能性质定位。从森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风景林分类经营区划2个方面制定森林公园多功能经营策略,以期探索出一条古都城市森林公园可持续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诗词导向型旅游规划是以诗词中描述的诗画风光为基础、导向和核心的新型旅游规划。独乐园的旅游规划是典型的诗词导向型旅游规划。司马光在与当政者政见不同、难以施展抱负的情况下,退居洛阳在伊河南岸造独乐园。独乐园的诗画风光主要来源于司马光的《独乐园记》和七景诗。据此重新构思规划早已不复存在的独乐园,其形象可定位为"独乐乐,与民同乐",其功能分区为司马光文化区、"中国名园名村"、佛教文化区、伊河泛舟区,其景点建设包括独乐园七景、独乐园水景、司马温公祠、司马街村寨、乡村文化一条街。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党家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曾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从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党家村古址为对象,依据史料并通过实地考察,研讨党家村在基础设施、治安防卫、教育和村落文化等公共生活方面的自主治理实践,分析其自主治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机制,并从中解释古代中国乡村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基本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村歌》是孙犁根据1947—1948年下乡参加土改工作的经验创作而成的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村歌》的文本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孙犁试图借助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记录、反映并想象和建构革命的现实与远景。区别于同一时期大部分的土改小说,孙犁在《村歌》中并未着力呈现政策对现实的引导或两者之间的频繁互动,张岗村的土改运动主要被叙述为政策引导下村庄内生的革命潜能的引爆,土改中遇到的阻碍大多通过村庄中人半自发的组织、互助和话语创新得到解决。这一构造内含着孙犁对革命路径的想象,即革命不仅意味着对村庄的颠覆和改造,更存在着从乡村传统和日常人伦中生发出来的可能。但同时,在小说中,激荡的革命情绪最终仍然被回收为双眉个人情感的高扬,却也症候式地呈现了这一革命想象与现实的龃龉,和在新的历史情势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是我国漫长农耕文明的结晶,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属于一种使用中的文物。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古村落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是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修旧如旧”和“有机更新”是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两大原则。前者可以确保古村落的文物性质,后者有助于古村落找到发展的动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古村落才可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与其他村落不同的路径:生产发展上,定位要“旧”,思路要“新”;生活宽裕上,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乡风文明上,要重视宗族关系和务实精神的培养;村容整洁上,要重视保护其历史属性;管理民主上,要体现更多的人情化味道,侧重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传统村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渐趋式微,重建村落社会应秉承新的价值视角和行动取向。村落形态的空间变迁伴随文化价值的嬗变,经历了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民族/国家的符号价值、城市文明的现代价值三个阶段。传统村落的空间意义反映的是乡土文化中的风水和伦理价值,是家族伦理的空间投射,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落规划秉承的是以城市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性架构,彰显的是功能、权力、财富和现代化等理念。面对“城市规划下乡”的村落重建规划,我们有必要基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成的人文历史价值来规划村落的空间肌理,实现村落空间的意义再生产,从而达到重构村落乡土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青年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但是,以往的公园改造普遍缺乏对使用者需求的充分重视,致使改建后的公园在使用中效果不佳。针对沈阳市青年公园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工作日、休息日和节假日中天气晴好的日子进行多次实地考察,运用使用状况评价法(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使用需求进行分析,提出营造文化氛围,健全服务设施,增设植物景观,无障碍设计,环境管理维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即北京麋鹿苑,又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在自然景观建设、科普设施建造、人文理念传播、科研工作实施等各个方面展示着美学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运用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探讨麋鹿苑博物馆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美学价值:通过适宜麋鹿生存的环境建设,营建郊野公园的生态氛围;通过历史建筑风格及深入挖掘麋鹿文化内涵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多种科普互动教育形式,传达美学信息,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展示主体深入研究,构筑科学美和技术美。从麋鹿苑博物馆展陈、展示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探讨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