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城中村社区有效治理是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是现阶段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提出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等理论,然后分析现阶段城中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城中村”社区传统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进而探索城中村社区治理的模式转型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中乡村权力关系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角色冲突及功能错位.乡村关系的失范,实质上是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范的表现.S村实行的镇政府领导下的"村带街"管理模式,虽然暂时解决了村务管理上的混乱局面,但是缺乏制度化保障.目前,需要探索一种合理途径,将现阶段镇政府、街道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工作上的良好关系,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稳定下来,为村内政务的顺利开展提供长期保障.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与失地农民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产物。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以及失地农民的相关问题也不断凸显。本文以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以鲁东南X社区失地农民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区认同状况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社区认同和接纳程度较低,而较低的社区参与度和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影响着社区认同的形成。社区认同的提升不仅需要社区物质和社区文化的双重建设,更要注重社区核心价值观对社区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社区保障体系建构的现实困境及出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建构"城中村"居民社区保障体系正面临着若干现实困境,这些困境具有其特定的成因.要想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必须选择新的出路.具体来讲,就是要了解居民意愿,搞好宣传工作;严格征地审批权,搞好就业服务;建立补偿机制;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产物,是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形态。由于历史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城中村往往管理无序,布局混乱,究其根源则是社区公共服务不到位,没有填补从农村到城市公共需求的空白。当前,我国城中村的公共服务改造和发展,在政府职能、组织建设、服务体系、物质基础、人员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新泰市为样本,对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图破解城中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6.
实现城中村区域的城市化,必须完成农村体制向城市体制的转制。转制过程主要涉及农民变居民、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村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村委会变社区、村民变股民五个方面的转变。转制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它可能导致村民身份权利明升暗降,集体土地未经补偿变国有化,集体经济解体、股份制公司经营家族化,社区公共经费靠股份制公司支出,"民主"剥夺股份合法化等一系列问题。要化解这些问题,原村集体、村民和政府部门一定要对转制的功能有清醒的认知,权衡利弊,创造有利条件,切实维护好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的数量逐年增加,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在社区环境、人口结构、文化氛围、运行机制方面都呈现出独特属性,也面临着环境卫生情况不佳、遗留问题久拖不解、社区管理制度不健全、居民市民化程度低等治理困境。本文认为,要在理顺组织关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回迁安置社区的转型发展,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基层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最大限度地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实现社区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减少,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一些村庄的土地被征用,建成了城区,村民居住地被城区包裹,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原有管理体制是村委会,如何把村委会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城中村”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但改制的路子和措施应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另外,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并能接受社区管理体制是个过程,绝不是一个改制就能一了百了的事。我们希望各地把你们正在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或改制已完成,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事例告诉我们,以便在全国交流,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管理是伴随城市社区建设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样式,是城市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消除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坚持依法管理原则,实现城市社区管理法制化。当前,依法管理城市社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律体系;依法构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强化城市社区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及时纠正损害社区管理秩序行为;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城镇社区的管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社会建设的纵向发展,加强对小城镇社区的建设及管理创新有着重大意义。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着政府主导型、社区自治型、混合型的三种基本模式,三种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中的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比较分析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社区建设的特点从社区组织独立性、资金渠道和管理制度与设施三个方面分析小城镇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社区管理人才、拓宽资金渠道、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广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几个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广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三点思考:一是从社区教育理念、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高度;二是从发挥社区百姓的主体性、培育社会性等方面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广度;三是从资源整合、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 ,加快“城中村”转型发展 ,使其真正融入城市 ,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这些村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中村”的转型发展 ,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路子是从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但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今天 ,不必要也不应该再走这个弯路 ,而应该直接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积极探索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促进“城中村”跨越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社会性维度的延展和外化体现为人类在历史中始终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共同体以其与人的密切联系而成为哲学的聚焦点。西方哲学从伦理、信仰、先验理性多维度的探讨中,形成了城邦共同体、信仰共同体、契约共同体、先验理性共同体、爱的共同体等主要共同体思想。传统共同体思想的共性都是以抽象的、直观的形式来把握共同体,把对共同体的认识引入到抽象的领域。马克思通过批判传统共同体思想的抽象性局限,以实践的方式指明社会关系是维系共同生活的根本纽带,走向自由人的联合是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从而在共同体的生成前提与基础、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发展方向等核心问题上开启了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县域城中村的治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而现实的县、乡、村关系和县域城中村治理方式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改善三者关系,缓解三者之间的矛盾,转变现行的治理方式。改善行政管理机制、实施社区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三个可供参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指理顺区、街、居关系 ,打破条块分割 ,突出街道社区的作用 ;建立新型的社区财力机制 ,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 ,改变目前“社区行政化”的倾向 ,真正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分析对我国农村社区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存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机制不科学、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同题,制约了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实施网络治理,构建有利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战略管理思想已经包含着现代企业战略构成的各种要素。它的最大特征是追求战略整体或系统的优势而非局部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动态中形成的。衡量战略成功的标准是战略能否使所做的事情获得成功。最为可贵的是我国古代战略管理思想最早提出了战略的好坏是由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所带来的成本、风险、代价的高低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列宁的《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重点阐述了有关改革党的监察委员会的思想: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察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必须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改革和完善中共党内监督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治理的困局及其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加速,“城中村”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其中出现的瓶颈和困境更是不容忽视。具体说来,当下中国“城中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局主要有三:一是一元化思维所导致的观念偏向;二是“去乡村化”所导致的对“城市化”或“城镇化”及“城中村”理解的偏颇;三是“文化缺位”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创生力”的不足。要克服这些根本性问题,对“城中村”进行多元化、辩证性、动态、科学的理解和探讨,将是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农业型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型村庄人、财、物流向城市的趋势不逆转,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衰败将愈加严重。新型农村社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为遏制村庄空心化的逻辑起点,增强了农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再次成为农民的安居之地。然而,商品化社区生活所推动的离农化和陌生化人际交往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着演变为"空心化社区"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让新型社区农民重新聚拢起来和互动起来,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农业型村庄土地优势发展农业现代化,结成外出农民和留村农民社区经济利益共同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其有能力和积极性开展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再造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