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革命经典文本中,基于革命现代性而建构的审美话语范式对于身体及其欲望的基本处理路径就是政治化,即用宏大的阶级政治进行规约和编码;而在所谓的后革命时代,宏大的阶级政治已因语境的变迁而不合时宜,遂机警地转化为各种微观的文化政治,近年来的"底层写作"对身体、政治和欲望的处理就转而诉诸微观政治。通过对革命经典文艺与底层写作文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对身体、欲望及政治之关系处理的不同编码路径,但均反映了文学与政治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在晚近对于经典美学发起的挑战中,伊格尔顿堪称领军。伊格尔顿提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在"感性生活"的基础上将美学与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及与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愿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兴起。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工作不啻是一部后现代启示录,其以历史主义的鲜明取向为当今美学研究开了新生面。  相似文献   

3.
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批评思想之所以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多利莫尔重提了"政治文化",并触动了我们对目前学术界所关心的文化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整体性研究是他政治文化批评的生命之所在,即在宏大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以宏阔的政治文化视角对文学进行全方位审视。双向建构是多利莫尔政治文化批评的基本方法,他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动态双向建构中寻求文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对我国当前的文学研究产生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少数民族群体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的社会服务制度.民族社会工作有两个主要特点,去政治化与本族化.民族社会工作的"去政治化"是指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旨在缓解可能威胁或已经构成威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族群发展的社会问题,核心是消除社会问题中隐藏的那些不稳定的政治敏感因素,将其降维到一般的日常生活问题的逻辑之中.另一方面,民族社会工作的"本族化"是对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基础上的对象化,是以本族群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历史与文化为基础,建构一种旨在帮助少数民族群体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知识与方法.民族社会工作的去政治化与本族化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张力,后者有向政治化转移的社会风险,政治化也可以被合理地转移到本族化的范畴之中.民族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将社会问题的政治化社会风险降低,加快本族化的发展,最终使推动民族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构"文学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存在着由历史构成的关联,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其实也就是文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所以,从文学理论与政治学相交叉的角度来看,应当建构文学政治学,从而充分地解释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学表现政治是文学对政治的想象,文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文学想象政治的一门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代表的硬权力,文学在文化中的软权力是通过文学虚构性与象征性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写进虚拟的文学世界里,再通过文学作品来反观人类历史和展望未来,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相对于国家机器的硬实力,以文学为代表的软实力因其文艺美学的特征而乐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因而这种实力又被称之为“社会的大气层”或“社会的黏合剂”.文学的政治功能通过学科跨界阐释得以增强,这是因为文学除了文艺美学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必然的政治性功能,因而在文学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强国就不仅要接受外域的先进思想,而且也要使中国的文学事业走出国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政治是-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权威性安排,政治知识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确定性的认知与信仰,政治知识构成现实政治形态之知识基础.政治知识研究与一般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要求实现"思想史"、"政治史"、"社会史"的关联和贯通,防止"化约论"的倾向.政治知识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中国古典政治的本质与特征.有助于有效分析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并实现中国古典政治研究与中国现代政治研究的有机结合.因此,政治知识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和一种研究方法应成为政治学界推进中国政治研究的可能视角.  相似文献   

8.
靳新来 《学术交流》2006,(7):159-162
新时期文学以叙述苦难的方式开始新的历程。从“伤痕”到“反思”,再到“人性呼唤”,新时期文学在书写苦难中发现了“人”。这得益于转型时期特殊的文化环境,文学与变革中的意识形态达成的默契。但不无夸张的“感伤姿态”、对苦难的传奇性美化等,又充分显示了文化环境对创作主体的强大制约力和创作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在政治化的文化环境中,作家的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这种环境,同时又试图对此有所超越而确认自身的美学位置。  相似文献   

9.
黄丽华 《探求》2010,(2):25-30,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改革先后经历了"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两个阶段,前者罔顾国情,以西方国家治理体系为典范,后者回避矛盾,追求纯行政范畴的改革,其共同特点都是脱离了政治-行政统一体这一制度情境。目前中国政府改革目前再次走到了需要在政治改革上有所作为的时间节点上,但不是简单回归上世纪80年代的政治改革,而是要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并基于政治-行政统一体这一制度情境去探索国家治理结构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4):155-159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规避的视域,其二者有着良好的耦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文化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播、传递为基本载体,以个体由"自由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政治人"、"文化人"的发展为基本取向,是文化"化人"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依托文化,同时,它还是一项有意识的文化选择活动,它善于撷取文化的精华,依据社会、政治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身特性,传递适应生活的理想、态度、知识、技能,再借助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传授给大众。  相似文献   

11.
唐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是一个富于文学色彩的词语,因其习用于文人学士圈中,所以其词义的约定俗成性尤其明显。把"商女"释作"商客之女"或"商人妇"的说法是缺少根据的,还是应该按照传统解释为"歌女"。古代"商女"常见于诗中,因为文人多涉足风月场,且尤善"惜玉怜香",双方互有"才子佳人"之情结,所以歌女文化是旧时城镇生活的一道"风景线"。另一方面,诗人与歌女有一种特殊的互为利用关系,即乐工、歌女靠诗人新作谱曲演唱以标新调,诗人靠歌女唱其诗词以扬才名。自20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由于文化转型的原因,传统的国学研究、文学活动(主要指古诗文的写作)出现了一个近百年之久的文化断层,这种事实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许多清以前文人口头笔下常用的、对他们说来谈不上有理解障碍的语词,今人却不理解了,因此今人研究传统文学更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台湾社会政治文化经历了结构性的变迁,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台湾本土政治文化的关系结构发生了转变。这种政治文化结构的改变是伴随政治转型的发生而完成的。政治转型初期政党竞争的方式及其对社会的政治宣传,将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党之间的敌视心态与对抗方式传递给社会,使台湾社会出现"争议政治",凸显其冲突性政治文化的特征。冲突性政治文化的加剧最终势必摧毁台湾的政治发展,故政治文化的改造问题须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何志钧 《学习与探索》2012,(12):126-130
媒介演进显示出了从硬媒介向软媒介,从原子材质媒介向比特媒介转变的嬗变趋势。后信息社会的文化范式是一种混融转换式、集成整合式、去中心化、多元共生的范式。多元并存、立体伸展的媒介融合集成的"全媒体"格局和文艺跨媒体运营的实践经验为当代文艺、审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开启了新的问题意识。20世纪以来,经过"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范式正面临着一次新的转换,一种"数字媒介转向"正在深刻影响今日的文艺与审美研究。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当代文艺学因应时势,积极转型,从传统文艺学的语言学思维模式转换到数字媒介学文论研究模式。传统的线性思维、链状模式文艺美学是与文字思维、印刷文化、作者—文本—读者的主从单向度顺接关系相适应的,而与数字化生存、全媒体、超文本、网络传播时代文艺审美实践的去中心多维动态交互关系相适应的则是非线性、立体化的网络状模式的文艺美学。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文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敌托邦:气候变化时代的再现政治”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外学者从文学、影视、媒介、经济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和生命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展开多学科的对话,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以加深理论界乃至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的认识和思考.本期笔谈选取了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期待更多领域学者都来关心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文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敌托邦:气候变化时代的再现政治”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外学者从文学、影视、媒介、经济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和生命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展开多学科的对话,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以加深理论界乃至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的认识和思考.本期笔谈选取了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期待更多领域学者都来关心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文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敌托邦:气候变化时代的再现政治”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外学者从文学、影视、媒介、经济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和生命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展开多学科的对话,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以加深理论界乃至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的认识和思考.本期笔谈选取了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期待更多领域学者都来关心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文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敌托邦:气候变化时代的再现政治”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外学者从文学、影视、媒介、经济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和生命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展开多学科的对话,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以加深理论界乃至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的认识和思考.本期笔谈选取了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期待更多领域学者都来关心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选择政治文化的视角 ,重估 2 0世纪初新文学建设 ,有三种文学接受方式值得注意。一是新文学运动传递的信息 ,是发动者组织者的政治观念的文学显现 ;二是新文学的创作者和一般阅读者文学价值的寻找 ,在于政治与现实问题密切联系中的文学期待 ;三是新文学的生产者经营者经济利益与文学关系的调节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接受形式 ,整合的政治经济驱动了文学的生产过程。由此 ,文学与政治不再是简单的五四启蒙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被动关系 ,而是多重政治文化因素的互动和影响。新文学的发生发展将在大的文化语境中获得新阐释 ,呈现丰富现象和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文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敌托邦:气候变化时代的再现政治”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26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外学者从文学、影视、媒介、经济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和生命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展开多学科的对话,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以加深理论界乃至全社会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的认识和思考.本期笔谈选取了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期待更多领域学者都来关心气候变化和人类未来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文学转型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转型,它所依靠的主要推动力是政治.政治既是改变现实的一种力量,也是引发作家诗意的一种想象.这表明在文学史上存在着文学与政治相关联的一体时期,它出现在政治转型与文学转型的同步期,建构了雏形状态的中国现代的文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