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施米特在<政治的浪漫派>一书中认为,浪漫主义是对"抽象理性主义"的反叛.而他同时认为,马克思的专政思想分享着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形而上学基础.按照这一理解,似乎浪漫主义既是对理性主义的超越,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超越.这种在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中理解马克思的专政思想,必然导致对马克思专政思想的误解.马克思哲学在"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意义上实现了对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2.
研究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完整品格、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个人经历,从启蒙思想的影响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扬弃及完全成为一名理性主义者几个阶段来分析青年马克思逐渐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整体、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康德传统和前康德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传统之外,德国启蒙还有温克尔曼开启的审美启蒙传统。德国启蒙的审美路线因为多涉及艺术史和文学史而常被狭义上的哲学史忽视。可审美启蒙或“美育”在当下实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温克尔曼的“模仿古人”和卢梭的“返回自然”一样,是对英法启蒙传统的反思。温克尔曼不但在启蒙时代强调文化意识,还通过美化希腊塑造了现代德国的文化认同。真正继承温克尔曼的不是持实证主义立场的维拉莫维茨,而是通过重提希腊问题再次发动审美启蒙的尼采。温克尔曼的阿波罗美学以古典理性主义及其德性理想为内核,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深刻批判。尼采则从完全不同的哲学视野出发去谈论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  相似文献   

4.
尼采将苏格拉底视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始祖并予以激烈批判。理性主义将理性视为人的本质,尼采则将意志视为生命的永恒本质和理性的终极源泉,并拒斥将世界二重化的理性主义逻辑,强调被理性主义哲学家用以证明感性世界是一个虚幻世界的理由恰好佐证了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和所谓真实世界的虚幻性。哲学家和神学家编造所谓真实的彼岸世界的目的,就是要贬低和诋毁感性的此岸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人都将尼采哲学视为非理性哲学的典范.然而,从尼采"超人"理想中可以看出,尼采哲学实际上是"非理性主义"外衣下的理性哲学,是以非理性的方式"演绎理性".尼采只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发现并弥补了传统理性无法照应的理性盲区,是以一种与传统理性决裂的方式做理性追求.尼采哲学蕴涵的独特理性价值表明,其仍没有远离理性主义的传统大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法国理性主义,施勒格尔创建了一种诗化哲学。他强调人的感性价值,并将之与理性价值等同起来,其用审美艺术突出人的主体性作用。作为一种认识方式的“反讽”被用来弥合普遍分裂的世界,将对艺术的推崇提升为一种审美宗教,调节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试图实现人的完整性和世界的统一性。这些思想促成了耶拿浪漫派的创建并为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西方启蒙时代初期,人的主体性观念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建立的,人的理性与西方传统的上帝(超感性领域)观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西方近代社会人的主体性观念。尼采的"上帝死了",打破了西方社会人的主体性观念的内在和谐,虽为人的存在注入了生命活力,但由于尼采彻底抛弃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及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致使他的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主体性哲学陷入反理性主义泥潭而无法自拔。挣脱了传统制约的现代西方人的主体性观念在为西方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人与世界、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从而使现代西方人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认为,应把人的主体性确立在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及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和谐的基本范畴内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继承了近代自由主义、启蒙思想和黑格尔理性主义。他珍惜个人的自由,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前提。马克思的新闻出版自由思想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新闻出版自由是建构公共理性的重要途径;是报刊人民性的体现;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尼采从怀疑主义、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维度批判科学理性、科学真理、科学方法与科学价值。他从怀疑主义维度,以虚无意向为思想特征,质疑客观性逻辑、因果律和科学语言;从浪漫主义维度,以“回归自然”透视科学,驳斥科学机械世界观与科学方法;从非理性主义维度,以权力意志为世界本质,责难科学理论、理性,否定科学真理的存在;从解构主义维度,颠覆现代文明,抹煞科学进步。尼采在吸收近代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搭建起通往现代反主流文化反科学思潮及后现代解构主义反科学思潮的桥粱。  相似文献   

10.
尼采哲学具有鲜明的反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尼采对理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反对把逻辑、理性视作形而上学的根基,认为逻辑和理性都起源于非理性,反对把理性等同于人的本质,强调感官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其次,尼采主张用主观的相对的透视主义取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从根本上否定客观的绝对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透视既然是多元的,那么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是无限可解释的.正是尼采哲学的这些特点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其哲学具有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