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雄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82-85
从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心理,认为正是沈从文家世的衰落和在北京遭受的歧视使他产生了极度自卑的心理,为了摆脱自卑的重负,他创造了两个相映成趣的文学世界,并因此获得了自尊.但只有沈从文以更具思辩、更带理性的眼光来看取乡村和都市的时候,他的创作才真正地超越了自卑,他也才得以跻身名家之列. 相似文献
2.
史晓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46-47,50
吕后的际遇使其心理发生变化。刘邦称帝前,吕后勤劳善良,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成为项羽阶下囚后,自卑恐惧;刘邦称帝后,她失宠嫉妒,运用才能、手段保住自己和太子的地位;惠帝继位后,她大权独揽,残酷报复对手;惠帝去世后,她个性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3.
时代精神与个性心理--高晓声农村小说艺术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岭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6):49-54
高晓声作品的突出特征是结合作者自身的命运遭际,将时代精神、社会变迁、民族文化与农民个性心理完美结合,形成一种高度浓缩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真实和美学上的浑然大气,再现出中国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艰难历程和心态轨迹.同时他的小说在"系列化写作"、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以及对幽默语言风格的追求等方面,都开了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先河,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佐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1):140-145
鲁迅的个性心理是多元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既刚强固执,又深沉柔韧;既内省自觉,又机敏多疑;既内向抑郁,又开朗热情;既倾向于外部,又倾向于自身。在此基础上,又由于内省自觉气质而派生出鲜明的“中间物”意识,由于内向抑郁气质而派生出强烈的孤独意识,由于坚韧深刻气质和博大的爱心———爱祖国、爱民族、爱庸众、爱亲人而派生出极强的使命意识。这一切,都对鲁迅的散文创作产生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古代个性心理测量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的发展过程;接着讨论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运用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等;然后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特点;最后探讨了研究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苑英科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4-112
孙犁的一生,在健康、事业和情感方面均遇到过重大挫折,形成了他强烈的心理防卫意识。逃避是其心理防卫主要方式,他主张离政治远一点,离文坛远一点,回避邪恶与小人。作为著名作家,他具有强大的升华能力,当他退守想象时,逃避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他自我拯救的主要途径。童年、女性和故乡是孙犁心理上的安全区与快乐区,构成其艺术想象的基本要素;大量逆向想象的运用,形成了其鲜明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7.
李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169-172
与张炜往常的长篇小说相比 ,2 0 0 3年的新作《丑行或浪漫》出现了不少新质 ,主要表现在中心人物彻底转换、生命意志大肆张扬、乡土气息芬芳浓郁、固守与突围激烈拼搏等四个方面。这些新质的产生标志着张炜对自己已有的创作模式和思维模式进行挑战 ,踏上新的创作旅途 相似文献
8.
当代散文创作个性精神的式微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向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认为现代散文创作的核心是突出“个性主义”。由于一元政治机制的影响,当代散文创作没有很好地继承现代散文的创作传统,个性精神长期式微,新时期以来,才开始了艰难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章亚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8-42
犁青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为无拘无束的文思、任情适性的浪漫、活力盎然的创造、如痴如醉的激情,因此可以名之为"酒神气质". 相似文献
10.
罗昌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32-35
在影响郭沫若创作个性与心理生成的诸多因素中,与诗人诞生地的巴蜀文化相互渗透的荆楚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它的影响下,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体现出冲动敏锐的个性,叛逆峻急的品格,焦灼从众的心理,以及由此而促成的雄丽豪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黎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86-89
食指(郭路生)的诗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文化大革命地下文学的代表.从情感内涵看,食指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反抗绝望的坚执和孤独. 相似文献
12.
马国云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6-9
唐代诗人喻凫一生交游甚众,和众多诗人有着唱和,他创作诗歌,呕心沥血,字字是血,其诗歌中处处体现出受佛道思想影响的禅意。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展现给后人的正是一个古代读书人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土家族诗人田九龄的诗作中亦有道风禅韵.具体表现为"昆仑玄圃漫悠哉"的求仙意念,"处处烟波泛短艘"的生活意趣,"真人曾未竺西游"的尘世慨叹. 相似文献
14.
邓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6-12
就土家族文人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言,田九龄才调高雅的诗作堪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诗作总在“入尘”与“出尘”之间徘徊,描写了神秘瑰奇的乡土山水恋曲与风格峻洁的人间亲友情怀,抒发了田九龄关注现实人生的时调时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景仰之情。由他肇其端的容美土司土家族文人诗作,从一开始就融入了汉族文学发展的轨道,并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罗永忠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4)
贵州近代诗人黎庶焘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一部分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咸同农民大起义中人民的苦难、政治的黑暗;山水田园诗描写了家乡山水田园美景;咏贫士诗歌咏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情. 相似文献
16.
熊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2-77
作为一名土家族女诗人,冉冉一直是当代诗歌评论关注的对象,但以往的研究大都注重她的民族身份和性别角色,关注她诗歌内部的情感和艺术表现方式,很少注意到生活环境的迁徙和时间的流变给她诗歌创作带来的变化。事实上,冉冉的诗歌创作近年来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中年化”特征:体认到现实的世故,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坚持自我修养和精神提升,从容和淡定地面对生活;关爱子女成长,用母爱包容并理解一切。与此同时,冉冉的诗歌艺术更加成熟,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存在,其意象和思维的跳跃足以显示出她诗歌语言的强大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赵师秀是四灵之首,是江湖诗宗之一,还是宗室文人的代表作家。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使得赵师秀的诗歌创作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其诗歌创作在内容取向上体现出一种不讳贫穷的平民精神向度;在艺术追求上主要向晚唐的贾岛、姚合学习,崇尚苦吟与摹拟。他是宗室文人平民化趋势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殷晓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王翰,元代河西诗人,党项羌族。他出生于将军世家,少袭官职,青年之时即有能名,后留居全闽守将陈友定幕府。陈友定为朱元璋所灭后,王翰不愿臣服明朝,遂隐居于福建永福的观猎山,教子、赋诗十余年,创作大量诗歌,首首都值得吟咏诵读。在被明朝查知行踪、强征其入朝时,以自刎之举表达了自己不事二主的决心,体现了一个羌族人的刚直与守义。本文对王翰的身世与诗歌作了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3):139-140
艺术创作的个人风格问题是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个人风格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艺术的个性化特征、艺术家对传统符号的运用、艺术创新的态度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艺术创作的个人风格是艺术家建立在某种包含着必然性形式之上的个性化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多元文化一直是当代思潮的中心问题,也是许多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构思的焦点.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较早地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冲突、价值错位的焦虑,土家文化的当代命运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凭借对土家文化精髓的深刻领会,以民俗为切入点,孙健忠将批判陋习、担忧异化、文化自豪感等多重主题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从而使得其小说蕴藉无穷,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