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中,管窥两位西方最早的"诗人的教师爷"对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不同观点,以求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中,管窥出两位西方最早的"诗人的教师爷"对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不同观点,以求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维唐代山水派诗人,华兹华斯英国湖畔诗人。他们均以山水自然为创作素材,表现其政治思想、人生理想。本文通过对二者生平、诗歌的描述,分析两位诗人的相似及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吴芳吉的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芳吉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新诗诗人,而且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诗人。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在音顿、字数、句数、段数及押韵等方面都具较严整的格律。内容丰富,关系国计民生和日常生活,抒情言志,情真意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现实主义诗篇,还具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同为以母亲为主题的诗歌,"垮掉派"诗人金斯堡的《祈祷》和当代诗人哈斯的《母亲的乳头》均以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有别于文学传统的另类母亲形象,揭示了迥异于传统的母子关系。两诗的发表相距近半个世纪,然而在创作手法上却表现出诸多共性,因而背后的创作动因和创作策略引人深思,两首诗对两位诗人经典地位建构所起的作用亦值得探讨。基于布鲁姆影响诗学理论,特别是有关修正和修正比的阐述,金斯堡走向强者诗人之路的历程是要突破强大的先辈诗人的巨大影响,而哈斯则要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双重颠覆——基于金斯堡对于先辈诗人的颠覆的再度颠覆。  相似文献   

6.
冯子振是元代湖南本土作家中唯一一位从事散曲创作的诗人.其代表作[鹦鹉曲]是元人散曲创作的一朵奇葩,内容以抒写隐士情怀为主,风格豪放,间杂婉丽.卢挚和马致远两位外地作家也创作了一些反映湖湘生活的散曲佳作.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杜甫是盛唐时期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经历了大唐帝国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过程,但两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两位生活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诗人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之所以会如此不同,主要受到思想体系、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白、王维是山水诗歌史上各具艺术风格的杰出诗人。本文用大量诗歌实例,从四个方面,对其风格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深刻理解两位诗人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及对山水诗创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皮日休和孟浩然是唐代文学史上同属襄阳籍的大诗人。皮无疑对孟作过努力的学习。孟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风格以清淡见称。皮入吴以后亦大量创作山水诗,并也有清新的特点。但将皮孟诗两相映照,则会发现境界高下之别。本文就两位诗人的创作现象作一小结,并探索其流变的轨迹,以期发现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郭沫若之《炉中煤》、闻一多之《太阳吟》的分析比较,论证了两位爱国诗人“五四”以后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诗歌主张诸方面之异同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与济慈是中国和英国诗坛上不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智慧早熟,感觉敏锐,有丰富的想象力,像夜莺一样为美好的理想至死鸣唱。本文讨论两位诗人的创作想象、形式与技巧以及在生与死的信念等方面的异同,寻求诗歌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陶渊明、王维、苏轼这三位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实践中,探寻儒道思想对我国古代诗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萨福和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诗歌史中,有两位以细腻笔触写如火情怀的女诗人。一位是古希腊的萨福,一位是中国宋代的李清照。萨福用“萨福体”写抒情诗,开风气之先。李清照用词来抒情。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体裁之异同和两位作者的创作特点,并尝试用词体对萨福诗歌作了改译。  相似文献   

14.
伊·安年斯基是俄国一位重要的象征旅诗人。作者对他的诗作进行了多侧面的剖析、欣赏展示了诗人象征主义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5.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他用独特的创作理论和原则书写了自己对人与自然的感悟,抒发了自己强烈的自然情怀。本文从华兹华斯的创作理论出发,以《丁登寺》中朴实无华的诗句为例,从人与自然的交融和自然与人的情怀两个方面,分析了诗人如何用最朴素的日常词语表达自己最强烈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50年代,邵燕祥的诗是以热烈奔放、赤诚纯真而赢得人们的赞美的.然而,作为一位正直的诗人,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良知,被讥为不识时务.诗人因此获咎.诗人复出后,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变化.由激情趋向冷峻,由一位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诗人一变为善于思索、富有理性美质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比较是一种鉴別。曾有人以戴望舒等人的创作为例,断言,远离时代、潜心于自我感受的诗人对诗歌艺术贡献最大。但是,如果比较戴望舒和与他几乎同时的艾青的创作,就可以看出,刘现实审美把握的深浅与艺术独创性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一个诗人创作的美学价值又与这种独创性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我们恰好选中了艾青与戴望舒呢?因为在这两位诗人之间,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微妙的对应和相似,这种对应和相似既是他们互相联系的契机,又是我们观察他们之间差异的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8.
郭风和柯兰,是两位著名的作家,又是当代散文诗坛上受人尊敬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上承“五四”以来老一辈作家的艺术传统,下开新中国散文诗领域中一代新风。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艺术园熟,别具一格。他们不仅对散文诗有丰富的创作实践,而且在散文诗的创作理论上曾多方探讨,有很多新的见地。这是两位值得认真研究的诗人。为了这一原因,不揣冒味,就他们的诗作,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李金发与艾青是新诗史上著名的“绘画诗人”。他们先后步入“彩色的欧罗巴”,为法国象征派艺术滋润艺术彩笔,起始倾心于西欧现代派艺术而为中国现代诗歌寻路问津。这两位诗人在后来的创作道路上,却不约而同的从早期的“象征的森林”走出,转而彻底的现实主义化。从对这两位诗人艺术创作道路的渊源及其发展变化的考察中,认识他们成功的创造与探索的迷失,对于我们当代新诗的发展是有镜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诗韵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在对《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所收诗歌韵脚进行全面标注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收录53位诗人的81首江韵诗,308处押韵,涉及27个韵脚;《全宋诗》共收录267位诗人的625首江韵诗,2431处押韵,涉及68个有意义韵脚。通过对韵脚分布、出韵情况、韵脚组合、次韵分韵、诗风与用韵之关系、创作队伍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唐宋两代江韵诗存在核心韵脚、常见韵脚组合等现象,唐宋两代的江韵诗风以平易为主,但同时也有篇幅长、用韵僻、构思奇的奇崛之作。唐宋两代江韵诗的用韵、创作等特点,对元明清三代江韵诗的用韵、创作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