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例证与阐释相结合,通过两个译本之间的对比研究,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的概念,对文学翻译中召唤空间的翻译再创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了重建原文的召唤空间,译者要透彻把握原文的召唤结构与目标语读者接受水平,注意在选词组句中重构原文的语境、语义场。译者应根据读者审美接受情况来重建或另建原文的召唤空间,可以适度地扩展原文的召唤空间,但要防止召唤空间随意缩小、缺失、变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职业召唤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文章以天津市新创企业为对象,利用204份有效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召唤与新创企业创新表现之间的理论关系,尝试回答了创业者召唤如何以及何种情况下影响新创企业创新表现。研究发现:召唤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但召唤只通过探索式创新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新创企业创新表现有正向影响;创新氛围负向调节召唤通过探索式创新影响新创企业创新表现的第一阶段中介作用;开发式创新在以上的中介效应以及被调节的中介效应中没有显著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丰富了创业情境下召唤对新创企业创新影响的认识,为挖掘创业者自主动机背后的理论规律以及优化新创企业创新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曲体现出一种召唤结构性特征,呈现出一种空灵美的风格.这种空灵美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召唤结构能对观众产生审美召唤的关键所在.面对现今的召唤危机,中国戏曲必须进行审美观念的转变和结构形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经过疏离、召唤、契合的过程,逐渐建构起当代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形态。指出疏离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脱节;召唤就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吁求文学创作的经验充实,文学创作的众声喧哗召唤文学理论的主动介入;契合就是文学理论在文学经验的共同基础上,介入文学现实,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体验资源,最终实现当代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创作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文中指出,他者的在场对于文学活动的进行具有绝对的必要性,如果说文学是对自由的召唤,那么他者既是召唤的对象,也是召唤的主体。引入他者概念亦有助于破解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所提出的"误解"谜团,即萨特所谓"误解"是一种"理想召唤"与"实际召唤"的历史性差异,而他者正现身于此差异之中。萨特之后,朗西埃以有关"歧见"与"共识"的论述将萨特提出的思路予以推进,并从"误解"概念中发掘出新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经过疏离、召唤、契合的过程,逐渐建构起当代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形态。指出疏离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脱节;召唤就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吁求文学创作的经验充实,文学创作的众声喧哗召唤文学理论的主动介入;契合就是文学理论在文学经验的共同基础上,介入文学现实,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体验资源,最终实现当代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创作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卡尔维诺与米兰·昆德拉都是当代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独树一格,颠覆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他们都倾心于小说美学的构建,且二者的小说美学在各具特色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小说"轻"的召唤——简洁、精确的艺术,"思"的召唤——颠覆传统叙事性小说的思想小说,以及对"杂糅"的召唤——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打开了有关小说书写的新的可能性,为未来的小说发展指明了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学欣赏的模糊性是文学欣赏的重要特性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召唤结构 ,这种召唤结构有大量的空白。而接受主体响应这种召唤 ,创造性地去填补那些空白 ,从而产生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指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存在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三大要素——"空白"、"空缺"和"否定"共同形成文学本文在语义上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实现本文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形式到内容上召唤着读者去填充、想象和确定,与作者共同参与创建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中的召唤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文中"空白"如何激发读者想象,如何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实现文学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艺术时空演变的分析 ,认为现代主义艺术既是对传统的突破和否定 ,同时也是对新型艺术的召唤 ,但后现代主义没有完成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召唤 ,新型艺术还在期待未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石,是原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伊塞尔根据英伽登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不确定领域在阅读过程中被具体化的思想发挥而来的。所谓“召唤结构”,是指文学作品中存在的不确定点或读者对作品进行艺术想象的空间。下面,仅就“召唤结构”的特点和美学价值,谈点看法。 1 “召唤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不确定性。首先,这是由于文学作品特殊的存在方式——一种意向性客体所决定的。这就是说,文学作品必须凭借铅字、油  相似文献   

12.
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作品与审美主体的之间的互动,实现了欣赏过程的再创造。每一次新的创造,都意味着一件新的艺术品的诞生。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召唤结构”的分析,说明艺术作品中“召唤结构”的构成对作品及其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读者期待视野”和“结构召唤性”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了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的独特的、开放式的叙述模式和结构安排,并详细分析了小说结构召唤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的独特关系,同时也初步探寻了艾米莉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伊瑟尔本文的召唤结构理论和朱立元的文学作品——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同时又结合文学传统理论来论证《麦田的守望者》作品的独特型——召唤性,解读作品在当代读者和评论界引起的纷争和不同反响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007年7月,对从四川省成都市鸟市购买的8只(4♀,4 ♂)野外白领凤鹛(Yuhina djade-mata)的鸣声与行为进行了记录观察,并对主要日常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其结果表明:白领凤鹛具有恫吓、报警、惊叫、召唤、求救、采食、飞行、应答和求偶炫耀等9种鸣声;日常的鸣声主要以采食、飞行和召唤3种声音为主,惊叫、召唤和求救3种鸣声常常连续发生.本文通过白领风鹛的鸣声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初步探讨了其鸣声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名词意象叠加是一种颇具审美效应的召唤结构,它的审美认知机制是凸显意象,引起审美注意,借助词语缺席,召唤解读欲望,启动“完形感知心理”,运用审美经验,展开审美联想,在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相互统一的作用下,实现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7.
别氏的观点同基督教传统既相协调也不乏紧张.他认为,自由、虚无等构成了前存在的深渊,上帝乃从中永恒地诞生的,人由上帝从虚无即自由中创造,但上帝不能控制人身上的自由.人凭其自由放弃了自由,此即堕落.上帝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是继创世后的第二次行为,对人发出了救赎的召唤.上帝具有永恒的人性,此即其第二个位格圣子的本质,表现为神人耶稣基督,其彻底实现需要有人的创造性参与.上帝对人的召唤即对人的人性即神人性的召唤,只要人以精神为原则进行自由的创造,便能使自己在上帝身上诞生,并使上帝在自己身上诞生,此为上帝救赎行为的继续,亦其第三次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运用西方接受美学的召唤理论来探讨中国古代戏曲的美学特征.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以其叙事时间的跳跃性、表现空间的虚拟性和意念表达的象征性充分体现出它的召唤结构性特征,从而不断唤起观众的鉴赏期待,获得审美创造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在诗歌翻译中,语言的迥异、文化的不同无法禁锢诗人和译者诗心的放歌.诗心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决定了诗歌的可译性.诗文本是每一次诗的言说和诗心放歌的驻留.诗歌意蕴、音韵、形式三个层次之美具备了在新语境下召唤读者新的言说、激励新的诗心放歌的潜力.语文学解读方法有助于译者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层面上对原诗诗心的理解和感受,并衡量出译本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诗的召唤潜力.  相似文献   

20.
做好自己     
“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这是2005年7月5日,李开复结束休假,走进顶头上司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李开复内心的召唤就是舍微软进Google。之后,李开复义无反顾地追随了我心。不管因为这个决定,有多少媒体炮轰他;有多少人谴责他;有多少公司唾弃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