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初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台湾光复以后,特别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台湾社会的逐步开放,台湾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外资的大量涌入,台湾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落后的殖民地经济发展成了带附庸性的工商经济。伴随社会经济转型过程的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当代台湾小说创作的特点是在当代台湾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一、开阔的视眼和广泛的题材日据时期台湾小说创作同抗日及民主政治运动结合在一起,作家们把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相联,“着重‘现时的现实’而非回忆,是沙特所指的‘终极情况文学’(literatureofextremesituation… 相似文献
2.
李旭初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在台湾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台湾近代文学以诗歌(包括民歌和旧体诗词)为主,而发端于新文化运动的台湾现代文学获得了全面发展,以小说成就最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台湾光复期间的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大多数有影响的作家,以写小说为主。二十年代前期,台湾新文学运动主要是思想舆论上的破旧立新,为新文学创作开拓了道路,文学创作大多处于萌芽状态。据钟肇政、叶石涛主编的《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1979年出版)介绍,由追风(原名谢木春)创作,1922年发表于《台湾民报》上的《她要往何处去—一结苦恼的姐妹们》,是用日文写… 相似文献
3.
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一位本色主义作家,其创作与她的生活,尤其是与她的人生经历紧密关联,存在着某种内在呼应.若依据三毛的人生历程,综观她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她的作品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内容,也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而贯穿始终的是她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启迪与教育作用.这正是其文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南通现代文学运动的历程时,我们不能遗忘了活跃在海峡彼岸的一群南通作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抛井离乡,寓居台湾,但仍然是南通人民的儿女,他们与故乡仍然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之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自然也应当纳入南通文学研究者的视野。学术界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大抵以为散文创作的成就高于小说。而就南通籍台湾作家的创作看,我认为,倒是小说成就更为可观。在我们知悉的近十位作家中,起码有半数以上侧重于小说创作,他们不仅以自己丰产的作品崛起于台湾文坛,而且各具艺术成就,获得文坛的佳评,既为自已赢取了声名,也扩大了南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旭初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1945年8月13日,日本投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的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应当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但是,台湾光复后的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步履艰辛,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由于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法西斯文化政策对进步文化的严重摧残,台湾经济又濒于破产;加上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官员的腐败无能,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等等原因,光复初期(1945年至1949年),台湾文坛很沉寂,很少小说作品问世。但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杨连、吴浊流、尤换宗、叶… 相似文献
6.
7.
台湾微型小说的异军突起是一种历史机遇和文学选择的必然。 70年代后期 ,“台湾报纸处于报禁的限制下 ,每日最多只能出纸三大张。联合报副刊于是率先推出‘超短型副刊实验’,……以容纳更多内容并扩大作者群。”1 1 978年 2月2 5日台湾《联合报》副刊首辟“极短篇”专栏 ,“联副”主编痖弦亲自撰写倡导文章 ,指出 :“极短篇是一新尝试 ,希望以最少的文字 ,表达最大的内涵 ,使读者在几分钟内 ,接受一个故事 ,得到一份感动和启示。”2这一创举得到了《中国时报》和《中华日报》的响应 ,也相继在副刊开辟“极短篇”专栏 ,为微型小说鸣锣 开… 相似文献
8.
关峰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2-55
徐志摩区分出了不同层次种类的情,其中朝向大自然的热情最为显明。其小说呈现了人类遭遇现代后的搏斗的体验,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残酷性和非人性,意在维护情爱的理想,为感情张目;志在揭示平凡生活中的摩擦,不厌其烦地制造习常和平中的悲剧,展现生活中的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台湾现代派小说主要是通过对畸形的性心理的剖析和潜意识的揭示,展示出变态的恋情和人物的精神裂变。并反映出在异化、荒诞的现实中,现代人无所适从的困境。在个人选择问题上,表现出存在主义坚持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给人们带来的责任的观念。精神分析学说和存在主义哲学,是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和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6.
城市/乡村小说几乎涵盖了小说艺术观照社会生活的全部,但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时期,小说普遍存在着重乡村、轻城市的倾向。为此,以场域为视角探讨现代城市/乡村小说理论与创作上的流变及互动关系,对于总结现代城市/乡村小说的创作特点,分析其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形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兆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印尼二十年代的文学是指从1914年开始至1932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二十年代对印尼新文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印尼新文学刚刚诞生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时期,其中长篇小说的成就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
20.
患喉头结核最终饥饿而死的卡夫卡,用他的小说显示了人生更加痛苦难忍的饥饿─-精神的饥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悲观主义哲学家们的思想对他的创作影响极深,他讲叙一篇篇"现实"中的故事,传达着他对生命本质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