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青年权利缺失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青年的权利状况不容乐观,还处于社会关注的“边缘”地带。在“应然”、“法定”和“已然”三个不同的层面,农村青年的权利现状都存在缺失问题。本文剖析了农村青年权利缺失的现状、原因,认为赋予农村青年权利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1996年暑假,笔者作为学校“百名博士(硕士)百村行”活动的参加者之一,回到四川家乡.对当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了农村青年生活的一些情况,现形诸文字。农村青年的物质文明状况通过对反馈回来的信息的分析.我们看到,在物质生活方面.农村青年已比十几年前大有改观。笔者调查的地方是四川省东部的一个丘陵地区——垫江县普顺镇,这里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交通比较便利,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较好。从问卷上看:①68%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经济“一般”。这“一般”的含义大致是:有吃有穿,有钱花但不特别宽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相似文献   

3.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对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的“结婚难”问题进行解释,即因为婚恋观和恋爱行为缺乏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而导致“结婚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10月16日下午,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和《中国扶贫》杂志社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青年扶贫论坛--青年参与扶贫责任”在京召开,该论坛是首届“10·17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袁文先主持。  相似文献   

5.
何梦涵  沈卫星 《现代交际》2023,(11):103-110+124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精神特质,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青年始终“在场”,塑造并践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同时,历史主动精神蕴含宝贵的育人财富,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优秀品质的价值引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应善用思政课堂,创新传播渠道,深化社会实践,从而更好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造就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6.
简讯     
《老人世界》2013,(2):59-59
2013年元旦前,正定县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了离退休干部与农村好青年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培训}会。参加培训l的离退休干部和农村青年纷纷表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郊区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大批农村青年通过文化考试,冲破“农门”,进入乡村企业单位工作。农村劳力结构由“农”转向“工”,无疑是农村改革带来的好势头。然而,大批优秀青年离开了农业第一线,给农村团干部、特别是村团支部书记的选拔带来了新的困难。去年底,泖港电石厂一次招工二百名,其中团员占50%以上,团支委以上的团干部有86名。泖港乡十九名村团支书,在这次招工中有十名团支书进了这家企业。  相似文献   

8.
“开心农场”游戏风靡网络,备受当代青年人的喜爱。任何游戏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出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开心农场”游戏的火爆,反映出人们的兴趣所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倾向。本文试图就其对年青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卞文志 《职业》2016,(19):28-29
笔者的家乡山东临沂有一位被人们广为称颂的农民工,他不仅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佼佼者,而且也成为众多农村青年学习的榜样,他就是在行业内被称之为“金牌技师”的农民工李文龙。  相似文献   

10.
宋臻 《职业》2013,(34):14-14
从2008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国家机关各部门青年干部开展了以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群众为主要内容的“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2011年和2012年分别组织了“根在基层·百村调研”、“根在基层·走进一线”活动,活动规模和效果发生飞跃,推动青年实现视野拓展、能力拓展、感情拓展,帮助青年学会政策换位、行业换位、角色换位,对于机关青年干部增强堪层经验、提高工作能力、锤炼意志品质,打牢作风基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入队、入团、入党,是高校青年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在把握“人生三部曲”的基础上,应完善机制,做好高校青年学生“人生三部曲”的有机衔接,同时强化价值追求,增强高校青年学生“人生三部曲”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巾帼创业先锋”、咸阳市“青年创业能手”、陕西省“青年养殖状元”……一个个光鲜的名称背后是寇小艳不断奋进的足迹.走出陕北农村迈进象牙塔,成为全家的希望;从普通的员工到都市的白领,令众人艳羡;在人们的不理解和家人的反对下,同到农村从事养殖业,创办陕西卓越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又在为打造“卓越”品牌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代青年研究论坛”暨“青年研究基础理论建设研讨会”.本综述对青年研究三个历史时期给予了梳理和分析,概括了我国青年研究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阐释了青年研究的“对象”、“定位”和“途径”等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街角青年”作为城市青年边缘群体的客观存在已经无可置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指责谁,而是要为“街角青年”的正常社会化与正常社会生活出计献策,帮助“街角青年”走出街角,参与到主流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1966年文化革命中,高考制度被废除。1968年,随着毛主席的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7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奔赴边疆。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随之改变。1977年,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被打开,570万中国城乡青年在同一时刻走进考场。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又随之改变。影片《高考1977》把这两件改变千万年轻人命运的大事,浓缩在一个银幕上,作为第一部这样的影片,怎能不引起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团内思想教育明显加强,但长期遗留下来的对农村青年农民思想教育弱化现象依然存在。农村青年农民社会主义思想退化,团的意识淡薄,严重阻碍着农村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如何改进和完善农村团内思想教育方法与体系,应成为当前各级团组织的一个紧迫任务和课题。一、当前农村团内思想教育方法与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团内思想教育未形成“闭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农村闭内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从当前状况看,农村团内思想教育,未形成“闭路”,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厘清“谁是青年”和“青年是谁”这两个问题入手,不求构建那种主观的、封闭的庞大体系,而应注重回归青年自身,回归社会与青年的种种互动关联研究,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在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吸纳和吸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走一务“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逐步改变中国作为青年人口大国却是青年研究弱国的不合理局面。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3,(5):28-28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时代青年们要以此为重任。在八桂大地,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青年,他们胸怀理想,腐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不计个人得失,做好本职工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青年人自觉地将“中国梦”作为自己的“青年梦”,让“青年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9.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1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地处华北平原的三河市农村,走进蔬菜大棚,走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进普通农户家中,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同基层干部群众共商做好“三农”工作大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相似文献   

20.
我国要在21世纪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农业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要从一亿五千万的农村青年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以充实我国农业生产第一线。文化环境从精神层面作用于人才素质,其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持久,对此,优化农村青年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阐述了如何优化农村青年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促进农村青年人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