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这些年,母亲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常出现幻觉,所以才闹着去停车点接我。我原本打算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住,省得她天天牵肠挂肚。但弟弟说:"我得上班,母亲万一跑出去了怎么办?住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以帮忙照应着。"我一想也是,便依了弟弟。心想,以后勤往老家跑着点儿就是了。一天,我刚要上床歇息,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找不到了。我赶到老家时,已近零点。村子里的  相似文献   

2.
陪父亲睡觉     
母亲已经70多岁了,自父亲三年前去世后,我和姐姐曾多次接她,要她跟我们一起生活,可她总是说:“自己过,既轻松又自在,我可不跟你们在一起搅和。再说,我也舍不得这些老邻居……”无奈,我们每逢节假日、双休日都要去看望母亲。  相似文献   

3.
《伴侣(A版)》2008,(10):32-32
正问:我父母有一套售后公房,房产证权利人是父亲。去年,因母亲去世,父亲与弟弟全家一起生活。最近,父亲要立遗嘱将这套住房留给弟弟继承。请问:我有无这套住房的继承权?薇薇解答:你对这套住房也有自己的一份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衣橱     
让母亲出一趟门是件很难的事。随弟弟生活的母亲,总是放不下小侄女的一日三餐,放不下满院子的花草和屋里的两只波斯猫。还有,穿什么衣服。那一次,我接她去我家小住,弟弟把汽车都发动好了,却迟迟不见母亲出来。我等得心急,就跑进屋催促,只见母  相似文献   

5.
谭一天 《老年人》2011,(6):26-26
老伴去世后,经人介绍,我与也是丧偶的姚希瑞走到了一起。现在,我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十年来,我与她相敬如宾,恩爱互助,生活过得特别幸福。  相似文献   

6.
周叔山 《老年人》2013,(7):34-34
母亲今年89岁,可说是到了耄耋之年。母亲身板硬朗,脑子灵泛,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一是一,二是二,很有条理,让我们做子女的不得不佩服。母亲虽然是旧社会生人,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一点也不落伍。去年她让我帮她买个3G手机(第三代手机),一到她手上,她就玩得溜溜转,下载上线什么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而蒋介石反动派却不抗日,实行攘外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给人民大众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那几年,我年幼的弟弟、参加革命的父亲和哥哥都在反围剿的战乱里相继离世。先后失去了3位亲人,愁苦的母亲只得带着我一路讨饭到信阳南关,靠讨饭捡莱度日。为生活所追,母亲经人介绍与湖北省孝昌县杨家湾铜匠杨昌国结婚成家,暂时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我也有机会上了工人子弟小学。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京戏     
1父亲去世后,我接母亲来郑州小住。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带母亲去这家茶馆听京戏。舞台太小、段子老套、演员的唱功也一般,但母亲很满足,她说,已多年没有这样听过戏了。我知道,自母亲结婚以后,她对京戏的迷恋只能寄托于那一台小小的电视,而她能独占电视的时间又少得可怜。如今,她的生活里只剩下她和一台再也没有人去争抢频道的电视机。母亲的电视机永远定格在戏曲频道上,我不知道除了京戏,母亲这一生还真心喜欢过什么。  相似文献   

9.
情爱绿荫     
吴景 《女性天地》2006,(10):44-45
常见的情感困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人性化的沟通,送你一片心灵绿荫。倾诉:我和丈夫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成家都20年了,我们相处得仍不好,常因生活琐事发生冲突,日子过得一塌糊涂。认真思考起来,所有矛盾都和我们生活在不同背景的家庭有关。他出生在农村,童年时代穷苦生活留下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孩子,我应当让母亲,生活在属于她自己的"家"里。哪怕,她一个人住,我有多么不放心;哪怕,为了探望她,我要不停地在两个城市间奔波……为了说服妈妈搬来和我一起住,我差点强行卖了她那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霸道,可我真的是为了方便照顾她。爸爸去世后,那栋房子也好像进入了暮年,今天水  相似文献   

11.
继母兰姐     
昨天,一个叫哲毅的小男孩出生了,我有了个弟弟,在电话里听得出爸有多高兴,我也真高兴,真为兰姐高兴,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是啊!像她这样的好女人,是该同时拥有亲情和爱情的时候了。这么多年了,对于爸,她一直是个好妻子,对于我,她一直是个好母亲。虽然她不是我的生母,但她所付出的一切,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虽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12.
母亲每天待在家里,除了菜场就是厨房。她活脱脱像一只被我从四川捉来的熊猫,失去了熟悉的竹林,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伙伴。我一直以为,母亲老了可以和我生活在一起,但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这事没那么简单。要让母亲彻底适应新环境,绝对需要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怀上第二个孩子后,我们把女儿送到她姥姥家住了半年,但儿子一满月我就接她回来了。家人也担心她被冷落,平时还特别照顾她。6岁的女儿,当着我们的面对弟弟可好了,但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她就欺负弟弟:把他掐得大哭、骂他是"害人精"。为何女儿心里如此不平衡?怎样才让她觉得自己被重视,从而真正爱弟弟并宽容他?  相似文献   

14.
阿莲  刷刷 《现代妇女》2008,(11):40-41
曾经,她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  相似文献   

15.
《伴侣(A版)》2016,(4):61-61
母亲晕车严重,因而长年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考虑到她一个人生活在农村老家孤单寂寞,我也常常邀约:来城里住吧,看看风景。但母亲总是以晕车为由推脱,所以我结婚快十年了,母亲也没有来过城里一次,她不知道她心爱的女儿到底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朱军 《老年世界》2013,(12):14-15
我知道父亲和母亲没有一起看过海,也没有一起拣拾过贝壳。我真的想告诉天堂里的爸爸,见了妈妈一定告诉她贝壳就是有眼儿的,一定不要让我的“谎言”穿帮。  相似文献   

17.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闺女是要嫁出去的,是与这个家无关的,能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却嚷着,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  相似文献   

18.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闺女是要嫁出去的,是与这个家无关的,能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  相似文献   

19.
丁宁 《老人天地》2013,(7):48-49
丁老师:你好!最近我很烦,主要是因为我母亲的事。老母已年近八旬,身体还不错。我父亲早年就过世了,她一个人住。母亲是个利索人。她做饭、做家务,织毛活,样样拿得起来。说实话,从我结婚,她就没有看上过我太太,她觉得儿媳妇称不上一个好女人,干什么家务都干不好,连洗菜、择菜都不能令她满意。因此我们没有在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和弟弟是同胞兄弟。1999年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将父亲遗留的11万元存款都给了弟弟,并随弟弟生活。如今母亲年迈,生活费和医疗费的支出越来越多,于是母亲和弟弟要求我承担部分医药费和生活费。我认为当时没有分得父亲的遗产,现在就没有赡养母亲的义务。可母亲却说如果我不出钱就要将我告上法庭。请问,未分得财产,还要尽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