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的传播为中国近代力学发展奠定基础,其传播路径反映了社会文化差异、受众认知特点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古代知识的积累及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成为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基石;17世纪初西方力学的发展水平、中西文化差异及明清受众对西方科学的态度转向影响了西方力学在华传播路径的形成;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力学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理论与技术各异的传播路径。该路径的形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重构以吸收西方力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作为中西接触先锋的同时,不仅在华传播西学,实践西学东渐,而且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学,在中国和西方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各类学校曾一度被认为是对华进行思想、文化侵略的工具和手段,而对其进行了否定和批判.但是如果以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审视近代中国高教发展史就不难发现,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及社会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圣公会于1879年在上海创办的高等院校,它曾被誉为"东方的哈佛",辉煌一时.圣约翰大学的盛衰历程是西方教会在华创办高校命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西方造纸、印刷技术及设备的传入,西方传教士在华出版业兴起,传统出版业开始走向近代化、机械化、规模化。传统出版业与近代传教士在华出版业、官书局出版业、民营出版业互为促进,有力促进了中国传统出版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中,西方教会在华获得了传教权,其为传教而在中国创办了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创办直接促成了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出现,而社会工作教育又间接促进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关注《大清律例》始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小斯当东更是将之于1810年翻译成英文。随后在近百年中,英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这不但促进了英美人士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而且也为其攫取在华利益提供了方便。与西方在华利益和西方社会思潮变化相一致,英美人士在不同时期对《大清律例》的关注点不同,其认识和评价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新医学的传入与在华的基督教会密不可分。以湘雅之首创者胡美(Edward.Hicks.Hume)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医学,不光培养了近代医学人才,促进了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更重要的帮助人们树立起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和文明观念。体现中外合作精神的湘雅医学院对湖南,对中国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西医入华的社会效应远远超过了医学本身,扩大到了公共卫生、妇女解放及近代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面对中国民众对基督教普遍持冷漠态度,在探索对华传教方法过程中,认知教育活动不失为一条可以介入中国人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并可借此将西方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传入中国,以此影响一代中国新人,而利于基督教在华传播。基于此目的,他们以西方近代教育理念为标准,就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管理等方面批判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并对西方教育模式在华的施行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开创了近代教会教育的历史,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明末西方传华火器技术包含了很多方面,火器倍径技术是其核心技术之一。火器倍径技术在西方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最终依托传教士作为载体传播到了明朝,并深深地改变了明代的传统火器技术和知识,使得中国传统火器技术从明末开始走向现代化。《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完整的记载了西方传华火器倍径技术,并且在明末的军事实践中多有体现,对明末以后的火器技术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西方涉华默片利用实景布景、视听语言和主题意蕴建构电影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其所彰显的镜像中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理解的错位、对华人罪行的假想、对华夏弱败的认知等,这是在西方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之下,被塑造的东方想像。  相似文献   

11.
16-18世纪西方政治文明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8世纪的西方政治生活迎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摆脱了中世纪神权政治的诸多束缚。在完成了对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政治文明回归的同时,西方政治文明形成了自己的标志性发展线索,即在人本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自由和平等擎起了两面政治文明的大旗,并最终彻底明确了人民主权(民主)、法治文明、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等四大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 19世纪末新疆面临被浩罕入侵者阿古柏和英俄帝国主义势力肢解、分裂的危急时刻 ,左宗棠力排众议 ,坚决主张出兵西征 ,保卫新疆、消灭外来侵略势力。并评述了左宗棠为新疆收复后的政治、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欧洲列强为争权夺霸而粗暴践踏国际法,这导致国际法功能与效力的发挥受到极大制约。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列强违背国际法的行为进行有力抨击,揭示了国际法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效力:强调以国际法维护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关系;以国际法规制西方列强的国际行为;以国际法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以国际法创设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是在对基督教神学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的。虽然他们没有对教会构成有力的威胁,但他们的活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会的束缚中得到了稍许的解放,导致了人们情感和想象力的自由放纵,从而为17世纪国家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兴起及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全面胜利铺垫了道路,并为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起源于西方,其实践活动也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以来,西方大国为扩张势力范围,越来越多的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在西方国家高举"新干涉主义"大旗的今天,中国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获取必要的战略资源,应当加强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影响力,坚持国家主权原则,抵制新干涉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发生正面冲突并屡遭败绩。在对富强之道的艰难探索中,归国留学生中的精英力量,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致力于对民众的启蒙,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推动了"科学信仰"的形成。"科学信仰"激发了国人追求科学事业的热情,抚慰了民众在社会动荡、信仰崩溃社会环境中焦虑不安的心灵。但启蒙思想家们对"科学方法"理解上的缺陷,也对民众的科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世纪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儒家法文化便受到西方法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冲击。然而,在这一百多年里,儒家法文化并未因此冲击而消失。而反思一下当前法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进行法治建设是不能割裂传统的;而且儒家法文化中也含有很多合理内核,再加上全球化的推动,儒家法文化也在发展。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儒家法文化,纠正以前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谋求中国内陆的电信利权,使用各种手段,或劝说中国设线,或求中外合办,或请自设,并期望将陆线与海线相接,建立起符合其利益和需要的电信网络。而清政府则坚守陆地设线权,极力拒阻列强在中国内陆设立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积极收回外人所设立的侵权线路,并以发展中外陆路边界接线来谋求或争夺经济权益,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电信利权。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近入藏的石窟壁画残块,从其来源、特征等因素分析,系出自古代龟兹地区,并与早期西方列强在西域的探险活动有关;是20世纪初期日本“大谷探险队”在中亚和新疆一带进行“考察探险”时收集到的,流传至日本多年.其回归为中国西南与西域的关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是在内忧外患尤其是西方列强入侵的环境下展开的,但是王朝国家"重国家轻社会"的统治传统不利于西方式现代国家在中国的建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道路。整个20世纪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集中时期,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经历了主权建设、政权整合与国家转型三个阶段,并体现出了创造性、阶段性与反复性、非均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