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普通话的轻声既是一个语音方面的问题,也是和词汇、语法很有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轻声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有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对轻声到底是声调还是音变这个问题采取了模棱两可的解释。在这里,我想就轻声的性质、现状和来源作一番探讨和论述。一、轻声的性质有一部《现代汉语》教材谈到轻声的性质时这样说:“普通话里读轻声的字大都有它原来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实验语音学方法,侧重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通过Praat语图分析和Excel数据整理,对东北官话白城话的单字调和两字组轻声进行音高分析;并采用包智明的声调表征模式简要分析两字组音高变化,指出白城话轻声在两字组中的调值由前字声调决定,进一步说明轻声的调域特征通过异化而得,其音高特征则通过同化而得。  相似文献   

3.
南京话的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同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轻声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语音现象,长期以来一直为语言学者所重视。有资料表明,《现代汉语词典》中双音节词32540个,其中轻声词就有2164个,占双音节总数的6.6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表一和表二的23951个词汇中,轻声词语有1363个。轻声在口语特别是北方人的口语中所占比例很大,十分活跃。人们从听感上判断一个说普通话的人是否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最直接的方法不是听他的声韵调是否标准,而是从听轻声和儿化上来判断。  相似文献   

5.
石门方言里,每个词语都有与语法结构相对应的轻重格式.轻重格式里的轻读音为石门方言的轻声.石门方言的轻声不限于重轻式,轻声音变主要表现为原有声调的变形.这种轻声引起的声调的变化是石门方言里惟一的变调形式.轻声变调所产生的调值一般与本调有关,与前后音节的声调无关,可分为语法变调、区别新旧词的变调和别义变调等.语法变调中的结构变调是石门方言轻声变调的主流.这些不同类型的轻声变调目前已出现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松滋方言的轻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滋方言轻声的特点是音长缩短和音高变化,其音高延续了前字声调的终点音高;松滋方言的轻声音节只有音高特征,但轻声前字曲拱特征仍然保留着;前字为阳平和上声的有变调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7.
轻声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对其性质的界定仍莫衷一是.描写、分析汉语方言中轻声的语音表现,具有典型性的方言的例证说明,轻声不仅仅是一种声调的变化,更是一种与语义相关的特殊变音.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依据形式标记、注重语音发展、适当兼顾方言”三个原则 ,提出了对于《大纲》中轻声词规范的具体方式和设想 :1.从语法、意义、语音三个方面寻求轻声词的形式标记 ,划出最低限度必读轻声词的范围。 2 .将一批带类后缀的词中占少数的轻声词归并为非轻声。 3.参考各地方言确定一些轻声词的取舍。 4.对难以归入以上各类的词允许存在非轻声的读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音、语用角度对古藏语韵尾-r在今天拉萨话中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并说明藏语古韵尾-r在拉萨话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汉语轻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轻声研究的几个问题 ,诸如轻声的性质 ,轻声和轻音、轻声产生的原因、轻声的作用。最后分析了目前关于轻声研究中仍然存在的的问题 :有规律的 ;无规律的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等。认为我们必须抓住实质 ,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找出规律 ,为推广普通话 ,为语音规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12.
轻声由于读得轻而短,所以就失去了原先的调子。普通话中的轻声是一种变调现象。普通话中由于前面字的声调不同,后边轻声的音高也有所区别。从宝鸡方言具体的语音图谱中观察分析得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宝鸡方言中音高也有所区别,大概排列的顺序为:阳平(35-24)——高;去声(51-44)——中;上声(214—53)——半低;阴平(55-21)——低。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普通话中,有一种读起来又轻又短,听起来不太明显的音节。这种音节多数出现在词语的连续音节中,发音时用力很小,致使声调模糊,失去了原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对于这种音节,我们把它称为轻声。例如“走吧、拿着、舌头、屋里、写封信、上去、妹妹、说说、叫他、稀里糊涂、试一试、去不去、柴火”等等(加点的音节读轻声)。这类音节在汉语词汇中,数量不少,使用的频率也很高,它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的能区别意义;有的能体现普通话的风格,增强表达效果。但是在长期的汉语教学中,人们对于轻声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只作一般的简单介绍就过去了。对于轻声的发音规律,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的教学对  相似文献   

14.
试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与《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之间,在轻声读法规定上的分歧,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分歧现象,文章提出了解决分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和使用藏语拉萨话的长期过程中,感到其句子的主语后面加不加表主动的 格助词是一个相当复杂、很难掌握 的问题,它一直困扰着我们。近些年来,笔 者下决心,想彻底地摸一下它的情况,曾把 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语广播讲座》 一书中有关这方面的例句全部摘出,进行排 比研究,试图找出一些规律,并与藏学界的 同行们磋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词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并从多个角度就如何区分有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词和同形的非轻声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茜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6):123-126
针对声乐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阐述轻声唱法概念与特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声乐训练中适用轻声唱法的三种情形,具体分析了如何运用轻声唱法进行声乐训练以及可以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戴庆厦先生的《汉藏语系概要》里,读到一段话,想起嘉戎语声调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就教于语言学界同仁。 戴先生说:“关于汉藏语系声调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界密切注视的一个课题。原始汉藏语的声调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后来又是根据什么条件发展的?其产生究竟是单源的,还是多源的?是多源的话又有哪些主要类型?这些问题现在都还未能解决。……一般认为,现代藏语方言声调的各种变异都是由古代藏语的一舒一促演变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米拉日巴传》等藏语文献与现代藏语拉萨方言作比较 ,考察了藏语助动词 yin的功能及藏语判断动词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