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闻段勇先生所著《当代美国博物馆》一书即将再版,很是欣慰。畅销书再版是常有的事,但文博类书籍在短时间内再版却是难得的。2004年初,在西单图书大厦,一本《当代美国博物馆》的书吸引了我。洋洋洒洒十几万字,让我反复读了无数遍。也就是因为这本书,我认识了书的作者段勇先生。前不久,我们荣幸地请到段勇先生来中国民族博物馆进行专题讲座,全面介绍美国博物馆情况。我和我的同事们深感受益匪浅。那些精彩的图片、精确的数据资料以及作者务实的讲演作风,让我倍感亲切,同时,也唤起了我对8年前访问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记忆。1997年感恩节期…  相似文献   

2.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然而,这一回,叶梅送我的却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由蒋子龙作序的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不怕叶梅骂我,初拿到这本书,我心淡然。小说家写散文是常有的事,但那常常是他  相似文献   

3.
由民族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外国学者中国民族研究文库丛书,最近又推出一部新作。这就是由日本民族学者竹村卓二教授编著的《瑶族的历史文化—华南、东南亚山地民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一书。该书由中国学者金少萍、朱桂昌两位先生翻译和审校。此书与由日本学者冈田宏二先生所著的《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堪称姊妹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学者率先采用了历史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开拓了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新路。他们把运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共分为:第一篇 序论——瑶族社会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4.
(一)王希恩致熊锡元(199年12月10日)您好,近日修世华先生和杨荆楚先生分别向我谈到了您对我的文章《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特色》(《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的看法,非常感谢您能关注我的这篇文章,并对它作了那么多的肯定。也许二位先生已经告诉您了.我是去年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正式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以前,虽然注意民族理论的内容,但并没有真正介入这个领域。所以,在对这门学科并不十分熟悉的情况下写这样的文章,的确有些冒昧。其中,有一些批评很可能不够客观,这一点,您能非常坦诚地指出来,我是诚恳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怀着景仰的心情,我翻开了文成国先生的《心吟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昨天的事很平淡》,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昨天的事儿都很平淡,平淡得似乎没有;昨天的爱情很平淡,只不过是两个人用责任垒造新的巢楼;昨天的事业很平淡,只不过是千万人用激情推动  相似文献   

6.
在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许多方面都受到一种启蒙教育。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人的态度,对青年们来讲,都是极有好处的。我国各族的青年们,都接受过鲁迅先生的光和热。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绝不允许历史倒退,始终对着愚昧和困乏宣战。他呐喊奋起,唤醒整个民族,共同努力创造祖国光明的未来。他百折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19日,是父亲李铎先生90岁大寿,首都媒体约我写一篇"我眼中的父亲",我爽快地答应了。作为曾经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过8年的我,写文章虽非难事,但却迟迟没有动笔,回首往事,可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连续多日都在思考着从哪里入手。我是李铎先生最小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书法艺术人生,区区几千字恐怕难以把我眼中的父亲讲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4,(5):44-46
正在以小说为主体创作的作家中,蔡测海、张心平、黄光耀无疑是当今龙山作家群中最为重要的作家,可以称之为小说创作"龙山三剑客"。3位作家都是我所看好和敬重的作家。很遗憾,心平先生已经去世,我们不能祈求他写出新的作品。另外两位,测海先生虽年过花甲,但是创作精力不衰,应该还会推出新作与力作。我看好他的探索与创新,我更期待他内心的返璞归真。期待他在叙事文本阅读中,那些情节的结构编织更加超出湘西的  相似文献   

9.
认识马老———记著名民族工作者马曜先生文/李旭有这样的诗品和人品,为学为事自然当有一番境界——说来有些怪异,马曜先生向来以研究民族学、历史学而闻名,而我认识他却是从他在解放前就出版的《茈糊精舍诗初集》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诗,那瘦硬幽深...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凌纯声同商章孙二位先生,在松花江下游自依兰以至抚远一带.调查了依兰、蒙古力、苏苏屯、桦川、富克锦、同江、齐齐咪、莫红阔、街津口等赫哲村屯。回来后,又用2年时间.参考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该书是研究赫哲文化最基本的参考书。赫哲自来无文字,曾刻木裂革以记事。他们古代的文化,除在汉文献中司找到片断的记载外,仅存留在他们的故事中。正如凌氏自己所说.当时因为参考材料不足,未能作详细考证。那么,在他们收集的19将伊玛堆放事中.可得到哪些材料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学谱(简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寿彝先生,字肇伦,经名哲玛鲁丁,1909年生于河南开封,回族。先生撰述繁富,讲学每多新解,可记的行事,可传的议论,都是大量的。我现在只能就个人所知,依照时间先后,写成事目,编先生学谱一卷,只能记其事,不能求其全。如果这篇《学谱》能对先生学术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分管了民族工作,另一位领导则说:“这是拜年的事.”意思是说,平常没什么事,不过是过年过节拜个年而已. 我做为一名民族工作干部听了此话很反感.一是为民族工作受到如此轻视而不平,二是为这位领导对民族工作如此错误认识而感到遗憾. 我不愿在这里絮叨民族工作如何重要,中央对民族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常常把民族工作提到“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而这位领导却把它说成是“拜年的事”,这与中央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甘肃出版了一部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好书《雪岭重译》,得到了各方人士的重视。本书作者薛文波先生,是近现代国内知名的民族学学者,他是北京市的回族,“九一八”前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倡办过多种宣传进步思想的民族刊物,并作为北平72位教授名流之一向国民党发表停止内战的“抗日救亡宣言”。  相似文献   

14.
女士们、先生们:来到了学生时代梦想的这片土地上,我感到非常高兴。早在50年代初,作为当时伦敦大学一名未毕业的学生,我曾被指派准备一篇论述费孝通博士的专著——《江村经济》的论文。虽然这本书早在1939年就已问世,但它关于长江流域中国农村生活模式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了这本书,吸引我的是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基础的形成:作为生  相似文献   

15.
我和苗绣     
曾丽 《中国民族》2010,(3):58-61
接过父亲终其一生心血收藏整理的苗族服饰,转眼已7、8年了。父亲曾宪阳被誉为“中国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而身为汉族的我,常常被收藏界误以为是地地道道的苗族。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苗族文化浸染中,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光总是离不开苗族服饰,尤其是她那惊艳世界的苗绣。关于苗绣,我想,不仅仅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讲完的。对于我来说,恐怕我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给所有在我的博物馆里,被这些美丽精致的苗绣倾倒的人们讲述这一文化遗产的来历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6,(4):119-121
著名的穆斯林学者马金鹏先生已归真5年之久。此时此刻,一种思念之情不禁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这位老前辈那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仰慕。我与先生只有3次接触:一次是1985年在海淀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另一次是1989年出席北京大学穆斯林师生开斋节庆祝活动;第三次是1993年我对先生的造访。尽管如此,先生的人、事对我来说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拜读过先生收录在《卫道理论》一书中的论文。再就是不少在北京大学受业于先生的高才生,是我的同行好友,他们对先生的赞誉,以及在和其长子博忠君的交往中听到的…  相似文献   

17.
白至德 《回族研究》2005,(2):175-176
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白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18.
余振贵 《回族研究》2004,(3):110-111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就结识了李松茂先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民族学、宗教学研究方兴未艾,李松茂先生的身影频频出现在银川、昆明、兰州、乌鲁木齐等地举行的回族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上。他思路宽广、论证务实,能耐心倾听年轻人的见解又乐于启发点拨,在我心目中,是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自那以来,李松茂先生著述日丰,并培养出一批批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专门人才,而今,当我一再拜读他的新作时,当我和他的高足们谈论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时,更深切地感受到李松茂先生是一位治学缜密、育才用心的忠厚长者,是一位对我国回族史、伊斯兰教史研究作出…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朋友们!《壮族通史》能够在今天举行首发式和学术评论会,在我看来,这是壮族人民莫大的光荣!我谨以本书主编的名义,并代表参加撰稿的33位专家学者向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深切的、由衷的谢意!本书是在得到陈辉光、赵富林等领导同志的同情。支持下编撰的,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到会的各位简略介绍本书的编撰过程和一些有关的问题。《壮族通史》是广西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课题,1985年下达给广西民族研究所,由该所民族历史研究室承担,他们做了4年的准备工作,由于人力所限,难负重任。到1989…  相似文献   

20.
我的回族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在很多会议上是最最常用的客套话。可我不爱说客套话,我说“我是来学习的”,是真话,是实话实说。杨怀中和马平先生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邀请我参加这次的“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欣然接受了,但他们二位又多次来电请我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我却诚恳地婉拒了。我说:我对“回族学”素无研究。你们邀请我参加会议,是给我提供学习机会,但我并无演讲资格。我怎么能对一个自己并无所知的学术领域发言,甚至作高深的演讲呢?虽然确实有人能在任何会议上、能就任何问题都发表高论,但我没这个本事。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