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银行风险承担(bank risk-taking)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考虑风险因素不同,认为银行对风险偏好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采用D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和门限效应,从两个阶段检验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杠杆机制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杠杆率门限效应,使得在不同杠杆率水平下,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有所改变,对中低杠杆率水平的银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理论分析二元结构信贷配给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我国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供给对商业银行主导的信贷配给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有正效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正向刺激作用显著,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较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贡献度更高,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冲击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链式”传导方法是一种比较静态经济分析工具。运用这一方法,以银行不良资产为导因,分析其对我国近期宏现经济和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影响,可称为“银行业不良资产对经济的传导链作用”,银行业庞大的不良资产是近几年金融机构信贷萎缩、非国有经济投资减缓、通货紧缩等现象的主要起因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宏观货币政策传导失灵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存在自然经济背景、社会根源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宗教、人身自由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点。从古到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结构都与西方世界不同。因此与其牵强附会地说秦以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郡县社会更准确。同时,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的是发展到顶点的、衰败的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既没有奴隶社会,也没有封建社会,当然也就不会自然出现欧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更不会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了。  相似文献   

5.
传统货币观撇开微观银行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借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等信贷渠道观则强调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供给对投资和产出的间接影响,且认为具有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具有分布效应。结合微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货币政策扩散机制的可能检验途径及其构造原理,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内在管理也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特殊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上 ,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 ,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其中最成功的首推美国的RTC。日本也建立了美国模式的“日本版 RTC”。我国自 1 999年起陆续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但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 ,与美、日相比 ,有许多差异性。从我国不良资产的成因、财政实力、资本市场与法律状况等方面入手 ,分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性 ,从而认识到 :美国的 RTC和“日本版 RTC”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货币条件变化使信贷规模发生相应收缩或扩张是金融失衡和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采用面板平滑过渡回归(PSTR)方法,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过渡变量,以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模型.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上市相关数据,揭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等变量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随货币供给价值门槛水平变化在高、低制度之间平稳并逐步过渡.在低制度下货币供应量会增加银行风险,而在高制度下则不会产生此类风险.同样,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对称的.这些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股市中确定的下行风险在银行体系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商业银行必然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而银行的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 ,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更深的层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 ,并从实际出发 ,提出化解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制,我国银行业虽有起色,但因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还是积累了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不良资产比例较高。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越大,应付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越弱,发生金融波动的概率越大。因此必须强化金融监管,逐步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建立有效的减震机制,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如何收回关系到银行改革的成败,因此研究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提出通过资产证券化的信托模式解决这一难题,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流动性。利用信托模式处理不良资产须明确信托受益权证书的有价证券地位,同时在受益权证书的发行、交易、流通环节进行相应的创新,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托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这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