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图式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有效的文化图式翻译既需要遵循文化顺应原则让目标语读者顺利地摄取源语文化图式的文化内涵,又需要遵循文化传播原则向目标语读者展示源语文化图式的文化魅力。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需要对应地采取归化翻译以利于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图式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异化翻译策略以利于源语文化图式的文化内容在目标语中的传播并有助于目标语读者建立新的相关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2.
继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翻译《水浒传》之后,1994-2002年间,由登特·杨父子(Johnand Alex Dent—Young)合译的5卷本英译《水浒传》陆续出版。文章以后殖民理论为基础,从译者的价值取向、翻译策略和文化习语转换3个层面对这一新译本进行了考察,认为后殖民语境下的登译《水浒传》体现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阅读期待的主动迎合,反映了西方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在翻译策略上表现为典型的改写和透明翻译。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水浒传》英译本中文化空缺习语翻译的分析,验证了文化空缺习语可以通过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进行转换,从而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语用等值,准确地传递信息,达到文化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科技话语也不例外.译者在翻译科技话语时不仅要了解源语的语言图式和语境图式,更应该了解其文化图式,分析其文化图式类型,并针对源语与的语文化图式对应程度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分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中国学生英语语篇理解的作用,讨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基于知识的语篇教学模式,以帮助学习者逐步形成英语语言图式、文化图式和语篇分析策略,提高他们的语篇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篇连贯是通过读者的心理认知来实现的,要重构译文的连贯性必须为读者的认识环境补充理解译文所需的文化图式信息。本文主要探讨文化图式在重构译文连贯中的作用井着重分析对文化图式缺省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该书安排了许多生动、曲折情节。其结构基本完整,同时又富有变化,于无形中折射出深厚的文化背景。本文就赛珍珠和沙博理在小说语篇风格翻译上进行比读,从古文文风、章回小说特色,以及文化传真三方面评论赛译和沙译的两个英文译本,以期找出两位译者翻译《水浒传》的得与失,并探讨其内在原因。从两译本语篇风格来看,赛珍珠在翻译当中遵循异化的策略,而沙博理更多采取了归化的翻译,在归化的过程中又适时地照顾原文。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过程中文化图式的构建正日益受到关注。林语堂在《桃花源记》英译过程中运用文化图式构建策略,采用多样性的翻译方法,合理建构历史语境的文化图式,激活现存文化图式,预测异质文化图式,以此进入英语世界文化视野,传递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是作为一种经过抽象和概括了的背景知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文章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杜牧《泊秦淮》的两个译本,发现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图式的解码过程。在诗歌的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中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对其在目的语中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诗歌的意象才能得以成功地传递。  相似文献   

10.
在图式理论框架下,英汉广告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图式转换的过程,即将源语中的各种图式再现予目的语之中。英汉广告中存在的文化图式对应、冲突和缺省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广告的传播效用。在进行广告翻译时,译者要熟知源语广告的文化内涵,还耍跨越目的语文化障碍,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合理转换受众头脑中的文化图式,从而实现广告的商业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交指示语是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地位的词语和语法范畴.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指示语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准确地进行翻译.沙博理的《水浒传》英译本为社交指示语的翻译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出发,文化翻译可视为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图式间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图式的缺省是文化翻译的主要障碍。文中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出发,列举文化图式缺省现象的部分实例,同时应对缺省的文化图式翻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毗邻河南的山东莘县举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的地理与历史掌故;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叙述的精神意义与艺术特点;有关《水浒传》文本及其渊源、文化精神研究;《水浒传》文学史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沙博理《水浒传》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堪称比较成功的译本,作者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其较为完美地体现了功能目的论,即在目标语境中实现原文的预期目的,目标语读者以近似于母语读者的理解方式来吸收接受中国语言及文化;此外,功能论翻译理论中的工具翻译与文献翻译的翻译策略在其人物外貌描写时也能得到有效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图式缺省和冲突与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为文化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提出文化翻译即源语和的语的文化图式间的转换这一观点。文化图式缺省和冲突是文化翻译的主要障碍,同时应对缺省和冲突的文化图式翻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对《水浒传》的续书———《荡寇志》,人们往往从政治或道德等角度出发加以评判,这就难免有些简单化。本文从文化价值取向这个视角观照《水浒传》和《荡寇志》,发现《水浒传》体现了原始儒家思想,《荡寇志》则体现了官方儒家思想。最后从三方面考察造成两书文化价值取向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和译素质为指标,对赛译本《水浒传》进行了评析。赛珍珠具有良好的译者素质,赛译《水浒传》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成功转换。赛译《水浒传》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可称《水浒传》译本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本着忠实反映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对《水浒传》的篇章、句子、词语等三个层面都采用了纪实翻译的策略。赛译本反映出赛珍珠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对保持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性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二语隐喻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同时涉及文化模式、认知图式和准确理解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二语习语的理解的过程视为二语隐喻理解的过程,并认为二语隐喻理解的本质是一个受母语文化制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各种图式和想象等认知工具。本研究表明:1)二语隐喻的理解主要受到认知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受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母语的各种图式和联想来理解所有的二语隐喻。论文揭示了二语隐喻的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从而为二语隐喻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文章最后论述了研究结果对二语习语和词汇教学的巨大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