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见经传”的出处及原义成语“不见经传”,一般成语词典引书证是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认为是其“源”,现代众多的成语词典中,编纂考释最严谨的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又补充了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一条书证,可见,共认“不见经传”出现的时间不早于宋代。读...  相似文献   

2.
“助词”的出处及原指助词,是现在语法学上的一个词类。“助词”一词的出外,几部大型词典上引证不确。新版《辞源》未收此条目(收了“助字”)。新版《辞海》收入,但只是解释说“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义。一般分结构助词(的、地、得)、...  相似文献   

3.
民间俗语有“有钱能使鬼推磨”,愤恨者说,明智者也说,大家都用它形容钱的能耐。根据清朝石车金考证,这话乃是流传成的讹语,原句是“有钱能使水推磨”。古时江南的山谷溪涧,因为水流不断,常有人设了水磨,借水流之力推动,省去人力。一般置办这样的装置都是有钱人宋才行,因此就有了“有钱能使水推磨”之说,  相似文献   

4.
“上下文”是现代汉语常用语词 ,《汉语大词典》作为词目收入。释文是 :“谓文章中与某一文句相连的前文和后文。例如 :单看这句文字 ,很难理解它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来看就容易明白了。”例句自编 ,没有书证 ,不能说明何时出现。查唐代贾公彦《周礼义疏·秋官》“小行人职”即有“上下文”一词 :  若国札丧 ,则令赙补之 ;若国凶荒 ,则令委之 ;若国师役 ,则令槁之 ;若国有福事 ,则令庆贺之 ;若国有祸灾 ,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 ,治其事故。 [义疏 :此一“经” ,据上下文皆据诸侯国 ;此文虽单言“国”亦据诸侯而言。]贾疏是说 :“小行…  相似文献   

5.
很多文章提到历史上的“兼并”,往往对它的原义不很清楚;有的文章还笼统地把“反兼并”说成法家思想,其实是错误的。 查“兼并”一词有三种不同意义,现在略加疏解。 其一,《墨子》说:“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天志》篇)这和《春秋左氏传》“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 (昭公八年),这句话中的“兼”字意思相同,即军事或政治的吞并。 其二,《汉书》引晁错《论贵粟疏》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  相似文献   

6.
般若是中国佛学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虽然般若范畴也经历了"中国化"的历史衍变,但它的原始蕴涵仍然是佛学的,必须回溯到印度原始宗教才能厘定.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其原始涵义给予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忽一日,觉天地之逼仄、生命之狭促,于是游心大炽,决定去溜达溜达下世界。散尽藏书,卖了家当,拖着两个大箱子就咚咚咚跑去了波士顿。自此,日日插着一个草标,在波土顿东游西逛。又一日突然悟道:懂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不由得大彻大悟,于是我就去了一家语言学校。  相似文献   

8.
马中锡《中山狼传》,是古代文学的名篇,其中有一句:“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之父子。”对于“虎狼之父子”的“之”字各注本多有疑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山狼传》注94说:“虎狼之父子,意谓即使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马克思加秦始皇"的话成为当今某些人批评毛泽东"专制"、"暴政"的必用材料.但引用者均未能指明出处.本文指出,"马克思要与秦始皇结合"源于1958年8月19日在北戴河会议上的讲话,本义为经济体制上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领导方法上的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它与"专制"、"暴政"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朝隐,是古代文人在恶劣人文环境下保护自己又不枉道变节的一种政治斗争方式,其萌于《庄子》。“陆沉”、“市隐”,直接开启了东方朔身在朝而明哲保身的“朝隐”。而对于西汉宫廷文人亦官亦隐传统的继承,以晋宋文人最为典型。出处意念往往与文人“饰美”心理传统有关。特定官僚体制、社会形态决定了这一文化现象的特殊与普遍,出处之叹成为古代文人抒情诗惯常主题。晋宋文人“朝隐”作为出处两端的折中与变通,是整个主题价值流向和主要表现程式、意象趋于定型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12.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重要的规范之一。对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上的经营之道,政治上的为政之道及伦理道德的养成之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上古时代就开始萌芽了。它起源于人们日常活动及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自律。而“诚”与“信”又是两个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又可互训相通的字。“诚”与“信”最初是单独使用的。从先秦开始,“诚”与“信”即开始连用,意义没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经传释词》既误以反诗句之“不”“无”为语词,予撰《反诘句相反见意》以正之。王氏凡遇古籍中有“不”“无”字句而稍难于理解者,又多以“不”“无”为语词。此亦不可不辨。夫“不”字为语词者,仅限于《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一类名释,“不”字实无意义可言。故《玉篇》曰:“不”词也。其他“不”字皆有意义。如《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言尔曾(《说文》尚,曾也。)不畏于凶德也。《诗·抑》“尚不愧于屋漏”,《楚辞·九章》“尚不知余之从容”。皆“尚不”连文,“不”岂语词,《诗·何人斯》曰:“否难知也。”否即不,上句曰“还而不入”,则其与于谮我情事,不难知也(参《毛诗后笺》)王氏以“否”为语词,(?)未达诗之旨意。《思齐》  相似文献   

16.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汉化”.外来词的汉化按语言三要素可分为“语音汉化”“语义汉化”“语法汉化”.同时,汉语受外来词的影响,也会产生“外化”现象.“汉化”与“外化”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王梵志"诗分别保存了初盛唐、晚唐、宋初的原始语言材料。笔者通过对"王梵志"诗的封闭式比勘,梳理新、旧语言要素在诗中的具体分布,从语言组成成分及其比例、常用词演变更替等方面,阐述敦煌所出三卷本、法忍抄本、一卷本以及唐宋诗话笔记中所收"王梵志"诗的语言学差异,以为思想内容斑驳、作者构成及年代情况复杂的"王梵志"诗作的归属分类,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吧”谈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在语素“吧”身上的表现及原因,同时认为这些表现在许多其他词语身上也有体现,说明了汉语中的确存在着一些词的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有史以来,女性美的光辉一直照遍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语言领域在内。语汇宝库里,“美女”众多,各呈异彩,远观近视、横描侧绘,用女性美的任一侧面来代替美女本身,曲尽其妍。其形成的途径虽多这“借代”一种,但借代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从而孕育了众多的佳丽姊妹。一、容貌系美人之美,莫过于貌,眼耳口鼻,眉发额颜.一点一划,无不天心独运。任举一端而众美皆至,故可分为七类。眉类──美女之眉以弯曲细长者为美,形如蚕蛾的触须,故习用“蛾”来表示眉。《诗经·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中之所以出现“活用”的“扩大化”、“普遍化”倾向,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或没有充分重视汉语语词的历史发展。应该用历时的、发展的观点,用系统论的观点,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说古汉语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