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陶行知文集》《爱弥儿》都是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教育专著,其内容与“以学生为本”的内涵或相合或相悖,但都有极强的相关性,且三书之间互相补充、互为反衬.本文以“以学生为本”的视角,重新审视并整合了《孟子》《陶行知文集》《爱弥儿》三书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提出了如何加以借鉴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张国风 《领导文萃》2008,(10):56-59
《水浒传》的罪名是“诲盗”,《金瓶梅》的罪名是“诲淫”,《三国演义》好像没有被蒙上什么严重的罪名,明清各级政府的禁书目录中也未见《三国演义》的名目。有人说:“少不看《西厢》,老不看《三国》”,是说老的看了,更加的心计满腹,更加的老奸巨滑。可见,鼓吹权术是《三国演义》的罪名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使用频率很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比喻重视或喜欢。词义明确没有什么疑义。可平时大家上网、看报又常会碰见另一个词“亲睐”。例如:网络报纸越来越受瑞典人亲睐(《当代传播》2001年第2期),港府有关机构亲睐电子媒体(《出版经济》2002年第4期)。  相似文献   

4.
邓锡禄 《秘书之友》2009,(11):34-34
“标识”一词常见于媒体,读者常将其读作“biāo shi”,这是不对的。“标识”和“标志”是一组异形词。所谓“异形词”,就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字形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词,比如,愤愤——忿忿、憔悴——蕉萃、保姆——保母、毕恭毕敬——必恭必敬等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收录“标识”这个词条时作了这样的排列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也见于《吕氏春秋》和《老子指归》。《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指归》曰:“大器晚成,无所不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道德经章句》对“大器晚成”做了如下解释:“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相似文献   

6.
“一齐”和“一起”最初是作为实词——动词出现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的。例如,《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又如《庄子》:“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到了汉代,“一齐”开始用作副词,如《战国策》:“今王听公孙郝以韩、秦之兵一齐而攻魏,魏不敢战,归地而合于齐,是秦轻也,臣以公孙郝为不忠。”“一起”作为副词用则较晚,在隋唐五代时才出现,见《李白诗全集》:“一起振横流。”现代汉语中“一起”可用作名词、数量词和副词,这里重点分析“一齐”和“一起”作为副词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狂欢夜之前,我的同事,曾经经历了这次“25元门”。 2009年12月23日三更半夜的时候,该同事接到“可靠消息”称:卓越网上原本售价数千元、数百元的图书,如《二十四史》、《明史》、《全宋词》、《李太白全集》、《苏轼文集》、《资政通鉴》等,一律售价25元。  相似文献   

8.
张海英 《决策探索》2014,(12):71-72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中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的州县地方官之固定体例。《清史稿·循吏传》撰写者夏孙桐(侣57—1941)在《清史(循吏传)编辑大意》中谈到,循吏入传之标准有三:其一,官阶以终于监司(布政使、按察使及道员)为限;其二,主要政绩发生在任内;其三,必须“廉、能”,缺一不可。按此标准,《清史稿》共记载了116名循吏的事迹。这些政绩卓著、勤廉施政的州县官,是清代地方基层官员的代表,也是国家政策在地方的具体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李易 《科学咨询》2010,(13):121-122
《MasterCAM》课程目前在我校大专高级工班、大专技师班的教学已实施三年,通过教师对课程教研的努力,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MasterCAM》课程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方面收效显著。为继续搞好本课程教学,在此与大家作分享。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决策》2008,(8):8-8
美国《时代》奥运的期待;美国《新闻周刊》泡沫破裂;英国《经济学家》中国向前冲;美国《大西洋月刊》Google制造大众“愚昧化”;《中国新闻周刊》奥运金牌传奇;《瞭望东方周刊》贵阳政改的边界;《环球》世界500强折射政治关键词;《人物》品味吴仪。  相似文献   

11.
薛晋文 《决策探索》2010,(14):75-75
当下关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重拍所引发的种种议论成为2010年度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道景观。“变形走样”和“不着边际”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刺痛”绝非是文艺创造与创新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而是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招致的“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相似文献   

12.
钱理群 《领导文萃》2008,(24):37-40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界、学界的反应。有著名学者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讲生活快乐,安贫乐道,普及了《论语》等经典,使国人有了类似《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的东西”(《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更有许多学者持“宽容”态度,认为儒学的普及与通俗化也自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5月1日起,我国首部信息公开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阳光政府”、“透明政府”新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颁布就如同1998年的《行政诉讼法》和2004年的《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一样,促进了各级行政机关的变革,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Song Saa Private Tsland尚未开幕,已获《金融时报》选为“2011年度旅游新热点”,并被《泰晤土报》誉为“本年度最佳全新酒店:集品味、时尚及性感于一身”  相似文献   

15.
在1979年我国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称《合资法》)中,合资企业被确定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四共”: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法律形式是有限公司。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合作企业,其实质是以“灵活”的合作约定规避《合资法》。虽然1988年制定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下称《合作法》)也要求合作约定“依照本法规定”,但在“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之下,该法给合作约定设定的规范只是框架性规定,留有许多模糊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战略与管理》发表了萧功秦先生两篇文章:2002年第6期的《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下称《后文》)与2003年第1期的《新加坡的“选举威权主义”及其启示》(下称《新文》)。作为一个长期用学术语言翻说、谏导“强势话语”的学者,萧先生的两篇近作与其以往的言说相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分明有了忧患之心,主要是对“苏丹化”危险的担忧:萧先生认为“技术性权威政治”也即“后全能政治”已经作出“重要历史贡献”,但也带来了“官僚利益”的“凝固化与内封闭性”、“腐败”、“严重不公”与“两极分化”,继续下去“将出现一种最坏的权…  相似文献   

17.
肖剑  赵建 《领导文萃》2009,(16):108-111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一句诗断送了孟浩然的政治前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夸张地说,这首《春晓》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是唐诗五言绝句中的绝对精品,中国人不知道这首诗的人大概很少,它的作者就是孟浩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年画”一词,如果寻经觅典,应首推清道光二十九年瓮斋老人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书里介绍的“新年十事”,“年画”即是其中之一。他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年画”一词及其内涵的阐释,在我国的典籍中恐怕这是最早的了。  相似文献   

19.
魔笛 《领导之友》2013,(10):10-11
近期以来,《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媒体集中刊发了一系列关于部分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风水”,追逐迷信,热捧“大师”的报道和评论。9月17日《新京报》又报道:河北某镇党委书记吃着大龙虾,喝着五粮液,却斥责百姓“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其言,可谓胡言乱语;其行,可谓肆意妄为。这些官员思想状况、言行逻辑,冲击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王广厚 《决策探索》2014,(12):78-78
如何才能采写出一篇好新闻来,可能大家各有各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位在新闻战线工作25年的“老兵”,笔者共计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东方今报》《河南经济报》《济源日报》《焦作日报》《老年报》《教育时报》及河南电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新闻稿件1000余篇。笔者从亲身感受出发,谈一谈如何采写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