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族伦理学日益成为民族学和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本文分别就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伦理学研究(包括古代的和近代的民族伦理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伦理学研究(包括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民族伦理学研究成果综述)、中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等进行了概述。本文既是对我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状况多年来的回顾和总结,又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当前,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党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指引下,加强对民族伦理学的研究,相信对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特别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敬告作者     
正《黑龙江民族丛刊》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辟有民族问题研究、民族政治学、民族地区经济与现代化、民族历史与边疆学、民族学与人类学、民族伦理学、民族教育等栏目,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投稿,尤其欢迎作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本刊电子信箱为hljmzck@126.com。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看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叫《当代中国著名民族学家百人小传》,里面有我认识的熊坤新教授。据我所知,熊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民族伦理学研究,成绩斐然,所著《民族伦理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自1997年出版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著名学者张岱年、林耀华先生为之作序;《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民族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报刊纷纷为之发表了书评;许多院校(包括一些党校)还将该书指定为研究生教材。最近听说熊教授又将研究视角伸展到了世界民族问题热点方面,并屡屡看到他发表的若干篇论文,还出版了大作。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决定一访究竟。  相似文献   

4.
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民族理论界提出的各种"民族关系"的定义;并将民族关系定义为: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自从有民族分化以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下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共生关系,即民族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在物质生存资料上互通有无、精神文化上取长补短的相互往来的联系和影响,或在相互对抗中,敌对双方民族之间的封闭隔绝状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研究民族关系定义的基础上,系统地比较研究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这一对民族理论基本范畴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实证性地分析了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敬告作者     
正《黑龙江民族丛刊》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辟有民族问题研究、民族政治学、民族地区经济与现代化、民族历史与边疆学、民族学与人类学、民族伦理学、民族教育等栏目,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投稿,尤其欢迎作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本刊电子信箱为hljmzck@126.com。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以便于迅速、规范地进行学术交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徐黎丽 《民族研究》2002,(6):95-103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了中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文章认为 ,我国民族学界在宏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心理学界在微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定位、内容、方法方面仍存在缺陷。今后 ,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联合研究民族心理势在必行 ,个体民族心理研究将进一步发展 ,民族心理学理论将日益完善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来仪 《民族学刊》2011,2(3):42-45,9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先后经历了从课程到学科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西南民族大学的成长并一路走来,在六十年的岁月中刻下了从初创到遭遇挫折,从拓展再到基本成熟的发展轨迹。随着其研究对象的明确化和招收专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理论本身需要发展与创新、民族政策需要进行适应、调整,民族工作需要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科学的民族观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宣传和教育。因此,我校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学科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将与时俱进地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Ethnic group(族群)、Nation(民族)与中国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族群与民族概念的争论入手,揭示族群概念的引入是关于中国民族研究的深入。指出以族群替代民族是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的。由于中文"民族"一词已为民众所熟悉并在实际中不致引起误解,族群与民族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运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权威学者金炳镐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自己从事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建设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概括和归纳了自己在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和业绩,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五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方面形成的七个方面的重要观点、重要见解和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之上,金炳镐教授还进一步展望和指出了中国民族理论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少数民族识别遗留问题的研究、汉民族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跨境民族研究、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研究、省际结合部地方性小传统的研究等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反思。并认为拓宽散杂居民族研究的领域,深化区域性研究内容,注重从整体和宏观角度把握散杂居民族问题,并剖析其发展态势及特点,是民族理论和教学研究长期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先后四代民族学者投身于少数民族研究,他们引入现代民族学研究手段,建立现代民族观念,在廓清民族称谓、界定民族关系、划定民族范围并探索民族自治制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工作,为民族学中国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理念的实践与民国时期的成就密不可分,其体现出的中国化自信可以在民国时期民族研究源流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少数民族识别遗留问题的研究、汉民族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跨境民族研究、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研究、省际结合部地方性小传统的研究等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反思。并认为拓宽散杂居民族研究的领域,深化区域性研究内容,注重从整体和宏观角度把握散杂居民族问题,并剖析其发展态势及特点,是民族理论和教学研究长期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扎实的史学功底和深厚的民族学素养使得王希恩在民族基本理论和现实民族问题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对民族过程理论进行了中国化改造,深入探讨了全球化时代的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并对一系列民族基本理论问题发表创见;以"族性"的视角分析了民族的发展,首创性提出"族性张扬"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当今世界民族过程总体特征的描述;从民族问题的概念入手,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轨迹、内容与形式和发展趋势等提出独到的见解;密切关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积极参与现实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建议应对,在民族理论研究领域起到了应有的学术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4,5(4):63-70,122-125
2013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司法问题的研究增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化成为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出现了一些反思性成果;三是应用性成果较多;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在研究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研究视角多元化;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关注某一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较多。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述评,辨别良莠,展示精华,为民族法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相似文献   

15.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3,4(4):71-79,123-127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其中,论文约有320余篇,比2011年增加了100余篇。这些研究在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习惯法、民族司法的研究比往年增多,民族政治权利成为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内容上的交叉研究增多;三是出现了一些综述性、反思性研究成果;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和话题;五是应用性研究成果较多。这些研究在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协商民主成为年度新话题;二是注重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为不断繁荣中国民族法学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施正一教授提出并创建民族经济学学科以来,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型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完善的研究体系,其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民族经济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民族经济学研究内容不断丰富,通过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探索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理论的内容中包含应然和实然两个方面,民族理论研究也包括应然研究和实然研究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二者的区分有所忽略.民族理论的应然研究和实然研究不可偏废,过分强调应然层面的价值意义,势必影响实然层面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探讨.本文借用大卫·休谟“应然”和“实然”的概念,试图区分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在对民族旅游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比较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析.国外对民族旅游的研究侧重民族旅游者、民族旅游原真性和影响性、民族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民族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市场、民族旅游开发模式、民族村寨旅游等四个方面.最后结合中国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今后国内民族旅游的研究应当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对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从地缘安全角度重新诠释中国的民族和跨界民族,却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国跨界民族和地缘安全关系的理论尝试,因此,文章对民族、跨界民族和族群等以往的认识进行了批判,力图在确立新的范畴中构建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11,2(2):32-47,85
2010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成果有以下特点:研究在内容上,一是内容较为全面,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研究成果,三是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二是注重民族法学的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民族法学的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我们力图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不断繁荣提供可借鉴性的年度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