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陆异同是理学史上一大公案,与前贤不同,章学诚认为,朱陆异同根源于“沉潜”与“高明”两种性情之差异,而朱陆后学陷入争讼,乃是囿于“循环衰盛,互为其端”的风习而不自知,只有拥有证之于事与理的“独断于一心”的识裁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朱陆之争。章学诚的朱陆异同论超越了宋明理学的论学藩篱,以性情、风气、识裁的观念,打开了朱陆异同的智识主义论域。  相似文献   

2.
李健 《社区》2012,(31):47-47
近日,笔者看到一张我们宿迁市宿城区的信访积案化解进度表,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中,洋北镇率先完成了3件信访积案的化解任务,其中还有一件是时间长达7年未息访的积案。是“真化解”还是“被化解”?带着这个疑问,8月11日早上一上班,我决定直接到7年不息访的信访户——老何家中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3.
司牙孜会谳制度,是清朝后期在中国西北边境地区中俄两国定期会审双方边民积案的一种特别制度。《新疆图志》载:“中俄官吏会谳积案,所称为司牙孜者是已。案:司牙孜之名译为清理积案之意”。“谳”者,议罪也。“会谳”即中俄共同审案议罚。俄方史籍称司牙孜为(直译为“国际代表会”,一般意译为“边境仲裁会议”或“民间边界会议”)。这是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哈萨克人之间定期举行的一种会议,会议按哈萨克习惯法来解决两属人民“相互间的要求和争端”。依上述中俄定义,司牙孜制度是一种中俄两国定期会办清理积案的边境仲裁会。1909年成书的《西疆交涉志要》第一次记载了历届会办司牙孜案,并对此作了初步研究;其后官修《新疆图志》稍加增补,将此列入了“交涉志”部分;1935年曾问吾又据《新疆图志》在《中国经营西域史》一书中对司牙孜制作了略  相似文献   

4.
先周世系,尤其是后稷、不窋的父子世系,自司马迁以降,争讼不清。争讼的焦点,围绕《史记》形成“世后稷”“夏之衰”“失代数”三个中心问题。敦煌遗书S.1889《敦煌氾氏家传》的重见天日,为解决这一争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敦煌氾氏家传》大致为前凉或隋唐初期作品,在时间上比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都还要早一些,因而更具价值。通过传世文献、敦煌文献考察,认为虽然西周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的代数阙失,但代数的阙失与后稷、不窋父子世系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后稷、不窋之间的父子世系可信性较强,《史记》“后稷卒,子不窋”的说法仍然可靠。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口大规模流入,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人地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土地争讼日益增多且复杂化,这是资源竞争的集中体现,主要由土司时期遗留争端、地方豪族欺压移民、契约意识不强、唆讼等四种方式引发。土地争讼加剧了民众的行为失范,加重了民众负担,给吏役剥削压榨民众提供了契机。官方通过止讼、治吏、发挥民间精英和乡规民约作用、宣传“息讼”思想等措施治理土地争讼,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晓林 《社区》2009,(2):56-57
新年到了,新的生活也可以开始了。有人说有什么新生活?“金融危机”搞得股票跌了,房市降了,荷包瘪了,不敢花钱了,怎么开始新生活啊?我说这就是新生活的开始,说不定还要感谢这次“金融危机”呢!可是有人又说,电视、报纸怎么没有这样的说法,我看似玩笑却很认真地告诉他,这样的说法也只有在我这里才能听到。  相似文献   

7.
观点·声音     
秋风:限制“低素质人口”入京不合理北京“十一五”规划近来收到市民近万条意见。几乎占总人口1/3的流动人口,似乎成了人们心中的“结”,有呼声要求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对此评论家秋风在一篇时评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对“高素质人员”的标准提出了质疑:似乎只有能给城市带来经济增长的高学历的人才是高素质人才。而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在政府眼中都不能算“高学历”。其实这是一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把人才喻为“千里马”,把识才者喻为“伯乐”,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此后“伯乐识千里马”之说,广为人们接受,成为传统的人才观念。《马说》所阐述的人才观念,在我国颇有代表性,其中关于识别人才、正确对待人  相似文献   

9.
孔祥勇 《金陵瞭望》2011,(25):17-18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全市积案化解推进工作成效明显。截至9月中旬.全市648件信访积案化解率达66.4%.进京非正常上访100%按期化解。一、坚持领导包案。带头落实化解责任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反复强调.南京要在全省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的目标.做好信访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基石和基础。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包案处理复杂疑难信访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争讼程序撤消违法行政行为是实现违法行政责任的重要形式。争讼撤销的基本特征在于必须以当事人的申请为前提。对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争讼撤销申请人资格条件应当作宽泛的理解 ,凡是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犯的人 ,都应被赋予申请争讼撤销的资格。我国目前争讼撤销的事项范围过于狭窄 ,需要逐步扩大。争讼撤销的申请期限应当本着对当事人有利的原则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1,(7):16-25
第一章 “汤姆!” 没人答应。 “汤姆!” 又没人答应。 “这孩子到底怎么啦,我真搞不懂?你这个汤姆!” 还是没有人答应。  相似文献   

12.
打开学生作文本时,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在习作中一本正经地写道:“一只鸡5元钱。”“一只母鸡一次下蛋20个”。“一棵橘树长1个橘子。”……每每如此,我们总会忍俊不禁,但过后我们又不得不反思,孩子们连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们的作文虚假,无真切具体的内容,而应将课堂面  相似文献   

13.
自卑·勇气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有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可谁又会想起那个默默“小草”呢?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默默的“小草”。他生活的孤独、寂寞,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也没有人愿意和他沟通。于是小草的心灵开始慢慢枯竭,并封闭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小草”躲在墙角哭泣,他为什么哭泣?没有人知道,人们也不愿意去知道,他只能在无助时自己撩起袖子擦眼泪。我观察着他,他仿佛害怕课外活动,害怕在此时看着别人欢笑,自己一个人却只能躲在远处忧伤。也许你会好奇的问:“他怎么了?”我只能回答:“他受伤了。”“他为什么受伤了?是被人打了?还是另有…  相似文献   

14.
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21世纪将是什么样的世界?”“我应该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才能使他能立足于未来社会/’这些家长是很有远见的,他们从孩子未来的角度出发,力图使家庭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更富有成效,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对世纪人才的素质和规格,是8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ZI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介绍了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未来人都应掌握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  相似文献   

15.
法院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应本着“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改变目前执行中效益不佳 ,积案严重的状况 ,需在执行管辖制度和执行期限制度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试办”独立学院,是根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而探索的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独立学院能不能获得“试办”成功并且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独立、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独立学院试办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当前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可从“引”、“培”、“改”、“考”、“安”5个方面综合进行。1引引,包括“吸引”和“引用、引进”两个方面。独立学院首先要树立重视人才、珍视人才的理念,并在实际中提供良好的治学条件、宽松的治学环境,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从而实现人才的引用和引…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社会与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能不能拥有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关系到政之兴衰和国之存亡。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识才”、“容才”,用自己的德才吸引和感召人才,并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上有超常的胆识、能力和艺术,能因事设岗、因岗择人、量才录用,做到用人之长必能容人之短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1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当包括大学教育在内。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和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在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上各有其特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拷问了大学素质教育。强调以培育大学生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的素质为目标的“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是大学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创新与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很”原作动词或形容词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玉篇》的解释是“戾也;诤讼也”。《广雅》说“俗作‘狠’”。《孟子》里的“好勇斗狠”中的“狠”,就是“诤讼”的意思。但《说文解字》对“狠”的解释是“犬斗声”。新编《辞源》在“很”字条下列了四个义项:一、违,逆,不听从;二、凶暴;三、争讼;四、甚。《中文大辞典》据《元  相似文献   

20.
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混淆了刑事诉讼职能的划分。二审法院超越争讼范围的全面审查,违背了司法审判权应当具备的被动性和中立性的特点。二审法院的审判方式决定了“全面审查原则”难以收到实效。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应严格限制在上诉或抗诉的理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