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专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对从业者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规范和约束,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在职业社会学的层面,职业伦理道德属于确认行业范例的内部规范和行业组织的自律。我们通过对各种新闻采写方法的接受程度、新闻职业伦理道德形成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对新闻工作者某些行为的认可程度、对采编人员职业追求各要素的重要性评价等四方面不同内容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新闻媒体的从业者正在逐渐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但是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文化、社会体制和个人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现今并没有形成牢固一致的专业理念,新闻离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还有较远的距离.和新闻专业主义联系甚密的新闻传媒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新闻从业人员处获得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目前来看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加强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追求,将是新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当下,互联网、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等替代性传播渠道的大量出现,给传统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闻从业者对于自身职业认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急迫感也相伴相生。通过案例研究和话语分析,从新闻事实的叙述活动、新闻记者的角色功能、新闻组织结构和新闻专业机构等四个维度,论证作为阐释社群的新闻从业者的话语合法性和文化权威重构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对当前诸多新闻伦理乱象提出反思性重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着重调查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状况并加以分析.方法:采用MBI职业倦怠问卷对通辽市137名新闻从业者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在整体上虽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是已有相当比例的从业人员开始具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其中,在性别比较中没有较明显的差异;不同年龄的新闻从业者在职业效能(个人成就)维度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岗位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情感枯竭维度差异显著;不同岗位的新闻从业人员在人格解体维度有显著差异.结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闻从业者职业身份认同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挑战。社交媒体出现后,公共与私人的界限被打破,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身份与个人身份界限模糊,他们被迫重新思考用何种方式在社交媒体上表现自己的身份,如何以专业或个人的方式展现自己。与此同时,媒体组织的管理更为专业化,新闻从业者被视为特殊的“雇员”,处于从属的、有组织的“组织员工”与“专业人员”的双重身份中,他们需要在媒体组织的结构性约束中工作,时常面对组织惯例与职业原则之间的冲突。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生产模式,新闻从业者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身份。面对这些问题,新闻从业者需要继续维持新闻专业理念,强化专业意识,同时积极寻求群体心理认同,强化情感归属,利用新技术提升其工作的专业性等,以此来重塑职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些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新闻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忠诚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流的新闻从业人才.新闻从业人员对自己工作单位的忠诚度,取决于从业者个人因素、媒体组织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大陆新闻从业者中,职称和职务较高、年龄越大、从业年限越长以及收入水平越高者更愿意继续在本单位工作;与此相反,职称和职务低、年龄越轻、从业年限越短以及收入水平低的新闻从业者对组织的忠诚度也越低.不过总体看,媒体采编人员的职业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录者和社会人之间的角色矛盾导致记者遭遇职业责任和社会公德的尴尬;公众一方面要求记者首先做一个社会人而放弃其记者的本职,另一方面又期盼新闻记者更加真实地报道现实生活,呈现出受众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本文从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从业者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操作规范分别加以分析,从而理出新闻客观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从业者作为媒体的人力资源,不但是媒体理念的践行者,而且其行为已成为塑造媒体的重要力量。在传媒商业化的道路上,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工作压力巨大,收入低、社会保障差,健康状况堪忧,自主性不足。在这种媒体内外生存压力下,部分新闻从业者正逐步从负责任的传播者变为养家糊口的新闻民工。一旦具有新闻民工的心态,他们常常会选择"便宜"的报道、进行自我审查与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录者和社会人之间的角色矛盾导致记者遭遇职业责任和社会公德的尴尬;公众一方面要求记者首先做一个社会人而放弃其记者的本职,另一方面又期盼新闻记者更加真实地报道现实生活,呈现出受众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在新闻报道方面具体表现为公开地获得新闻、真实地报道新闻,在新闻评论方面表现为"不媚强梁"和"不媚世俗",自主地发表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主张,集中反映了民国以后新闻界对新闻职业伦理的积极探索,也表明当时新闻界一部分优秀的从业者,已经能够自觉地在新闻实践中遵循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汪英宾的新闻职业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自觉的新闻职业认同;二是注重新闻教育;三是倡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他的新闻职业观多借鉴自美国,有很深的"密苏里模式"烙印.汪英宾对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贡献在于,以演讲、讲座和授课的方式把美式新闻职业观引介入中国,拓展了新闻职业观的传播范围,并结合中国新闻界的现实进行实践,推动新闻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在社会逐步发展,新闻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人性化的报道理念,它是在政府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下相辅相成的一种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精神素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以及将人文关怀的触角伸向最广大群体,给社会传达一种温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新闻侵权,从本质上说是新闻自由超出必要的限度而侵害他人的人格权,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在我国,由于新闻事业扮演着特殊的社会角色,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构成侵权时,表现出若干特殊性.本文拟从新闻侵权的对象、构成要件和责任三个方面来阐述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大公报>人才辈出,负责报纸经营管理工作的胡政之贡献良多.胡政之认为,突出的个人能力、新闻的职业操守观和对新闻业的热爱,是新闻从业者成才的基本条件.在具体的人才养成实践中,胡政之积极探索了不拘一格遴选人才、放任和信任人才、制度管理和人性化执行等做法,成效显著.基于新闻理念和竞争的需要,胡政之对左派人士也比较重用与宽容.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所蕴含和折射出的新闻理念值得研究。主要包括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平民化的创作理念、服务民生的工具理念、重在建设的批评理念和区域文化的认同理念。其中,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是支撑民生新闻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算法新闻重构了新的新闻传播生态,但也暴露出一些伦理问题,最核心的是算法黑箱与新闻透明原则的矛盾、算法霸权与媒介公正的对立和算法操纵与委托信任的冲突.解决算法新闻产生的伦理问题,必须明确算法是非人类的"网络行动者",但并不是独立的伦理行动者,"人"才是算法新闻的责任主体.算法新闻治理的逻辑起点应回到技术、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算法新闻治理应将不作恶、不滥用的"向善"作为底线伦理,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负责和对社会健康有序运行负责的"向上"作为责任担当.算法新闻治理需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共进的治理体系:政府要充当好规则制定者、过程把控者和底线管控者的角色;平台机构要承担算法新闻治理的主体责任;公众应自觉避免新闻消费中的盲从或被动现象,传统媒体应严格职业把关和审核机制,拒绝迎合人性弱点及惰性的新闻生产.公众与传统媒体的共同责任在于实现对算法新闻的纠偏、改进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西方,它主张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在工作中追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韬奋以<生活>系列为阵地,永远从大众的立场,逐渐形成了后人景仰的韬奋精神.本文试通过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解读伟大的韬奋精神,并告诉读者:虽然韬奋时代已经过去,但在今天它仍是新闻从业者恪守的准则和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算法新闻重构了新的新闻传播生态,但也暴露出一些伦理问题,最核心的是算法黑箱与新闻透明原则的矛盾、算法霸权与媒介公正的对立和算法操纵与委托信任的冲突.解决算法新闻产生的伦理问题,必须明确算法是非人类的"网络行动者",但并不是独立的伦理行动者,"人"才是算法新闻的责任主体.算法新闻治理的逻辑起点应回到技术、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算法新闻治理应将不作恶、不滥用的"向善"作为底线伦理,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负责和对社会健康有序运行负责的"向上"作为责任担当.算法新闻治理需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共进的治理体系:政府要充当好规则制定者、过程把控者和底线管控者的角色;平台机构要承担算法新闻治理的主体责任;公众应自觉避免新闻消费中的盲从或被动现象,传统媒体应严格职业把关和审核机制,拒绝迎合人性弱点及惰性的新闻生产.公众与传统媒体的共同责任在于实现对算法新闻的纠偏、改进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