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聚合词是汉语特有的结构性词形,这种独特性形成聚合词英译上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汉语语料英译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三种语境下,聚合词英译可用直译;在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可用意译。此外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其语用意义与先行语相关联。这一发现揭示出聚合词译语的语义来源,也为聚合词的意译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大量实例,阐述了汉语学术期刊目录英译的基本原则,归纳了汉语标题的各种不同类型及其翻译技巧。文章还指出学术期刊目录英译中重视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交流障碍(Communicationbreakdown)这一概念现在西方非常的流行。实际上每天人们都有不理解或误解他人的时候,同时别人也可能不理解或误解我们自己。事实上,人们之间的由于不理解或误解而产生的交流障碍要比我们认识到的情况更多。口译活动是一种通过译员进行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它是通过译员作为中介,两种文化、两种语言背景的人进行的交流。在这个活动中,译员对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所谈内容(即主题)的了解和他本人的交流和口译技巧,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口译活动能否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先…  相似文献   

4.
试析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在翻译理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社会符号学的观点来指导文化翻译,是翻译理论上的一大突破因为翻译本身是一种由一语符向另一语符转换的过程,不同的语符系统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从而将源语中独特的语符准确地转换为能为本族文化共同承载的语符系统,是译学界始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异,这就注定了汉英诗歌翻译时必然会出现文化缺失:归化缺失;删译缺失;意译典故造成文化的缺失;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文化接受缺失。这也就需要译者在认真读懂原稿的基础上懂得变通,抓住文化内涵的核心,由诗词的表层结构深入到其深层结构,尽力展现其"意"的传神和生动,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涉及译者的母语和外语。译者的母语素养因其先入而为主的事实对翻译过程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影响。本文从源语的理解、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语的表达三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译者母语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为多个译本的比较、赏析与评价提供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7.
汉语叠词的使用能产生音乐美、形象美、表情真等艺术效果。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 ,在英译过程中必须舍弃叠词形式 ,挖掘英语语言具有相同或近似效果的艺术手段。有鉴于此 ,本文探讨了汉语叠词英译的一些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汉语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通过分析得出,汉语作者与英语读者之间的文化图式关系可分为四种情况:文化图式契合、并行、空缺及相异。在这四种情况下,译者应该采用相应的策略来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以帮助译文读者填补文化图式空白,修正文化图式差异,进而重新构建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9.
语篇是人们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在诗歌翻译中对语篇的应用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思维习惯,而两种语言语篇结构的差异性更是对汉诗英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因语篇结构的差异性而给诗歌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意义所在,即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诗的含蓄美,如何在译文中保持原有诗歌的节奏和意境等。  相似文献   

10.
奈达关于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主张为了内容的表达需要,必须对源语的表达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做出适当的改变,从而实现翻译内容上的动态对等,使得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在中英文翻译的过程中,有不少人将少数民族一词翻译为Nationality,或者采用其他译法,而不是使用Minority一词。文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后,认为将少数民族直译为Minority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2.
对偶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本文简要讨论了汉语对偶与英语 antithesis和 paral-lelism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汉语对偶句英译的四种主要方法: 1.以倡译偶;2.意在形先;3.得意合形;4.借来一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陕博日历·2021·大唐花舞》中的文化负载词隐喻翻译为例,基于认知隐喻理论,构建概念映射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模型,探析总结隐喻意象的翻译方法,以期为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借鉴。文化负载词隐喻翻译需要经过解码—编码—实现身份归属三个步骤。针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编码过程,译者需根据自身解读选择恰当的隐喻翻译方法,对原文的文化内涵进行再隐喻化或去隐喻化或非隐喻化的改编,以译文实现与目的语读者的视域融合为最终目标,促使中国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隐喻意象为目的语受众成功接收,助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符际、跨时空的活动,其涉及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鉴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诠释的现象,以《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对文化负载词语进行分类,探索《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及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音译与一般翻译不同,它保留源语读音而不传达源语意义.音译词在汉译英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它创造了一种陌生的形式,使读者免受译语文化的干扰,再通过解释或注释等补偿手段,向译语读者输入源语文化信息.这是汉语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在译语文化中,音译词的作用是双重的.在保留和传播汉语文化的同时,它又对这个过程有所限制.在汉语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谨慎使用音译词.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忠实”原则里,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对于源语国文化和翻译文本的忠实。然而,翻译作品的受众是译入国的读者,读者具有最终的裁判权。因此,所谓“忠实”应当把对于译入国文化的忠实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予以考虑。对译入国文化的忠实,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可、句式习惯、审美感受、情感体认等方面。只有达到既对源语国文化的忠实,又对译入国文化的忠实,才是成功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可探讨语言变异现象及此类变异与翻译标准的关系。基于利奇对变异的分类及各类文学作品中变异的实例,从文体风格及作者的角度,概括出变异表象下的深层原因。以此为线索,讨论各家对通顺标准的定义以及翻译变异时与通顺的关系。提出在对文学语言变异进行翻译时,为了达到功能与理解的对等,表面看来通顺的翻译并非最佳的翻译,有时对通顺的反思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论高速公路交通公示语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翻译不准确、表达不统一和视认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威胁着行车安全,也影响国家形象。基于高速公路交通公示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坚持传意、互文和简洁原则,以外国驾驶人为中心,力求信息全面准确,表达简洁规范,保证实现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以既精炼简洁又含蓄的诗句表达人的感情 ,“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语符 ,不仅承载着共性的“怀疑”的文化意义 ,而且承载着一分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模糊的主观感受。而译者对“疑”语符的处理 ,必然会表现出译文中不同主体对诗中“疑”客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既模糊而又朦胧的意义的多元性解读和主观多元特质展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尝试与其他学科相互借鉴,朝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而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文化研究给翻译研 究提供了恰当的结合点。结合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翻译观,在介绍绵阳民俗文化词英译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文化层面对绵 阳民俗文化词的英译进行研究,并通过例证来阐述绵阳民俗文化词英译的具体方法,以期对民俗文化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