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清以降,国家内忧外患频发,社会激荡突变.社会处于严重脱序状态,贪污腐化趁机滋生蔓长.影响到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皇权至上、专制独裁,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吏治腐败的根源.此外奢靡之风盛行、俸禄制度与现实脱节、以及因捐纳制度泛滥都在清末的吏治腐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史为鉴,对晚清吏治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全面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在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中提高警惕,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带领一班“正人”在军旅、吏治和社会改造上开晚清社会风气之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晚清衰败的步伐,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晚清深重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3.
山东海防建设是晚清海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使晚清社会特别是山东地方社会政治发生了诸多变革。具体而言,晚清山东海防建设,推动了山东的军事近代化,促进了山东地方吏治的整顿,制约了山东内地治安与河务运作,打破了山东沿海居民生活的常态,推动了中央财政管理制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晚清出使大臣刘瑞芬因军功入仕,多次担任地方要员,在管理地方政务、参与洋务方面,政绩突出.在任职的各个阶段,刘瑞芬都能审时度势,实干兴邦,忠于职守,勤勉有加,成功地给自己担当的角色添上浓墨重彩的妙笔.作为地方官员,他在筹饷征税、清理词讼、整治吏治、厘正民风、关心百姓疾苦、崇文兴教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在晚清风云际会之际,刘瑞芬尽瘁国事,是近代史上一位值得关注的官员.  相似文献   

5.
杨益茂 《中华魂》2014,(2):54-55
郑观应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和维新思想家。早年为洋行买办,后以所学“商战”经验积极倡办实业。在长期的实业、政界生涯中,注重了解中外形势,对比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忧心国家和民族命运,致力于探讨国家富强之策,写下以《盛世危言》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篇章,对晚清吏治腐败进行了揭露与抨击。  相似文献   

6.
吏治的好坏影响着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着王朝之兴亡、国运之盛衰。乾隆中后期以来,清王朝吏治败坏,腐败丛生,整饬吏治势在必行;咸丰帝即位,肃顺秉政,接连兴起几个大狱,意在抑制腐败;肃顺对吏治的整顿,为清室的"中兴"扫清了道路,提供了条件;肃顺整顿吏治的成效虽然是明显的,但他对官吏的惩处既没有超越法律的规定,与前期同类案的处治相比较也没有从严;吏治腐败已成为王朝的痼疾,肃顺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澄清晚清吏治。  相似文献   

7.
儒学的民本主义始终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导思想,其运行主要是自律性人治性的,而以“私天下”的皇权混杂入社会公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对社会广大民众的侵夺是无条件的、制度刚性的。这种根本的制度性腐败,具有远大于依赖官员的自觉而运行的儒学的民本主义政德的巨大能量,尽管封建官吏中民本主义政德的真诚实践者不乏其人,但制度性腐败对官员民本主义政德的消蚀却无时无刻不在更广范围以更大势头发生。晚清个案极为典型。其于当代的启示是防腐倡廉须从制度建设抓起。  相似文献   

8.
正郑观应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和维新思想家。早年为洋行买办,后以所学"商战"经验积极倡办实业。在长期的实业、政界生涯中,注重了解中外形势,对比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忧心国家和民族命运,致力于探讨国家富强之策,写下以《盛世危言》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篇章,对晚清吏治腐败进行了揭露与抨击。军官腐败溺职素餐郑观应长期考察清代军队情况,不仅对八旗、绿营腐败不堪、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时期美术界赈灾济困活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兵燹战乱造成了数量庞大的灾黎难民,迫切地需要社会救助。然而,政府却因兵革屡兴、吏治腐败、财政匮乏等因素,无力开展有效的赈济。于是,以地方精英为主导的民间力量开始肩负起社会救济的重任。随着书画家力量的成长壮大,书画市场的繁荣,美术家群体将艺术活动与慈善事业密切结合起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社会救济的重任,为当时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晚清时期宁夏开发的思想主张之研究 ,在学术界尚属空白。晚清时期包括地方官员在内的近人 ,对宁夏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财税、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初步考察 ,从交通、农业、手工业、财税、政治、教育尤其是对兴办新式学校方面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 ,表明近人已看到宁夏地理环境及其它制约因素 ,其观点除有维护清廷统治的动机外 ,还试图通过防止外国侵略 ,澄清吏治 ,发展区域经济及教育事业 ,促进本区域的经济与社会进步 ,从而成为近代开发本区域的初步设想和宁夏近代开发思想之雏形。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挽救行将就木的王朝统治。然而,由于晚清官场的腐败,自救的新政被执政者们演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以新政为名,统治集团内部竭力争权夺利,枢府疆臣大搞权钱交易,地方官绅大肆鱼肉乡里。整个新政时期,腐败的官场演绎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争利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东北偷采人参活动的惩治问题,是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界尚无这方面的专门研究。经过多年有关资料的搜集,在此对偷参活动的各种形式、清朝防范偷参的主要措施和清朝为打击偷参活动而实施的各种刑罚,力争做一番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认为,清朝打击偷参活动的政策之所以最终失败,主要是东北管理参务的各级官员没有认真地执行朝廷的有关政令,甚至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故纵偷参者。  相似文献   

13.
清代仓储作为存放国家正赋钱粮的场所,与漕粮运输、荒政救济甚至军事行动都有密切的联系,成为统治者关注的焦点。但有清一代,无论是康乾盛世之时还是内忧外患的清末之际,都难以避免仓储亏空的窠臼,仅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究其原因仍是官侵、吏蚀、民欠。清代仓储的亏空带来了吏治腐败、荒政废弛、军事被动等恶劣影响,甚至动摇到统治的根基。为了应付亏空的局面,清廷统治者规定了限定时间赔补、连坐等行政处罚措施,以惩处造成仓储亏空的官吏并最终弥补仓储亏空。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全面反映了清初的民族斗争,即:应仕与反应仕、尊理学与反理学、“末世”与“盛世”、华夷有别与华夷无别的斗争。作品通过塑造鄙视功名的主人公形象,歌颂了不仕清的民族气节;通过反映劳动人民和广大妇女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以理杀人”的本质和清朝的黑暗,批判了封建纲常思想,戳穿了清统治者的“盛世”谎言,打碎了反清的思想枷锁,宣传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反抗思想。后四十回的民族主义与前八十回是一致的。作品思想是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苏州府志》江苏按察使表有关官员姓名、籍贯或旗籍和到任与否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湖广土司自署职官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明清时期湖广土司自署职官设置的情况及设置源流的探讨,可见湖广土司政权机构划分为行署、旗、峒三级,在宣慰司署那一级又分设为致仕宣慰司署、已袭宣慰司署和经历司署三个系列,它们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其自署职官分为土官、流官两大系统,内分文武两个职别。自署职官的形成深受明代卫所制度和清代绿营制度的影响,并糅合了以明代军职为主的明清兵制的成份。  相似文献   

17.
“部费”是清代陋规的一种,在钱粮奏销、官员升调、刑名案件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部费成因复杂。与清代财政体制、胥吏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部费的存在,在给清代财政、吏治等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民众带来了沉重负担。清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来清厘此弊,但并未取得可观成效。清后期,部费渐有公开、合法之趋势。  相似文献   

18.
福庆《异域竹枝词》中新疆相关内容所具有的较高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采用文学性较强的竹枝词形式,对新疆各地的山川、风物、土俗、民情等进行了生动的歌咏记录;自诗自注中以图志的方式、用平实的散文句法大大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其注语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关乌鲁木齐、巴里坤地方官制的记述,反映出镇迪道当时建置的复杂性,其记载甚详为他书少有,可补其阙。《异域竹枝词》是研究清代中前期新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广东民风强悍,偷盗、械斗盛行。地方吏治腐败,官员勇弁无视法纪。同治初年清军与太平军余部作战不断,加之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导致多匪成患。郭嵩焘抚粤时采取一系列治理匪患的措施,通过整顿吏治,严肃纲纪杜绝乱源;采用重典,严厉捕杀重兵进剿多年积匪;竭力筹饷,保障剿匪军需;并且通过疏通民气,整顿民风来改变社会风貌,最终取得了较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