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伴随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们价值观念的显著变化令人关注.价值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范畴.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即客体的属性能否满足、在什么意义上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行政中的价值评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体系存在与发展的使命就是要不断地去满足和实现行政客体的期望。行政主体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行政客体的期望 ,采取什么方式去满足行政客体的期望 ,以及满足行政客体的期望所花费的成本等等 ,是对行政体系作出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依据。行政客体的期望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 ,最为基本的是利益的要求、社会正义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行政价值评价具有多种类型 ,既包括对行政体系的总体评价 ,也包括对行政人员的评价 ,以及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评价 ;既有经济的评价 ,也有政治的评价和伦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解构批评将文学研究引向修辞学、比喻认识论的领域。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基本看法在以下几个层面呈现出别样的特色:就批评的目的而言,认为批评应该探寻文本的真相、文本及语言的修辞功能、语言的差异性以及互文性等;就批评的伦理来说,认为批评是内在于文学的,而某种程度上,文学也具有批评的属性;在批评的功能这个问题上,认为单义性或霸权化的批评是对文本实施的阉割或话语暴力,批评应该是对文本阅读之多重可能性的敞开,而就文学批评的核心要求——价值评判——而言,解构批评认为价值评判具有相对性,但这并不等于说解构批评否认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三个有利于”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告诉我们,判断任何一种言行是否有价值,最根本的是要看其实践结果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任何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都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且主观与客观因素往往是互相作用的,现象与本质又常常难以分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三个有利于”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价值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有无社会价值或社会价值大小,依赖于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的主观判断或认识水平和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活动的价值总是首先潜在于主观认识之中的。因此,在对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把握上就有一个主观性问题。但是,这些带有主观性特征的因素,最终必须在与他人的客观关系中才能获得认同。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又是客观的,普遍的。科学的社会价值评判既不排斥主观性,也不排斥客观性,而是把主观  相似文献   

5.
价值学界多年来一直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价值"等同于"价值一般"。曾有学者质疑:人吃饭与牛吃草,都满足生存需要,为什么只有前者为"价值关系"?本文从回答这个问题入手,阐述了"价值"的合法性与价值论的科学性问题。尽管从价值中心主义出发,人类拥有命名"价值"的"特权",但人毕竟不是只消极地满足本能需要,而是能超越本能、创造属人的世界;相对而言,人的类本质对人类生存更有意义。这样,当客体效用功能因满足主体需要、获得"效用价值"的同时,客体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或"本质觉悟",便也被人类所肯定,获得了"类本价值"属性。科学的"价值一般"定义,理应把握价值为人、立人的二重性本质。  相似文献   

6.
李萍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49-151,176
信仰作为一种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牵导着价值创造源泉的精神机制,在现代人类价值选择冲突中,丧失了终极价值目标,出现了自身的危机.消解这种危机,理论上要科学界定好价值目标与价值标准的本质内涵,恢复信仰的终极价值关怀取向,实践中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强化个体责任两个纬度建立消解危机的现实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文化"的内涵.一为"文化"的先进性的评判标准."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人化",它通过对象化的活动,体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尽管人的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可是因为异化劳动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了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使人处在异化状态,因而文化的先进性也即"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摆脱这种异化状态,多大程度地释放出人所本有的自由来.也即能多大程度地增进人的自由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真假声结合在男高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琦 《云梦学刊》2001,22(3):96-99
在声乐教学中,男高音的训练重点应放在真假声结合上,从歌唱的实践中和声乐的发展状况来看,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这三种发声方法,其中真假声结合的发声其运用比纯真声或单一的假声的歌唱发声要优越得多,便利得多.真假声能否结合得自然平稳、运用得自如恰当,是取决于男高音能否获得最完美的声音状态的关键.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构科学的生态环境发展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价值 ,是在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 ,它反映的是客体功能、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满足与否的关系。马克思认为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价值目标 ,必须树立主体价值观、平等发展价值观和整体发展价值观等科学的生态环境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证据是当事人的责任,法官的责任是在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依据经验法则建立联系。证明标准问题,就是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足以再现案件的事实,也就是说一方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是否能达到证明其主张的证明程度。这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管是英美法系所采用的盖然性占优势或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高度的盖然性证明标准,它始终是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而人的认识活动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如何统一人们的认识,对一般的、原则性的东西形成共性的理念,是在审判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事实、价值与道德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敬华 《齐鲁学刊》2007,(6):134-137
在道德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中,必然遇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事实与价值统一于"实际活动着的人"自身。正确的道德选择应建立在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统一的基础上,忽视了事实判断作用的道德选择,必然会最终导致对道德价值自身的否定。从人格完善过程的角度来分析,道德选择又是德行与智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审美活动是独特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能让人的情感自由释放。电视美学批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为出发点,即揭示电视艺术文本中所承载的信息及审美意蕴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和丰富的审美需求,这是电视美学批评发挥审美导向作用的核心。西部电视剧创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全面、系统的美学批评的理论引导作用,也就是要强化关于西部电视剧的美学理论研究,全面提升西部电视剧的批评理论水准,揭示西部电视剧别具一格的美学意蕴,关注西部电视剧对西部人生存理想的艺术表达,并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引导西部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使其更好地担当起电视剧艺术陶冶品格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理想境界的美学责任和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李华 《河南社会科学》2001,9(4):159-160
效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物的审美价值。事物客观上具备的美是产生审美价值的物质基础。编辑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编辑主体只有站在美学和社会学的高度,运用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等多种手段,才能准确而全面地认识编辑客体的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最终体现出对事物的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进步、产业机构升级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使剩余价值论面临新挑战。回应这一挑战,必须拓展劳动、价值的外延,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中国化,从而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社会和谐服务。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 :(1)科学知识的划界。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 ,它是猜想的知识 ,假设人们事先能规定一项可证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 ,该理论便是科学的 ;假如拒绝规定潜在证伪者 ,该理论便是伪科学的。(2 )科学知识的生长。新的问题导致创造物或构造物 ,可以把新的客体补充到知识的第三世界中 ,每一个步骤将创造出新的预想不到的事实 ,常常创造出新的反驳。 (3)科学知识的评价和检验。一个理论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它已经获得了多少证据的支持 ,而是取决于它的可证伪性程度和它所受到的检验的严峻性程度。确认度与真假无关 ,只是表示人们暂时地接受一个有问题的猜测的合理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从立法论和解释论的双重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指出要适当扩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外延,以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供给多元化的需求。从善意取得制度追求的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的制度价值考量,承认交易双方所形成的利益格局是契合这一制度安排的,尽管这种交易违背了立法者意愿,但至少其不会产生明显的社会负外部性。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出发,对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调衡提出采物权形式主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宪政建设,仅有纯粹的法学理论和宪法规范是不够的,还应从公民宪政需求的视角予以审视和批判。因此,梳理需求理论和法律需求理论,较为准确地解读公民宪政需求及其基本内涵,即宪法规范需求、宪政秩序需求和基本权利需求,以期深入探讨完善公民权利条款、有效推进宪政建设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相关原理,理论创新可有四个检验标准是:实践中遇到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形成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应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科学发展观也是我党理论建设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