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亮 《社科纵横》2012,(4):94-96
花儿是文学与音乐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花儿的情感主线构成了文学歌词与音乐旋律的内在联系,歌词与曲令沿着这条主线在互为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情感表达随之获得拓展和延伸,产生出超越文学或音乐本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赵玲 《社科纵横》2009,24(6):154-155
声乐艺术是一种人声、音乐、语言、情感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声乐艺术的优良传统。在歌唱中我们必须注重声、情、意三者的有机结合,唱声是技术要求,唱情是灵魂,唱意则是声乐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来。  相似文献   

3.
李倩 《生存》2020,(9):0086-0086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足音乐活动经常成为他们表达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有效策略之一。笔者通过音乐活动的教学实践,以情感教育为载体,从活动环境、歌曲内容、教师指导行为、幼儿学习特点四个方面,为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向晓林 《唐都学刊》2008,24(4):115-117
音乐思维的过程是艺术家的情感通过可感觉的物质性的桥梁(作品),仍然回到非物质性的精神领域,eP Eh心灵--心灵;而文学思维的过程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依附于具象之上,通过艺术的典型化仍化作作为具象的文学(客体)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则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显而易见,音乐思维是艺术的"想象"与凝聚而以艺术的联想和幻想为辅.文学思维基本与此相反.两种思维这种特质上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文学家与音乐家创造个性的艺术显现和欣赏主体的感受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东晓 《生存》2020,(8):0054-0054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的提出,合唱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不同的意境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能训练和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独立能力、协调能力、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培养集体观念。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了解人声,用美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内涵,以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理论界中.对艺术特性的阐述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的情感性。’另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的形象性。 、情感说”认为:艺术的基本特性是感情。它基于这样两条理由。第一,能够概括一切艺术门类的特征就是感情.否则,就会把一些着重于“表现”顺艺术品种,诸如音乐、舞蹈等“排斥在艺术的殿堂之外”①。第二,即使就再现艺术来说,感情也是重要的。因为在再现艺术中“不仅由于艺术家只有带着自已的情感去体察,”才能表现出对象的生命和心灵状态,而且因为艺术在再现现实的同时,还要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倾…  相似文献   

7.
俞天鹏 《社科纵横》2014,(7):123-125
情感是各门艺术的共通元素,情感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故乡》是一篇具有深厚抒情性的散文似小说,其中的情感结构暗合奏鸣曲式音乐结构,其中的情感张力合符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其中对乡村和城市的态度合符雷蒙德·威廉斯关于乡村与城市的主要观点,本文从音乐角度和雷蒙德·威廉斯相关理论为视角,对《故乡》情感结构的音乐性和社会性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赵小钧 《社科纵横》2007,22(6):112-113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它源于情感的需要,它最易于引起人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9.
宋振军 《学术交流》2012,(Z1):104-105
音乐在20世纪较之前的若干世纪而言,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不仅使人感到意外,甚至会让人惊讶、不解。不由得不让人有所疑问。其实,艺术的命题是多少年来都一直被人们所议论的,苏珊.朗格这样定义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创造出来的表现性形式’或‘表现人类情感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为马克思所提出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心理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具体阐述这一方式有别于科学掌握世界方式的独特特点时, 对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中艺术实践主体的心理过程及其特征作了精辟而深邃的分析:一是确认艺术与感性心理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人的审美感知的具体性、直观性;二是高度评价幻想、想象作为人所特有的感性思维形式在对现实的艺术掌握中所发挥的巨大的能动作用;三是充分肯定了情感对艺术创造实践的动力功能及其心理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构建现代文艺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的中国化,可以理解为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其关键是,不仅要符合中国的音乐特点,反映出中国的优秀音乐文化,还要吸收国外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和科技,从而发展和创造出一套中国的音乐理论,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怎样才能将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淀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理念与这种“科学完整”的歌唱艺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当今我国音乐界人士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化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中国文化和美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一种包容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和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声乐艺术,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基本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学科和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互不相识的老人在花鸟市场里对花草盆景谈得挺热乎;一部优秀影片会获得各国观众的感情共鸣。这种现象表明了,艺术能打破个性间、情感间和地理间的局限,使人们产生共同的感受、情绪和语言,从而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艺术为什么会有这种社会沟通的功能呢?这是因为艺术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整个社会和大自然中,无不存在着线条、色彩、韵味、节奏、语言、心灵、动作的美学意义,并且只要是社会的人,无不在处处感受着这些。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有意识的。人们欣赏艺术,先由欣赏者与艺术品或艺术家发生沟通。艺术被个体接受后,还要与别的人们沟通。这种沟通因为它的广泛性,才使艺术的社会沟通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正由于艺术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所以艺术与社会的沟通随时都在进行,只不过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城里的小孩可以去听音乐会,农村小孩可以听大人唱民歌,虽然途径不同,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能力同样得到培养,使相互的情感、思想得到了沟通。许多沟通形式由于进行的反复性和广泛性,已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模式被固定下来,如欢迎国宾时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5.
艺术情感是艺术反映论创作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如何认识艺术情感的特殊性及其在创作中的作用乃本文论述的中心。 一、艺术情感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艺术情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艺术情感不是一般的情感,不具有认识功能,它是审美情感。 情感可分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三种。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存在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人们在道德上的愉快,科学探索上的愉快和审美判断上的愉快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要以道德的现实的感情来对待;科学领域内的是非正误不能感情用事而进行判断;而艺术中意…  相似文献   

16.
对音乐能力结构的研究是研究音乐能力问题的重要方法论问题之一.它曾经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各流派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音乐能力理论的产生是与音乐心理学和整个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分不开的.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从德国科学家H.赫姆霍尔茨(1821—1894)的著作《听觉学说是音乐理论的生理基础》问世开始的,赫姆霍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20,(4)
雷州方言流行歌曲是一种以原汁原味的雷州话为歌曲语言的地方音乐文化,它融和了大量的传统雷州民间音乐元素:原样借用传统雷州歌唱词、曲韵;借鉴雷州歌谣的念白、雷州歌的唱法和演唱形式;融入雷剧的表演;融合雷州音乐乐器伴奏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使雷州方言流行歌曲逐步上升至一个文化传承的领域;它们在相互融合中,彼此可实现自身的艺术魅力、艺术价值,进一步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祖辉 《生存》2020,(3):0206-0207
音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小学生进行优质的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并且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艺术是人类生命状态的一种文化暗喻,或者说是人类表达情感状态的一种形式。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类艺术家常常以焦躁、痛苦、不安的形式表现出人类无法控制自身及环境恶化的无奈情绪;而还有一类艺术家在动荡不安的人文环境里寻求精神家园的平衡,创建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心灵栖息地。我在经历了几十年生命的体验和中国文化的熏  相似文献   

20.
王楠 《学术交流》2012,(2):138-141
传统祥瑞文化在民间已经脱离了其初始的"政治功能",转变为普通百姓文化娱乐的载体。它反映的是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实感",在艺术形式上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情感上直叙"私欲"的价值取向和"向好"的心理诉求,艺术造型上注重感官愉悦的写实风格,所有这些,无疑是对日常生活美学化的良好诠释。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民间传统祥瑞这种贴近生活真实的艺术形式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