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水生 《老友》2013,(6):41
我与老伴牵手已整整43年了,时光为我们酿就了一坛又香又醇的陈年美酒。我俩是老三届的高中同学,她比我高一届。1968年7月,我们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住在一户老农家,另起炉灶,同吃、同劳动,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  相似文献   

2.
一 2001年冬天,武汉的天空飘着雪,那是一个可以让人病入膏育的季节。就在那样凛冽潮湿的清凉里,我和秦朗相识。那时,我是师大二年级女生,我的男友叫宋哲,他带来了秦朗,然后介绍给我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我们曾经同桌三年。他又指着我,我的女友苏菲。  相似文献   

3.
淮海战役,是我当兵后参加的第一次大战役。我与爱人冯福林同志就相识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1947年我投考华东医科大学参军后又转二十一军卫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华东野战军六十二师卫生处工作。那时,我还是刚满18岁的小姑娘,天真活泼,由于在师部后勤抢救伤员,没有战场上第一线的经历,所以,从当兵那一天起,我就一心想到战场上去真枪实弹地同敌人较量,在战场上锻炼自己,体现一名军人的价值。机会终于来临了。一天,上级派我们师部的后勤人员给前沿阵地运送用于构筑鹿砦的树头,我高兴极了。晚上,趁着夜色,我们每人拉着树头…  相似文献   

4.
卢阿姨     
黄珊珊 《成才与就业》2014,(17):103-103
来到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里,我成长了不少,得到了很多锻炼,还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他们改变了我对老师的看法,让我感受到:谁说老师都是刻板严厉的呢?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一年级时的班主任卢子莹老师,她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卢老师很可爱,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新生军训到校报到时。我学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上只有三个女生,心里正在感慨班里女生太少时,教室里又进来一个女生,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头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辫。我们三个女生以为终于又来了一个女眭同胞,不禁对她招手,想让她坐在我们旁边,没想到她是我们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前日,我在上课前的一次与学生间的摩擦,让我想了许多。 事情是这样的,每次上课前,我也同许多老师那样喊上课,继而学生起立问好。这几日,我发现一个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总是拖沓,他比别人站的晚,我便想本来学习就不好,态度还这个样子,该好好归拢了。于是,又让他单独起立,他自然不服,我们在课堂上争执起来,就这样,半堂课过去了,虽然他认了错,但我的心里也不舒服,由此,我想了好多…。  相似文献   

6.
这伸来的手     
沐浴着晨曦,我去上学。夜里下过雨,路又湿又滑,道旁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间,前方一个一瘸一拐地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为她是女生而没有说过什么话,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为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子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06,(10):66-66
编辑部: 他是我的初恋,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四年本科相爱,毕业后他去北京读研,三年后回到青岛。又熬三年,攒了点钱,我们结了婚。  相似文献   

8.
周末,参加了一次自驾游,我和一个女人同拼了一辆车。车主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路途较长,我们一路上边走边聊。  相似文献   

9.
王本勋 《老友》2012,(7):24-24
1965年,我进了铁路机务段,干机车乘务员工作,成了“铁老大”中的“机老大”。其实.所谓“铁老大”只是当时一些人对我们这个行业表示羡慕的一种谑称.但又有谁晓得我们这些双“老大”工作的酸甜苦辣哩。尤其是我干乘务员那年头,开的是又脏又累的蒸汽机车.跑的是站站拜码头的单线铁路.用的是电器路签(牌)闭塞的行车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六年冬天,著名女作家丁玲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赋《临江仙》词一首相赠。其后,丁玲又经常与毛泽东同志接触,毛泽东同志对她及其作品有过许多评论,还给她和欧阳山写了一封信,丁玲在谈到这封倌时说:“毛主席过去读过我的文章,并且同我谈论过。后来,他又读过我的文章,也同我谈论过。他对我的文章有过评语。虽然都是平常谈话,但我却把这些当成是从一位最高明的人,一个知音那里来的悦耳之音,常常铭记在心的。”(《毛主席给我们的一封信》)毛泽东同志评论丁玲作品的内容,丁玲在一些文章中提到过。我们把毛泽东同志对丁玲的有关评论加以综合考察,不仅可以看出他对革命作家的亲切关怀,而且可以看出他在评论人物方面的深刻思想。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3,(8):1-1
出现“非典”,大家都多少感到恐惧。可是有一天,我得知我的邻居就是被感染者,你们可以想像我当时的心情。站在楼下,我第一次发现两家的距离是那么近,真是咫尺之遥。尽管两家不在同一个单元,两家也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但我感到窒息,我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可怕,我们甚至不敢走进自己的家。但又能去哪儿呢?只能回去一次又一次地消毒,并祈祷全家平安。然而更可怕的是,到了晚上,当我开窗透气时,我发现邻居家的灯还亮着!当时我真不知道是该关窗还是继续开窗,我对空气都产生了怀疑。我们在无助和惶恐中度过了一晚。第二天我们想到过离开,但到哪儿安…  相似文献   

12.
1965年秋季一个周末的晚上,武乡县秧歌剧团在长治市大东街工人俱乐部演出《小二黑结婚》。开演之前,我和晋东南地区文教局的刘相文等几个同志拿着剧团赠送的优待票,刚登上台阶准备入场,突然发现赵树理也挤在人群中,准备入场看戏。刘相文慌忙同他打招呼:“老赵,快上来。我这儿还有几张票。”这时,不知谁插了一句:“人家是大作家,这儿又演的是人家的戏,票不票无所谓。”赵树理却很认真地答道:“我已买好了票,不用啦。”我们相互握手一块儿入场之后,赵树理再三向晋东南地区文教局刘相文等同志打招呼:“不要惊动任何人,悄悄…  相似文献   

13.
梦屏 《人生与伴侣》2007,(12):28-30
夜深了,我在卧室里无聊地拿着遥控器拨来拨去,耳朵却注意着客厅里的动静。我在等老公正林进来。我需要他。大夫说,这几天是易受孕期,要我们调整身心,好好配合。自从发现我有怀孕障碍之后,三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要一个孩子而努力。几个月前,我又一次做了输卵管疏通术,大夫说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受孕几率,不过需要时间和耐心。  相似文献   

14.
李英 《社区》2009,(17):50-51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她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说:“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经理说:“抱歉,我们只同中国官方做生意,  相似文献   

15.
故乡心曲     
每当我翻开自己精心装填的两本《西双版纳影集》,看到幅幅当年我和我的“知青”朋友们在西双版纳的山林中“斩场”、“躬耕”、“科研”、“除草”、“割源”、“小憩”、“嬉戏”……各种影像时,都会引发我对第二故乡——西双版纳的无限眷恋之情。1968年11月.在“上同下乡”社会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一批年仅15岁至20岁出头的青年带着强烈的走向社会、投身边疆建设、参加社会实践的希冀和轨意在逆境中摔打锤炼的强烈愿望,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在千年沉睡的原始密林中,一次又一次以出了北京知识青年的只城声。我们头顶蓝天,依偎群山;…  相似文献   

16.
蜥蜴问题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雷诺夫人一教我们班,我的麻烦就来了。 雷诺夫人是一位喜欢小动物的老师,但谁承想她会带一只蜥蜴到教室里来,而蜥蜴是我最害怕的东西!而且,她带的这只可不是一般的小蜥蜴,而是一只非洲刺尾蜥——有我的胳膊那么长,还有一条又长又尖的尾巴。更糟的是,调皮鬼特伦就坐在我前面。  相似文献   

17.
回乡日记     
墙上的旧挂历取下来了,我又挂上了新挂历。旧挂历上记载着妻子的家庭日常流水账:7月6日换煤气一罐50元,9月2日交电费86元,12月4日交物管费78元……旧挂历上还载着我回乡下老家的次数。细数了一下,2001年“回乡日记”我共记了五次,也就意味着这一年我回乡下是五次。第一次回乡下,是在蛇年正月初二。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是在城里度过的,初一下午去给岳父母拜了年,初二下午匆匆回乡下。本打算住上几天,但妻子在乡下呆不惯,于是我们便找了个借口于下午回了城。记得父母送我们到村口时,母亲搂着我的儿子说:“跟奶…  相似文献   

18.
祁龙威教授是我的同乡,同生长于江苏常熟,同受业于金鹤冲叔远先生门下,他稍长几岁,是我的学长。我们相交已40多年,切磋学业,交流心得,他为人豪爽热情,常常操着浓重的常熟方言,抒发新见,议论风生,一座为之动容,我从中受益甚多。龙威同志治中国近代史,尤致力...  相似文献   

19.
老屋情怀     
星期五爸爸我一起到他的老家去。我们一家人常去妈妈的娘家,很少到爸爸的老家去,因为妈妈那边既热闹又好玩,而爸爸这边又穷又乏味。这个决定对我来说虽算不上是特别的高兴,但毕竟有两三年没去了,想想也还有那么一点新鲜?  相似文献   

20.
忽培元 《中华魂》2014,(24):21-23
惊闻著名西北革命先烈刘志丹之女、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大姐不幸去世,倍感哀痛。为了撰写《拜谒陕甘边》一文,去年还专程去西安拜访过她。同鹤发童颜的张光大哥一样,她仍然那样热情,精神矍铄。“培兀,你写的《喜读新发现的刘志丹三篇散文》发表在《陕西日报》,我们都读了,真有感情呀,我看得流了眼泪。特别是评论我父亲同我奶奶告别的那段,字句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