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洛水筝 《社区》2012,(23):57-57
山海关自古便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山海关东城门,有块长一丈八尺,高五尺的巨幅门匾,上书:“天下第一关”的绝笔,字字雄浑,笔笔苍劲,与雄壮的城门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2.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因年久失修“,天下第一关”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皇帝告示天下,向全国书法名流征集那个“一”字,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令人惊奇不已的是,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写“的一”字。在题字当天,只见店小二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蘸,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原来,这位店小二所在的客栈,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拿起抹布弯腰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这个视角刚好正对“着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用抹布在桌…  相似文献   

3.
久闻山海关盛名,却无缘识见,幸得去岁北戴河之行,得偿夙愿。 北戴河、山海关同属秦皇岛辖区,以天然海滨浴场和“天下第一关”享誉中外。每当盛夏,到北戴河避暑的人络绎不绝,而我却冲着山海关而来,因为海滨浴场多多,而长城第一关只此一座。  相似文献   

4.
位于山海关外辽西走廊中部的兴城,是明代的一座卫城。明末该城成为明朝抵御后金军南下的军事前线,是辽西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明朝利用这座城地阻挡后金人关二十余年。驻兴城的明军,打击了满洲贵族的南侵气焰,打击了本朝阉党集团,延缓了明政府的灭亡,保护了内地的安定,特别是保护了当时长江以南、东南沿海一带的环境。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兴城在永乐三年设卫,但当时无城池。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批准了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的妻请,于今曹庄、汤池以北建设卫城,赐名宁远(见《兴城县志》)。这座正方形的城地十分坚固,城墙…  相似文献   

5.
绥中前所城     
历史的沧桑巨变,使多少古城或毁于兵贫,或废弃颓纪。然而在山海关东十五公里处的京沈公路东南一百米处,至今仍保存一座鲜为人知的较为完整的古城。这就是明代广宁前屯所辖的中前所城。中前所城是个绥中县前所镇政府所在地,所以又被称前所城。前所城建于明宣德三年(1722年),据《盛京通志》卷之十五城池篇记载:“中前所城,城(宁远分兴城)西城一百六十五公里,明宣德三年指挥叶兴建。周围三里八步,高三丈,池深一文,阔二文,周围四里三百步。门三:东日定远,西田永望、南无字,个城先池湮。”《盛京通志》的记载与现在城的规模基…  相似文献   

6.
对于明时期出使北京的朝鲜人来说,山海关是他们从"小中华"进入"大中华"的大门。即使到了明后期,行使途中遭遇到的胡虏骚乱也没有能够动摇他们对于山海关的敬意和信心。可是到了清时期,在朝鲜使者眼里,山海关不再是捍卫华夏的永恒堤防。清朝中后期,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意象因为它的日渐繁荣而再度变化,其中北学派主张接受并学习满清这个新帝国,而更多的人受华夷思想的影响,依然想恢复山海关作为"华夷大界"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山海关地方史志里的一组史料表明,山海关当地士绅在甲申山海关之变中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他们鼓动吴三桂"降清灭闯",勾结清兵入关,阻挠李自成进军山海关.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海关之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对渤海湾卫星图象进行解释时发现,多波段彩色合成卫星图象中有一清晰方正的矩形影像异常,中间有一中线,将其分成两个方格。矩形图象南北长约二十四公里东西宽约二十公里,中心位置在大连市西北方向约九十公里处(即复州湾五岛外海域)。矩形图象异常的纵边与子午线一致,上下底边与纬线平行,从经度和纬度上量恰好都合十四分。这种巧合不像自然现象,而像是与人类的活动分不开的,并体现了与天文地理上的自然联系。这种方方正正座北朝南的布局似乎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建筑的风格,会不会是沉陷在海底的水下古城池的显示呢?①地质部曾发文向所属单位征求对此提解释意见。得知这个  相似文献   

9.
朱梅墓园     
朱梅墓园位于绥中县李家乡石牌坊村北部。它西南距山海关8.5公里.南临渤海·与姜女庙仅隔数里,遥遥相望.西距万里长城7公里。墓园规模较大。南北长35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面积为38500平方米。园内现存有石雕群,且大部分完好如初。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由南往北依次排列)有华表、石狮、石坊构成。华表,东西各一,相距104米一柱身为正四棱形.柱顶部雕石兽,高6.1米。石狮有二,南距华表40米,东西相距40米,狮身及基座高3米,基座为须弥座式,束腰处雕刻牛、狗动物图案。基座为长方型,座上的石狮呈现俯首蹲踞,项下系铃,左足…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易代之际,山海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山海关志》是对山海关地区记载较为系统、全面的志书。明清时期:共有七种不同版本的《山海关志》出现,但由于明清的更替,导致明清之际的三版亡佚。详细比对现存明与清初的两版《山海关志》,可以从中窥探出其余各版本的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除余一元版的《山海关志》外,其他各版都对之前版本的内容损益无多,并且对已亡佚三部“山海关志”的内容亦有迹可循,另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山海关地区在明清之际战略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由唐至宋,在不同阶段,王朝对川渝地区州县治所城市兴筑、维护城墙的政策和态度历有变化:唐代前、中期,不重视城池修筑,多沿用旧城;唐末五代,开始大规模建造、补葺城池;北宋初至南宋中期,除徽宗时较重视西、南边地城池的修筑外,其余时间均对城墙修补采取消极态度,任其倾颓,直到宁宗以后才有所改观.对城墙的修筑因时、因事、因地甚至因人而存在差异,以"城墙内的城市"来概括中国古代治所城市的形态特征并不确切.  相似文献   

12.
汉代"灵关"是汉"灵关道"上的一道重要关隘,扼守着成都通往西南夷的交通咽喉。但对于汉代"灵关"的具体位置,历来诸家说法颇为抵牾,概而括之有"汉嘉灵关"说、"越嶲灵关"说、"二关并存"说三种观点。若要辨清汉"灵关"的具体位置,需厘清汉灵关县、灵关道、灵关三者的关系,并联系古蜀国灵关、唐宋灵关与汉灵关的关系,结合汉灵关道的走向,则不难发现汉灵关与古蜀国、唐宋灵关实为一地,系地名沿承而已。只是前人对《水经注》记载误解,以致对汉"灵关"位置看法的抵牾。  相似文献   

13.
临空经济区是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利器。近年来,我国各地临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如何开展临空经济区建设上,地方政府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引进临空产业、直接创造税收上,而对临空经济区所要临的"空"着墨不足,特别是对开通国际长航线、构建航空枢纽、发挥主导航空公司作用等方面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出现了无"空"可临的窘境。引入"源创新"理论,对成熟临空经济区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对内地临空经济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以重庆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案例进行剖析,指出建设好内陆临空经济区必须选择、培育主导航空公司,推动其扎实建设航空枢纽、积极开辟国际长航线,使临空经济区有"空"可临,进而建好航空大都市,实现地区经济"走出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北部著名古迹西丰城子山山城,是魏晋时期高句丽古城,也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最大石城。西丰称之为“城山玉垒”古城在距西丰城城南27公里城子山中。城子山是横山山脉延伸到西丰境内一道主要山岭,处于山区与平原相接地带,山势险要,扼据交通要冲,古时为兵家常争之地。城池修筑在山西坡一道山谷中,皆用山中花岗岩石砌成。城周长近4公里,东高西低、上窄下宽呈簸箕状。东城建在海拔749米山脊峭壁顶上,下为幽深峡谷;南北城皆依谷脊  相似文献   

15.
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统治二百六十七年之久的明朝灭亡了。可是明朝统治阶级的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时刻伺机反扑。其中较有势力的一支是驻在山海关原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所率领的军队。李自成为稳定局势,解除吴三桂对北京的威胁,于五月十八日亲率大军二十万奔赴山海关,开始了山海关之战。山海关之战主要分两个战场。一是一片石战场。李自成率大军到山海关西后,  相似文献   

16.
余珊 《百姓生活》2010,(6):62-64
名扬海内外的佛教名寺法门寺,是东汉时期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建塔、又因塔而建寺所形成的佛教寺院,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它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离宝鸡市90公里,北依岐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华夏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中旸 《南都学坛》2009,29(4):138-139
中原地区的古村落位于中原腹地,是在旱作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临水而居的平原村落。河南省郏县的临沣寨是中原地区代表性的古村落。临沣寨位于郏县东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距今已有143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8.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洮河流域自秦代起即是城池与防御体系兴建的重要地区。本文主要以《水经注》所载为核心,结合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其分布特征、防御体系进行探析。通过考察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防御体系,反映当时洮河流域的水域文化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论大鹏所城的建筑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鹏所城作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海防卫所城池的典型代表,选址随形就势,将儒家强调的礼制建筑巧妙地安排在城池建设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规划思想、古建筑文化和传统城市营建制度,表现出建筑与文化、政治、军事之间有机融合的特征.所城的海防军事防御作用虽不复存在,但是所城及其建筑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则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是维系古城个性与特征的基础,基于大鹏所城的发展脉络,古城应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保护与利用,以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为主线,通过规划整治,依托"山、海、古城"格局,开发建设具有观光、生态旅游、科普及爱国教育等多功能综合旅游区,把优秀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之中,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中采用概括核心义以研究多义词的方法得出"临"字的核心义是"监控",引申义为"镇守""俯视""主持""面临""高大""不通行"等."临"之管控有七种方式,与"临卦"的六个爻相对应,进而明确了"临卦"讲的是管理之道,而不是所谓"来临"和"下雨".文中也指出了传统上的解释错误,如《左传》"临祭祀"中的"临"指"主持"而不只是"参加",否定了"临"有"参加""来临"等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