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核心区村寨出现的养牛种类单一、数量缩减和雌雄比不均衡等情况是村民经济理性选择的结果。牛的减少是农耕文化景观危机的表征,机耕开始代替牛耕使梯田景观价值大为降低,经济理性的不断成长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提高遗产地的人们的福祉为旨归的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由于国家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保护传承的责任主体,为了实现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世界遗产价值,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更多地以制度化的形式承担起改善当地人生活质量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形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上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向世界展示了其“突出普遍价值”、独特性和唯一性。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不仅包括外在的、有形的物质要素,而且蕴含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涵,两者密不可分。物质要素是文化景观的“形”,文化内涵是文化景观的“神”,文化景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文章从“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景观系统解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物质要素的“形”,以梯田稻作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神”,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之所以列入世界遗产的最根本原因。通过解读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本质,可以为其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体现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的本真性,也为了更好地向游客展示哈尼梯田文化的魅力,政府相关部门对梯田核心区的哈尼族箐口村主干道两旁的村民的宅门进行了更换。由于发展主体被忽视,保护与发展行动往往成为事实上的规训行为。村民将这类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选择自由的各种外来的文化意义建构视为外在于他们生活的东西,并按照自己的文化逻辑对其进行解构。忽视发展主体对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理解,是这些项目规划及其实施意义被解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水英 《老友》2013,(10):58-59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一、世界文化遗产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了  相似文献   

5.
朱苗全 《社区》2008,(20):37-37
2008年伊始,我和影友动身前往云南省元阳县。早就被这里一个很出名的地方吸引,身处其中方能体会美景如画,人间智慧的真切。 元阳哈尼梯田,这个云南哈尼族人世代接力的劳动杰作,现如今依然生机勃勃。气势磅礴。元阳县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存其境内集中了几十万亩这样的梯田。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网络大数据为数据源,对我国世界遗产地与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条“L”状集聚带、两个一级集聚中心、两个二级集聚中心和三个三级集聚中心,共有一条高关注带、两个一级关注中心、两个二级关注中心;二者既有耦合特征,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世界遗产地网络关注度的影响机制较复杂,是诸多合力综合影响的结果,世界遗产数量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这也是空间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河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它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更是中国人工湿地的不朽经典。它在原先没有湿地的哀牢山区创造了人工湿地梯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江平原改变天然湿地为稻田和耕地相比,更显出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文化景观”日益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受到重视。在文化景观有望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拥有法定的保护身份的当下,中国仍未建立文化景观保护制度与代表性文化景观名录。而邻国日本已经在近20年的探索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化景观保护制度,成功地找到了国际保护经验的本土化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于日本乡土风景保护的视角,本文重新梳理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建立过程;阐明了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的文化景观与UNESCO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日本传统文化财类型在保护对象上的异同;分析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名录中70处遗产地的总体特征;总结了日本经验对建立中国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珍贵而珍稀,以世界遗产为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在全国迅猛发展.然而在世界遗产地发展旅游,为遗产地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旅游者的增长迅速,旅游设施的修建扩建给遗产地的资源环境、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以张家界为例,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发展对世界遗产保护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保护和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协调和解决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利用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丽江模式"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作为云南省文化历史名城和云南省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地,因其在旅游开发与遗产地保护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丽江模式"向全世界推广,并成为我国新的旅游热点地区.阐述"丽江模式"的内涵及其对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比石林申报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分析了"丽江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云南省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启示,论述了世界遗产地作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营权问题是世界遗产地管理研究中倍受关注的话题。文章基于世界遗产地实行特许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博弈论分别构建了静态博弈和重复博弈模型来分析了这一过程中世界遗产管理机构与被授权企业的行为方式,分别探讨了基于委托人监督力度和代理人经营目标的决策策略,结论表明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的策略是维持这一委托代理关系的首要条件,而监督的力度主要取决于监督成本、代理成本和惩罚成本。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阐述了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文章指出,“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是体现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反映自然界演化史两项重要使命的根本保证。因此,它们对于中国的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双重世界遗产泰山为例,列举了现实中世界遗产地内违章建筑和新增建筑日益增多对遗产地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并因此指出,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立足于当前实际,拆除违章建筑,严格限制新增建设项目,是实现世界遗产的价值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城的世界遗产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引发了苏州古城保护的热烈讨论。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经验来看,现状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并非易事。调整发展对策、寻找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迈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世界遗产地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遗产地因其价值和品位独特,已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已暴露出种种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认为,世界遗产地作为我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不仅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离开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是片面的保护,离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是错误的开发。世界遗产地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在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节庆之间形成了强协同的高耦合形态,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传续形态,每年循环往复的节庆展演,彰显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的文化特质。其稳定的结构性传续形态在社会价值、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的维度上,对当地社会有着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文化认同的价值,这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遗产当中的重要组分,其价值特点和权属特点要求缔约国必须对其进行严格保护.然而,近年来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负面报道多次见之于媒体报刊,从而引起国家、地方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学界展开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大讨论.本文正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运用于研究当中,从而全面认识阻碍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性因素之一--房地产开发.仅望借本文唤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