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真理观虽然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但它无论是对于真理客观性的理解,还是对真理客观性的论证,都存在着缺陷,不但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存在着重重隐患。而把真理的客观性理解为其正确性,不但可以在真理观上与主观真理论划清界线,而且克服了传统的客观真理论的缺陷和隐患,从而更好地坚持了客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2.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哲学界一般认为:真理、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三者的范畴是等同的。但我们从认识论发展史的实际,从支持三者等同的基本理由,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等方面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有着相当多的逻辑悖论和理论混乱,其观点、论据和解释都自相矛盾、彼此否定,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4.
罗蒂把客观性说成一致性,企图根本否认真理的客观性.针对这种观点,本文从客观性与语言、客观性与历史性、客观性与发展三个方面对罗蒂进行了反驳.本文指出,首先,世界存在是一个基本事实,并不属于语言哲学的范畴.其次,人诚然具有社会历史性,但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却不局限于自己的时代.第三,强调客观性不仅不会妨碍真理的发展,相反恰恰是真理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狄慈根对真理问题的探索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慈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真理的含义、特性、检验标准和真理的辩证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透过他在真理观中某些表达方式的不确切性、术语使用的混乱情况和个别错误,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闪耀的辩证法火花,这对我们今天真理问题研究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真理的内容是由认识对象、语言、文字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是对认识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是指真理的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一致性,真理如实地反映了认识对象。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同谬误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
关于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止。本文立足符合论视角,对客观性作了重新解读,认为客观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从而否定了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以及许多学者们持有的科学性、过程性观点。并进一步阐明真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合论的真理,从而得出结论:真理的本质属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即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简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整个历史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论的焦点问题,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历史认识过程中主体性的渗透是对历史认识能否达到客观性争论的原因。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则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9.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近似正确的反映。任何真理的认识都具有'近似性'这一本质属性。'近似性'与传统意义上的真理相对性具有根本区别。因而,这一理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真理范畴的逻辑辨析入手,探讨了制约真理理论发展的几个基础性理论问题。作者认为,真理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如何看待真与假实然性判断客观性基础的问题。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是哲学家解决真理客观性的几种基本方式。由于真理判断是一个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两重属性于一身的整体,故而只有将其看作外部实在与逻辑形式的统一,才能真正解决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西方历史决定论者承认社会历史有自在客观性规律;历史非决定论者否认社会历史有自在客观性规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历史规律作自在客观性的规定和理解是其争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从自为客观性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规律,并为之提供了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规律同外部世界的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但理解认识规律的客观性要困难得多。认识作为意识属于主观领域 ,其规律是主观领域的规律 ;但主观和客观的区分有不同的层次 ,认识运动也是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一部分 ,认识规律不依所有思索并运用这些规律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认识规律之所以具有客观性 ,不仅是因为产生认识的生理基础即人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而且是因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规律。否认认识规律的客观性 ,认识论就失去了作为科学存在的权利。否认主体认识活动的自觉性 ,所谓客观认识规律就成了神秘的“天意”。  相似文献   

13.
论客观性     
本质上,客观性是一个标志事物处于意识之外之存在特性的哲学范畴,是人类对事物存在形式的指认结果。它在存在论上表征着独立性与自主性、确定性与必然性,在认识论上指示着精确性、普遍性、有效性,在社会影响上意味着正当性与合法性。追求客观性有着求真向善尚美等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与实事求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国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从创新思维的辩证唯物论、创新思维的认识论、实事求是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创新思维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文学批评标准客观存在,理由有三:必要性;可能性;中外文学批评标准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是文学批评标准没有普遍性,它有着种种破坏普遍的异质因素:历史推移性、民族性、主体多元性。而诸如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真善美的标准都因过于抽象,只能作为方法论原则起指导性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开放的文学批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城镇化的角度解读智慧城市。首先通过对智慧城市现象的解读,提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接着从社会、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革新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智慧的城镇化”,这些挑战应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关注重点。提出四个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应该关注的方向:关注人的发展,实现“智慧资源”共享;以新媒体为契机,释放社会力;重塑城乡职能,焕发中小企业活力;建立环境与社会的责任感,推动“精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历史哲学领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历史哲学是一种“语言唯心主义”或者“语言决定论”。在它看来,语言注定会成为发现“历史实在”之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历史哲学的“语言学的转向”对历史学的理论研究是有意义的,它击中了朴素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要害。但是,我们认为,后现代历史哲学的立论是不能成立的。融合传统经验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视界,构筑一种新型的历史哲学,将成为今后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人文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争论,并成为困扰人文科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难题,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解释有着重要意义。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客观性"概念必须重新加以界定。人文理解的多元性或不一致性并不影响其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客观性:难以逾越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19世纪中叶以后,关于客观性问题的辩争成为西方恒久不衰的哲学争论.一方面是深入批评传统哲学离开人的生活实践讨论客观性问题、以绝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哲学观念,另一方面是努力揭露20世纪许多哲学流派的经验论、相对主义倾向,这构成客观性问题争论的两个侧面.客观性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立足人的主体性存在重构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客观性观念是紧迫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