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主要原因是 :改革策略比较稳妥 ,较好地处理了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在经济改革方面又采取了渐进式推进的策略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把生产主体的利益、权利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对体制外的部分采取了首先放开的策略 ;实行对内对外两个开放 ,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也有缺陷和不足。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 :国企改革 ,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两个转型的关系处理 ,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理论道德思想体系的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省管县"财政体制主要受各级政府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以及管理幅度和管理难度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根据广西区、市、县三级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广西可有针对性地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比较强的城市继续实施"市管县";对经济强县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市所管辖的县实行"省管县";其他的县,让市、县自主协商确定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后改革时代"。在后改革时代,要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明确"发展与和谐并举"的改革主题;要科学确定深化改革的目标,建立三个"三位一体"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即"主导——主体——大量存在"三位一体的所有制结构格局、"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经济协调运行模式、"按劳——按资——按劳动力价值"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要把握好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深化改革的关键;要抓住深化收入分配方式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四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既要客观认识“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应该回避其负面影响。经济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土地出让收入每增加1%,对地方经济增长就有0173%的推动作用,且还在扩大,但土地出让收入对各地经济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过程中,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更多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中部地区更多依赖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西部地区则更多依赖国家对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土地财政”仍不可或缺,且主要还应该用于地方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不能因为土地财政本身存在弊端就采取完全否定和彻底取消的态度,但必须推进其转型。短期应侧重于采取相关治标措施;长期而言,必须立足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完善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深化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热点,中国改革也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新的十字路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失误和挫折。通过认真总结、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人们对旧体制弊端的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对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也日益明晰化。这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之逐步从浅层次改革向深层次改革发展。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大体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减少政府财政层级,将是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财政运行绩效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国内关于财政省直管县研究成果进行逻辑上的总结和梳理,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提出几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股巨大的社会潮流,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对于改革及其所带来的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变化,有的人以旧的道德观念为依据,说什么“表现可以,性质可疑”;“经济繁荣,道德堕落”。这说明深入研究经济改革的道德意义,变革旧的道德观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困扰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十个滞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性改善.但是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改革理论滞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滞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宏观调控体制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克服这些滞后问题,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内循环”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长期探索的过程,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制订出一个十分详尽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试图对改革的目标模式、阶段、步骤、方式等等作出非常准确的规定。应当说,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坚持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比较明确的原则外,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随机性。多年来,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在还没有一个理论方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可能预先有一个详尽的蓝图,而且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改革模式。由  相似文献   

11.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经济全球化浪潮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它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的新契机.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逻辑说明的方法不是脱离历史事实的纯粹概念的逻辑体系,“它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不断接触现实”,在一定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进程”1。邓小平市场经济思维的完整的逻辑结构,既是对经济改革目标诸规定性内在联系的反映2,又是对经济改革进程探索和研究的结晶,是再现改革历程及其规律性的逻辑体系,思维中概念、范畴的运演反映了改革的现实和阶段性推进。这一关系可以分解为两个紧紧嵌套的螺旋式圆圈:在逻辑推演上由起点到中介至终点的认识圆圈;在改革运作上由起步到推进至深化的实践圆圈。用历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划分及其引起的财力财权的划分.财权是政治权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财政制度也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多个角度、相互配套的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需要遵循“政府主导、城镇联动、全员参与”的建设规律.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田园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并重”和“城市农村一体化”等发展模式具有可借鉴与复制性.有鉴于此,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及城乡一体化经验可以“镜鉴”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并立体化绘就出“科学发展先行、社会需要导向和多元成本分担”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建设蓝图,并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新时代意涵.  相似文献   

15.
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即“增长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思想认识根源、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具体的体制机制原因。增长主义者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并且对增长主义的各种副作用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定增长战略时没有把生态状况作为约束条件,过高估计高增长的必要性,错误认识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市场机制的自利动力抑制不足。地方领导干部追求经济增长动力超强,不仅仅是基于晋升、保职和增加财政收入等动机,还有腐败诱惑力大的因素,非民主的经济决策机制是增长主义的关键性机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使命。当前,党的统战工作在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的思路上、方法上和着力点上都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为此,需要依据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固有特质,突破统战工作的思维定势,准确定位统一战线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中的工作目标、作用对象、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改变世界"为理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超越具体化的时间和空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依然具有回应时代的张力.这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依据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勇于"自我纠错".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正确的体认,也更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进行理论反思.社会主义体制创新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以改变世界为理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超越具体化的时间和空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依然具有回应时代的张力.这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依据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勇于自我纠错.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正确的体认,也更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进行理论反思,社会主义体制创新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位居我国政府架构中第三层级的地级市,由于经济上市县争利,行政管理上削弱了县级自主权,又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导致调节城乡关系乏力,其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取消地级管理层,最终实行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目前其条件还不成熟.现阶段,我国市(地)级政权体制改革应走"弱市"之路,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全面推行"省管县"体制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苏联,这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仅仅存在了七十余年便匆匆离去了。它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引起了人们无尽的思索。近年来,我国的俄罗斯问题研究者们围绕着苏联解体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论著,其中,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以下简称《史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这一研究。我有幸作为该书的第一批读者之一,率先领略了作者独特的视角、深邃的见解和犀利的结论。我的突出感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