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唐代史料中,有许多关于吐蕃大相或宰相事迹的记录。记载较多的有吐蕃前期的大相噶·东赞(禄东赞)及论钦陵父子;中期的有尚结息、尚结赞两位大相;以及后期的大沙门钵阐布(娘·定埃增)等。考察唐蕃之间的往来关系,最为错综复杂同时也是来往最多的时期就是公元八世纪中后期,故在唐史中见于记载最多的莫过于吐蕃宰相尚结赞。  相似文献   

2.
索朗平措 《西藏研究》2023,(5):53-59+160-161
吐蕃禄赞萨逻入唐这一历史事件,藏、汉文史籍均缺载,独见于禄赞墓志。考察墓志可知,禄赞入唐时间至迟在唐垂拱元年,但墓志所记“父钦陵”一句与史实有出入。根据对当时吐蕃时局的深入分析,可获悉此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敦煌文献所载噶尔氏的另一支,因卷入吐蕃王室的继位纷争,家人受到论钦陵兄弟的残酷镇压,致使其愤然入唐。  相似文献   

3.
唐代吐蕃名相禄东赞后裔五世仕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吐蕃名相禄东赞(按:禄即论的异译,大臣之义,藏文献作噶·东赞,今据《唐书》)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就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往唐王朝求婚的名臣、大家都熟知的“五难婚使”的故事,说明他是非常聪慧机智的。他至长安,见到李世民(太宗),应对得体,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封他为右卫大将军”,以琅琊公主外孙段氏妻之。则当时不仅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结成甥舅关系,而禄东赞亦与唐王室有姻娅关系,他的儿子钦陵也到长安“入侍”,故后来他的孙子论躬仁(《唐书》作弓仁)谓:“宰相为论,因而氏焉”。率部归降,子孙因家自银川,至于京兆。就很自然了。  相似文献   

4.
吐蕃自松赞干布卒后,赞普幼,禄东赞之子钦陵当国政,因侵灭吐谷浑与唐发生冲突。唐军覆败于大非川后,吐谷浑之地悉入吐蕃。蕃军开始侵扰大唐缘边请州县。唐蕃关系转入第二阶段。自唐高宗咸亨(670—673)至武后久视(700)三十年间,为唐蕃交恶时期,其重大战役与其关系地名,纷庞复杂。兹为分组考释,以清眉目。  相似文献   

5.
唐代,自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始,汉藏两个民族就有了亲善友好的关系.当时,这种汉藏和亲关系的建立是与吐蕃名臣薛禄(或论,意为大臣)东赞这个传奇式人物分不开的. 吐蕃藏王松赞干布为和大唐  相似文献   

6.
唐代吐蕃的僧相体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唐代吐蕃的相制与吐蕃政教情势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早期,在赞普都松芒保杰(Vdus srong mang po rje公元676—704年在位)族灭论钦陵(mgar khri vbring btsan brod)大相一族(公元699年)之前,吐蕃实施的是独相制。即由一人单独担任大相(blon chen po, blon che),由其实际负责吐蕃政府的运作,大小  相似文献   

7.
禄东赞是吐蕃派遣到唐朝的第一位大臣,很得唐太宗的重视。贞观十四年(640)冬他来唐朝献金为赞普请婚(通鉴纪事本末卷29吐蕃请和条)。贞观十五年(641)迎得文成公主回藏。禄东赞是藏文Stong rtsan的译音,依唐代译蕃音的例,应当译作悉东赞,但不知何故汉文史书中没有把他译作悉东赞。现在我依照汉文史书的通例一律  相似文献   

8.
论钦陵是禄东赞的第二子,藏文全名是钦陵赞卓(Mgan-blon-khri-Vbring-btsan-brod),自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即曾率领军队攻打吐谷浑。其后经营西域,670年(咸亨元年)大败唐名将薜仁贵于青海的大非川,(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苦海子大草原)696年(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又败大将王孝杰于甘肃的素罗汗山,(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倾山附近)成为吐蕃开拓疆土的有功将领。他担任大论十余年,是掌握军政  相似文献   

9.
当增扎西 《中国藏学》2023,(5):11-20+211-212
钦·索南本是西藏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在夏鲁寺佛殿内绘制的7铺壁画被誉为具有尼泊尔风格的典范之作,7铺壁画均署有钦·索南本的名字,因此他也是在作品上留名的为数不多的古代藏族画家之一。文章以《钦氏诸格西历史》和《钦·南喀扎传记》两部藏文历史文献为材料,对夏鲁寺元代壁画作者钦·索南本家族、居住地以及画家身份等问题进行了考证。钦·索南本出生在古老的钦氏家族,在邦国时期钦氏是工布地方的首领,因平民起义迁徙到雅隆;吐蕃时期钦氏与王室联姻成为吐蕃豪门贵族,为“三大外戚家族”之一,显赫一时;吐蕃政权灭亡后,钦·相布拉迁徙至后藏年堆达策地方。此后钦氏致力于佛学和讲传《阿毗达摩俱舍论》,成为年楚河流域六大书香门第之一,家族中涌现出了钦·南喀扎等多位著名学者,钦·索南本或是钦·南喀扎的弟弟。  相似文献   

10.
吐蕃时期昌都社会历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呷 《西藏研究》2002,(3):90-96
7世纪初 ,吐蕃第 3 2代赞普松赞干布率部南征北战 ,削平群雄 ,建起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吐蕃王朝。随着吐蕃地方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其实力不断得到壮大 ,为松赞干布最后统一青藏高原创造了条件。位于藏东的昌都地区就是在吐蕃强盛时期被征服的。吐蕃武力东扩并占据昌都等康区地方 ,是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噶尔家族专权时期。 65 6年 ,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宋 )率兵攻白兰 ,使党项畏逼 ,请求唐中央王朝支持其举部内迁 ,而留在今川西、甘南、青海东南部的党项人即归吐蕃治下。 680年 ,吐蕃攻陷唐安戎城 (今四川茂汶境内 ) ;西河河蛮与其…  相似文献   

11.
唐禄赞萨逻墓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禄赞萨逻墓志墓主人的姓氏、籍贯、亲属,以及投唐的时间等信息,皆与禄东赞家族的信息相吻合,但此人与史书记载的其家族圣历二年投唐事件无涉。考察墓志可知,吐蕃论氏家族的投唐事件至迟在武周垂拱初年就已有发生,而史书缺载。另据此墓志,《元和姓纂》尚遗漏早年投唐的论氏家族成员论钦陵子禄赞萨逻,而且早在垂拱初年已经投唐的禄赞萨逻就以禄为姓。另外,由禄赞萨逻投唐事件,我们还可以窥见吐蕃上层昔日斗争的更早的一些内幕。吐蕃王室与论氏家族的这番权力之争,至迟在唐武后垂拱元年就已经明朗化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佛教在吐蕃得以传播的历史根源吐蕃王朝是以囊日论赞为首的娘、韦、嫩、侧绷、琼波·邦赛、桑郭米钦等奴隶主贵族联合专政的奴隶制国家。它之所以叫吐蕃,是因为在西藏的雅隆河——拉萨河流域各氏族普遍信奉过的“苯”教作为统一思想的原则,国家也就以苯教命名。吐蕃就是(?)的音译汉名。  相似文献   

13.
四、良非川战役相关地名《新传》:“仪凤四年(679)年,赞普死,子器弩悉弄立。钦陵复擅政,使大臣来告丧。帝遣使者往会葬。明年(680年),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攻河源,屯良非川。敬玄与战湟川,败绩。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以精骑三千夜捣其营。赞婆惧,引去”。《旧传》作“黑齿常之破吐蕃大将赞婆、素和贵于良非川,杀获二千余级,吐蕃遂引退。”(叙在仪凤四年前。)查黑齿常之本传云:“仪凤三年,……贼酋跋地设弃军走。帝叹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等。进为河源军副使。”此谓承风岭之役  相似文献   

14.
杨锋 《中国民族》2023,(4):109-110
<正>藏王墓(也称“藏王陵”)是历代吐蕃赞普的陵墓,位于今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境内,1961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在公元前2世纪,吐蕃政权的前身悉补野王国在雅砻河谷内诞生,聂赤为第一任赞普。当到了吐蕃第32代朗日松赞和第33代松赞干布时,历经700年的悉补野王国先后征服象雄、苏毗、附国、阿夏等高原诸邦,统一了高原。自吐蕃第29代赞普赤聂松赞起,诸王室成员陵墓基本营建在琼结。而之前的吐蕃“上丁二王”“六列王”“八德王”“五赞王”等共28位赞普的陵墓,由于缺乏考古和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藏语称西夏为mi-n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1】《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西夏地形图”记西夏陵为“木纳西夏祖坟”,“木纳”即“木雅”minyag。【2】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从公元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到1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长达600多年,其间你来我往,水乳交融,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向藏学界首次译介有关吐蕃王陵的唯一一部密级史册——《桑瓦央琼》,与此同时详细考证了它的成书年代和吐蕃著名《五坚》史籍间的历史渊源,以及该史料所包含的独特历史观点和现行版本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何锁南普,原名锁南普,元末任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明洪武三年(1370年),卫国公邓愈大兵至境,锁南普率众归附,太祖嘉其诚,钦授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近年来,在一些书刊及辞书中,把何锁南普这个历史人物与东乡族族源及形成联系在一起。举如: 1981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在述及东乡族历史来源时有这么一段话:“明洪武三年六月,副将军邓愈到河州,派指挥使韦正招抚蒙古军,元吐蕃宣慰使锁南普,镇西武靖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七世纪初传入吐蕃,历经吐蕃八代赞普扶持,已具有相当规模。至达磨继任赞普之后,开始了空前的灭法活动,致使佛教在西藏灭绝长达数百年。公元842年,达磨因灭法活动,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王子云丹与奥松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嗢末”军的起义将形势进一步恶化,统一的吐蕃政权顿时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佛教何时传入吐蕃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往的藏文史书中不乏记载,似乎毋庸再赘。但它们大多是就宗教谈宗教,而对因社会意识形态而产生并发展的社会环境或日历史背景却常常忽略不计。笔者多年从事吐蕃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为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与佛教文化密不可分,故而对吐蕃时期的佛教发展情况作了一番详细的考察,认为有许多问题可以展开讨论。本文拟将吐蕃时期的佛教分为初传、早期、中期、盛期四个阶段分而述之,并对其中有关问题略加考论。  相似文献   

20.
唐代吐蕃的氏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吐蕃政局的发展,关乎于二因素:其一为宗教因素,是为苯教与外来宗教佛教之间的竞争与抗衡;其二就是更为重要的吐蕃氏族之间的合纵连横,及其与吐蕃王室的关系。若直言之,吐蕃的体制是为"贵族官僚制",推动吐蕃历史的动力,就是各氏族间的竞合。文章根据大量藏文原典史料,通过对唐代吐蕃各氏族的发展概况、各氏族与吐蕃王室的关系、氏族团的形成、各氏族的竞合、吐蕃王室如何寻觅合作对象和社会基础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吐蕃的政治力与社会势力之间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