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持久竞争优势来自于环境与能力的协调平衡,取决于组织内外各种力量的和谐共生。竞争优势外生论和竞争优势内生论均没有正确理解竞争演变的复杂规律。只有建立在适度、和谐的中庸逻辑基础上的竞争战略,才能正确理解事物间复杂的对立统一和转化,正确把握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存在相互转化关系,才能创造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格局的形成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在国际政治上,将中经"一霸回归"、"三强抗争",进而走向多极世界。在国际经济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将中经"起步"、"助跑"和"起飞",进而刷新国际市场面容。世界是转化过程的集合体。面对世界性的政治抗衡与经济竞争并行的转化时期,人们要审视冷战与冷和、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物质与精神的三个方面的战略变位,以助推国际结构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科技产业化与人才资源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经济发展证实 ,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得到根本的转变 ,与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形成知识资本有效价值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中国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充足 ,但国际比较显示 ,人才资源数量庞大 ,不等于人才资源的竞争实力强大。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及人力资本如何实现“物有所值” ,成为在新形势下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而将“人才资源”转化为“知识创新” ,形成高智力、高增值的人力资本和知识产业资本 ,也已成为当前全球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凭借核心资源/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不再可行。本文从市场导向理论出发,提出市场导向文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在市场导向文化指导下,企业内部会形成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市场导向战略实施,它促进了市场导向文化向卓越组织绩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构区域竞争优势,在我国发达地区发展约束力不断加大的现实条件下,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驱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创新驱动推动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是培育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创新能力和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政策重点是培育社会对创新价值普遍认同的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创新,重构创新政策新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为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动力源;实施人才战略,为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提供智力保障;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联盟的角度分析了一种建立竞争优势的途径.通过模型分析和实例解割,揭示出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战略联盟组合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可以获得利益的竞争优势.阐明了核心竞争力是联盟的基础,通过联盟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战略联盟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贸易自由化深入,反竞争行为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阻碍,我国宜从WTO规则、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与反竞争行为、竞争规则模式、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关系等视角全面分析WTO框架下的竞争规制,进而根据经济转型期现状,在国内与国际层面采取全方位应对措施,包括:“积极防守”,完善竞争规制立法,强化执法;“主动出击”,运用竞争法例外规则促进我国出口能力;“多管齐下”,运用双边、诸边与多边协定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深圳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认为我国 加入世贸组织、开放银行业市场,必将促进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加强经营管理, 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竞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有与外资银行开展竞争的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有监管好外资银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波特五种力量竞争模型及其拓展形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一直是企业进行行业竞争分析、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格鲁夫的六种力量竞争模型在波特竞争模型上加了一种竞争力量 ,中国学者借助网络分析的方法 ,建立了网络结构竞争模型。本文比较分析这些竞争模型后发现 ,波特竞争模型仍然是行业竞争分析的重要基础模型 ,网络结构竞争模型克服了行业竞争模型中静态和孤立的特点 ,使得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可以在动态和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格鲁夫的六种力量竞争模型中的第六种力量实际上是来自于另一个竞争模型。使用网络结构竞争模型可以在更宽的视野下 ,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状况 ,调整企业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力  齐善鸿 《学术界》2005,4(2):245-248
本文从企业竞争的性质、商誉、道德投资、道德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伦理道德的特殊效用和价值等角度 ,剖析了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理念和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一般"是马克思"具体—抽象—具体"哲学原理在"资本一般"范畴基础上的延续与补充,是《资本论》的续篇逻辑。这一逻辑,寓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总框架之内,同时也可以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和"世界历史"两个哲学范畴进行较为清晰的哲学阐释。随着国内外当代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发展,部分学者基本完成了"资本一般"和"竞争一般"的时空延伸。可将这些延伸归结为全球价值链和跨国资本背景下的"价值链竞争",通过"异化劳动"和"世界历史"范畴的延伸,可为我国当前所处的价值链竞争状况和产业升级紧迫性提供一种粗线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和有效竞争秩序 ,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就必须保证政府干预的有效性 ,增强透明度和避免不当干预 ,促进竞争秩序的国际接轨和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伦理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苗  霍春辉 《理论界》2006,(10):51-52
企业伦理是企业所持有的伦理准则。它不仅涉及社会一般公众的利益或期望能否得到满足,而且也涉及企业的长远目标能否实现。企业伦理与竞争优势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作为一种资源优势它可以转化为成本领先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从而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制度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一个暗含前提是把国际竞争的主体设为企业 ,对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分析强调微观的物质技术效率层面。本文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一国政府作为独立的国际竞争主体 ,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宏观层次的制度优势是微观层次竞争优势的前提。国际竞争包含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层次的制度竞争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次的物质技术效率竞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国际制度竞争在三个维度上进行 ,竞争绩效最终表现为三种制度优势的构建。在这种理论框架下 ,论文最后考察了中国的制度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5.
制度环境决定地区竞争的方式选择,同时,地区本身的制度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竞争的结果,因此,地区间竞争包含制度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也推动了制度的变迁。相反,制度环境的缺陷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制度对竞争发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丽林 《学术论坛》2005,(11):84-87
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求得生存和发展,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文章结合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对我国旅游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旅游企业应采取产品创新、战略联盟、企业体制改革、品牌化经营等策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论竞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竞争机制的引进使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 ,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都与竞争这种社会现象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章阐述了人类从生存竞争向社会竞争的转化 ,回顾了人类社会竞争的历史 ,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竞争的特点 ,以及如何消除不平等竞争而使社会竞争沿着良性的道路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产业竞争优势与产业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江汉论坛》2006,(2):49-52
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是决定产业安全程度的关键,由于支撑条件不同导致了产业竞争优势所处的位势存在差别,进而影响到国家产业安全状况。目前我国产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无竞争优势或是竞争优势的层次较低。为了尽快提升产业安全程度,一方面需要努力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有选择地对某些产业产品实施超级化战略;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产业组织状况,鼓励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与环境的融合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企业能力的经济特性看,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不可仿制性使其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但具备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保持其竞争优势。只有在企业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融合互动的过程中,寻求培育既有能力及构建动态能力之间的平衡,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的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对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提出了产业竞争的五种作用和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创立了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等一系列具有新意的观点。波特的理论试图对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来源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从而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一个直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