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中国而言,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了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家庭农场,试图说明什么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规模,特别是土地规模如何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者如何培养,社会化服务组织怎样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形塑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结构是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家庭农场与中国的人地关系相匹配,与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适应,与现有农地制度相衔接,作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契合国情;家庭农场有利于确保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石;家庭农场兼具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双重优势,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风险控制的相对平衡,是基于资源约束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正逐步成为农业家庭经营的主导形式和中坚力量。准确认识内涵,消除认识误区,把握发展难点,是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加快土地确权颁证,探索建立进城农户、老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的激励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构建农业家庭经营服务体系,防止家庭农场"异化"等应成为当前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6.
多重网络结构嵌入下的农场规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和山东省104个农场的问卷调查,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研究了农场在国家、市场与村社的多重网络结构嵌入下的规模选择问题。在加入社会网络自变量和年龄、农场类型两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农场规模选择的有序Log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支持网络、市场互动网络和村社关系网络对农场规模的选择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策支持网络对农场规模选择的影响显著,市场互动网络和村社关系网络对农场规模选择的影响均部分显著。在国家、市场和村社这三重网络结构嵌入中,农场主与村社关系网络对农场规模选择的影响程度最高。因此,为推进规模经营和农场发展,应改善与农场发展相关的结构位置资源,加强农场主多维网络平台建设,培育村社本土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21世纪初以来,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安徽郎溪等地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步伐,需要采取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格的农场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具有强大生命力。但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存在缺陷的问题制约着家庭农场进一步快速发展。在阐明家庭农场内涵、特征基础上,从“家庭农场经营者、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流转期限、劳动力结构、农业收入构成和其他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认定,完善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的完善,为我国家庭农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成员权属性、家庭属性、农业生产属性和现代化属性。关于家庭农场组织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在可供选择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四种组织形式上,实际上存在着成员权属性、家庭属性与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的博弈,家庭农场的成员权和家庭属性是其根本属性,规模化和市场化不能对此否定。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的应用应当在我国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有效破解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问题、融资问题、规模化生产问题和经营管理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家庭小农场的历史发展轨迹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美国家庭小农场经历了从繁荣走向衰败 ,从资源集中走向资本集中 ,从家庭小规模经营走向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 ,这也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意是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艺术创意具有多重的理论建构,以及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意蕴创造的多义性、审美形式的大众性、思维方法的丰富性和价值体系的多样性。艺术创意在艺术活动中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致力于审美价值的提升和对于经济规律的适应,同时艺术创意在社会物质生产等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强化审美精神的影响,突出审美形式的融入,也重视与文化创意其他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要求,蕴含着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为方法路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条件保证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构建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特别是指导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展现出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户收入角度研究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的临界经营规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定农户家庭收入系数、复种指数等参数,并利用统计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现状临界经营规模为一年一熟制地区179亩、一年两熟制地区90亩;在种粮现金收益低增长且国家维持目前补贴水平的情形下, 2020年的临界经营规模为一年一熟制地区为141亩,一年两熟制地区为71亩(平均为106亩),在此临界经营规模下理论上最多可有940万农户达到临界经营规模;并认为2020年培育出200万户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阶段性愿景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在现实表征上体现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社会发展进步就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从低质到高质迭代升级、催化融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本意上看,新质生产力,即新质态、高质量的生产力,代表着一种新型区别于传统、高质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的跃迁,它是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性,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具有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是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性,是为高品质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从创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以生产力新质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质量理论,以生产力要素创新论丰富拓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以生产力水平跃升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进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对生产力各要素实现了"质"的发展,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供了新思路。从用意上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创新,载体是现代化产业,目的是高质量发展,因应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而成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经络"。新时代新阶段,提出、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助于积蓄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助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健康观、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文化和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思想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论述.其内容主要包括: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民群众公平受益为目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这些论述在新时代推动人民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出独特的实践价值,既有利于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疫阻击战,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又有利于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保障体系,更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总结和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科学理论、理想状态,也是一个实践方略和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完整严密的三重逻辑体系: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和充实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核、总结和汲取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经验;实践逻辑在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以及中国历史实践过程的经验教训。以理论为依托,以实践为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和超越,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特定的价值逻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定位、思想基础、道德实践、文化自信、工作格局等不同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理论蕴涵非常丰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重要指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和谐发展.由于人们长期的误读、误解、误用,集体主义处于遮蔽状态.为还原集体主义本来面貌,研究采取"反本"和"开新"相结合的方法,从厘清相关概念出发,对集体主义何以可能和现实进路进行论述.研究认为集体主义既要实现好集体利益,使得集体更加富强、文明;又要维护好个人利益,关注民生,使得个人更加幸福、自由.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工商业资本下乡的做法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并形成规模化经营,然而公司制农场依然无法克服粮食种植的低效问题,反而会因公司化制度而产生额外的经营成本,由此造成规模经营的困境。资本下乡的逐利本性不安于种植环节的超低回报率,公司制农场只得分级承包土地以转嫁成本,或以产业转型来外包低效的生产环节。这种制度调适造成了农村地权的复杂格局,也形成了对小农经营的挤出,暗含了对粮食安全与农村稳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