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生产同样的产品.有的企业就能“春风得意”风风火火闯世界,而有的企业却需要政府和上级的“呵护”,搞局部保护主义呢?这和一些企业虽然巴不得多一点参与招投标的机会却又不会主动出击“找标”有关。  相似文献   

2.
低价竞争是目前市场上司空见惯的企业行为,不少企业由价格战引发很多问题:产品用料质量下降;企业利润低微甚至无利或亏损;售后服务差;投入研发的能力受限等等。低价竞争同样也影响着招投标市场。招投标本应是公平的竞争平台,但有些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不顾实际成本把标的压得很低,使招投标市场的“游戏规则”遭到破坏,企业想通过招投标这一公开竞争的平台赚取合理利润的方法被扭曲。天津市三源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源公司)是电力设备制造的专业公司,在这种态势下,并没有一味追随过度的低价竞争,而是提高科技水平、做足品牌文章,从…  相似文献   

3.
时下,培训机构多如牛毛,三五个人就敢“扯起大旗”搞“国际培训”,自然培训师就更比牛毛多了,只是适合企业需要的培训师太难找了。有的企业为了找到合适的培训师,花了差旅费、住宿费不说,还赔上时间,目的就—个:和培训师谈半小时。结果请培训师讲课的费用还没有寻找培训师的费用高。这似乎已成了现在企业面对培训市场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4.
<正> “不找市长、找市场”。这一时髦口号,使得许多企业主动参与市场,走向了市场,赢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时至今日,也有不少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由于受多年形成的“重生产轻市场”以及由此产生的旧的观念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觉得市场变化无  相似文献   

5.
丁乡 《经营管理者》1996,(12):28-28
<正> 市场如战场。两军交战,必有胜负。有的企业抢占了市场“空白点”和“制高点”,屡屡获胜,有的企业则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究其原因,除了有产品本身和市场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企业如何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现将众多成功企业所实施的正确经营战略,归纳总结为“十字经”,供企业和企业家参考。 “十字经”是: 低:以生产成本低取胜,新产品问世前企业  相似文献   

6.
30年前,跻身于财富100强的企业有1/3被淘汰出局,同样是巨型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长久不衰,有的企业却困难重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变革,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时刻变革的企业才是永远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项东 《决策探索》1995,(12):36-38
时下,流动资金短缺是企业深感头痛的事,花几百万元,几千万元新上的项目,却因缺少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流动资金配置,成年累月吃不饱开不足,好好的“摇钱树”就变成了“苦菜花”,你说可惜不可惜,有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没问题,就因流动资金不足,原料购不进,批量上不了,设备好躺在车间里“睡觉”,你说急人不急人!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整天东奔西路找资金,然而如愿的却很少,成本大,“血汗钱”被利息所吞食,你说要命不要命!最近,笔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企业进行了调研,终于摸清了“症状”,了解了“病因”,找到了一些医治的药方”。  相似文献   

8.
<正> 市场竞争、企业竞争、人才竞争、岗位竞争,使每个似乎捧着“铁饭碗”的人,都有下岗的危险。下岗后何去何从?有的被聘用单位贬值上岗,有的被私人老板廉价使用,有的寄人篱下违心干事,有的钻天打洞四处求职,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当一次上帝,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战略绩效考核国有资产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考核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现实中,有的企业昨天是世界500强,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因为一个突发事件今天破产了。有的企业资不抵债了,种种原因不能破产,也许可能扭亏为盈了。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把企业管理成什么样才算管好了?把企业引导为什么样才是成功?对企业应该是“管控”、“掌控”还是“导控”?考核这个“指挥棒”,在国有资产经营中如何引领企业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实现价值及反馈价值。然而,价值被衡量才能体现,这都需要考核,而且是科学的考核。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但有的同志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却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对“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提法予以责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志没有正确理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内涵,没有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这种理解和把握,对于在理论上阐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企业深化改革,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改革,仍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这里固然有“政府机构改革滞后”、“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等外部原因,但从企业自身来看,“官本位”的思想行为仍像幽灵一般使企业改革受阻或走调变形。 工资向谁倾斜 工资制度改革,这是职工最敏感的问题。如今不少企业工资分配仍坚持“职务优先”、“官位定等”的原则。有的企业一搞工资改革,就有意拉开工人与干部,干部与中层干部,  相似文献   

12.
<正> 今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则新闻:泰国驻日大使及使馆工作人员,在日本东京的大街小巷推销世界名产——泰国大米,撒发介绍泰国大米的宣传单,忙得不亦乐乎,成果颇丰。 看完这则新闻,笔者想起了目前我国企业的一句时髦话:不找市长找市场。意思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甩掉生产靠指令,原料靠统配、销售靠计划、事事靠政府的“拐杖”,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开展经营。这无疑是对的。然而,这还不够,还应加上“市长帮助企业找市  相似文献   

13.
<正> 纵观国际上企业发展的历程,为什么有的企业历经磨难,却能保持几百年长盛不衰,而大多数企业寿命不超过20年?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默默无闻变成举世瞩目的行业巨人?为什么有的企业则由“一鸣惊人”变得“一蹶不振”甚至  相似文献   

14.
厂务公开的核心是建立民主评议机制。只有建立这种机制,才能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形成凝聚力。多数企业在实施厂务公开过程中,都能注重职工的满意度。有的企业在公开后还组织职工对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对职工的疑问予以解释,要求及时答复,合理建议积极采纳。然而,有的企业在厂务公开中却存在着重上级“褒贬”,轻职工“公评”的现象;有的甚至只以上级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标准,而根本不考虑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有的片面认为厂务“公开”了就算完事了,将本应把职工建议和意见集中起来,重新进行“过滤”、“筛选”和“加工利…  相似文献   

15.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它贯彻的是“以我为本”的思想,长期形成,日臻成风,约定俗成,具有很强的潜行性和隐蔽性。正如有人将它形容的那样: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无名无分,却又无可摇撼;逆情悖理,却又通行无阻。它能够被人遵循并且发挥效能,导致了形形色色背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发生:遇事不是找组织而是寻关系,大至升官晋级,小到办个手续,都得找人并行进贡之事,于是春节、中秋节“两节”和领导干部生日、住院治病期间都成了进贡的最佳契机;奉行“朝廷无人莫为官”的信条,为官立身都得找个靠山,先天不足的只好凭借后天钻营,…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笔者在一些企业调研时发现,在一些厂长、经理当中,流行着“科技恐惧症”与“科技浮躁症”。 先说“科技恐惧症”。“患者”有的“谈科技色变”,不敢闯,不敢干;有的“叶公好龙”,很想靠科技兴企。就是老怕失败担风险;有的认为科技项目高深莫测,怕“钻进脑袋、卡住脖子”;有的怕“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远水难解近渴”;有的则怕“投入大、亏了老本”,把企业拖入困境;还有的怕“出来产品没市场,成了累赘”把企业压垮!如此等等,总之,是怕字当头。  相似文献   

17.
<正> 不久前,媒体普遍报道了一件震动中国企划业和企业界的新闻——“点子大王”何阳涉嫌经济诈骗被捕!号称要点遍中国的一代“点子大王”以罪案收场,这多少令业内人士感到意外。从媒体披露的案情来看,何阳事件的当事人、甘肃那家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相信何阳?何阳策划一个创意平庸的晚会,该企业甘愿奉上75万元“企划费”(包括按约支付的和被何索去的);仅凭何阳几句大话,企业负责人就将100万元交给何阳,让其找明星拍广告还上中央电视台,为什么会如此轻信何阳?说到底,是何阳所谓“点子大王”的光环迷住了该企业负责人的眼。  相似文献   

18.
<正>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物业管理招投标市场,国家和地产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物业管理招投标办法、基本制度和政策,这为当前物业管理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法规、制度上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进一步做好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目前我市物业管理项目市场僧多粥少、开发企业  相似文献   

19.
许俏文 《决策探索》2010,(23):84-85
下班了,很多人赶紧把电脑一关、东西一收拾就离开办公室,或回家或参加聚会;但有一群人却“越夜越精神”,几乎每天都留守在办公室里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两盏“孤灯”,这群明明不用加班,可是下班后还总是赖在办公室的人被称为“赖班族”,他们有的是独自在异乡工作的年轻人,有的是单身男女,有的是两地分居者,有的是家庭生活不如意者……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企业家,谁都想拥有一把让自己所在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金钥匙”。在市场竞争的探索实践中,有的得到了,企业成功了,但有的则不然。企业获得成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想只就几个老话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真正树立以市场导向生产的观念 一个企业家的第一要务就是“重视、了解、研究、预测市场”,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计划,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